第356章 ‘高論’

“陛下,王生此篇通文都是表達的忠君之意,勸文相死節也是以保國體,勸人向善。此人怎麼殺!”陛下要憑一番‘歪論’殺人,真差點將陸秀夫的鼻子氣歪了。

“如此說文山先生理應感到榮幸之至,想身未亡,卻能想生祭文,只怕也是百世第一人了。”趙昺看看陸秀夫揶揄道。但也知道其這麼想這是有其社會基礎的,宋朝自理學興盛,中國文化對文人的節氣和女人的貞節的重視,已經形成了一種高調的社會文化,但能夠自覺實踐的畢竟還是少數,多數人並不去殉難,而是勸他人爲了崇高的道德價值做出犧牲。這種高調的道德要求在文天祥以前就有存在,但是像王炎午如此大膽地直接提出,形成對文天祥的道德輿論壓力,還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次。

“陛下,此文一出天下士子無不盛讚,文相也擔得起此譽!”陸秀夫再傻也聽的出陛下話語中的嘲諷之意,但又不敢反駁,只能以天下人說事。當然事實上也不是他的個人想法,此文一出就有人讚頌王炎午的這篇祭文‘感情壯烈,語言精湛,亦屬祭文中的傑作’;還有人認爲‘洗練凝重,氣勢磅礴,對仗規整,鏗鏘有力’,說實話也確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推動了此時的愛國主義浪潮,同時也體現出王炎午本人悲壯激切的忠貞氣節。朝臣們也都言朝廷應大力褒獎宣揚,可偏偏陛下不領情,卻說其心眼兒歪了。

“病了,都病了,只怕這要一病千年了,大宋沒有希望了。”趙昺聽了並沒有爲其話語絲毫所動,嘆口氣起身搖頭道。

“陛下留步,臣愚鈍,實不解其中之意。”陸秀夫見陛下要走,而話語中更是滿是失望,好像自己的話頃刻間將陛下的精氣神抽了個一乾二淨,他急忙攔阻道。

“此文充滿了悲慼之聲,莫名其妙的仇恨和戾氣,沒有一絲反思,沒有絲毫激人奮發之意,充其量只是篇怨婦的哀歌,勸文山先生這樣的英雄去死,以滿足自己病態的期望。這樣的文章卻也能得到天下士人的盛讚,朕實在看不到前途所在!”趙昺停下腳扭臉說道。

他前世也曾十分喜愛宋詞那委婉的調調,尤其是那些愛國名篇,但細品之下卻又覺其中少了點什麼,而現如今設身處地讓他明白了宋詞少的是慷慨激昂的英雄主義,多的是悲恨和無奈,實是弱者之歌,卻非強者之音,更像是低端弱智的情緒化產物。而悲切之聲卻縱貫歷史綿綿不絕,久久迴盪不息,使疲軟之勢越來越弱,哀歌也越唱越無力。

“陛下……王生此文雖滿含悲切,但也是表達了其不肯侍元的氣節,對我朝的留戀之意,激發廣大士人心向我朝之情。陛下卻斥爲哀歌,絲毫沒有向上之意,臣實在不敢苟同。”經過這些日子的相處,陸秀夫本以爲自己依然很瞭解陛下了,其聰穎,有主見,膽大心細。可今天陛下對此文反應卻如此激烈,甚至將此與亡國之音相提並論,還是讓他感到極度驚詫,以致難以組織起言語來辯解。

“難道不是嗎?他們這種人除了賣弄文筆,逞口舌之力,還能做些什麼?自己既無縛雞之力,也不具備振臂一呼應者如雲的組織力。他們雖號稱書友、知音,所有人卻又都是各行其是,形同散沙,不願也不肯合作,大難臨頭各自飛,他們不過是羣言語上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在實際行爲能力能量方面確實是最束手無策的邊緣懦夫,他們的愛國之心也只是在那辭賦中作下漂亮姿態而已。”趙昺冷笑着反問道。

“陛下、陛下之言臣仍不敢完全苟同,其中或有……或有陛下所言誇誇其談不務實務者,卻也並非全是如此,其中也有人胸有大略,心懷忠義之心的,只是或有難言之苦。”陛下言辭犀利,句句直指要害,陸秀夫自己都覺他的話蒼白無力,空洞無物。

“呵呵,或許?!或許是真的吧,他們這些人很懂得打着忠君爲國的幌子便宜行事處處賣乖,知道在適當是地方要裝聾作啞,可倘若有人說出真相,他們必會揮起所爲忠君的巴掌施以耳光。因爲他們明白維持臉面比追究真相重要,道德至上、表態抒情比實際行動重要。其清楚打着誓不侍元的旗號就有朝廷的俸祿可拿,還能夠博取名聲,而蒙古人卻視他們這些所謂名士如****,不會給他們這些眼高手低的玩意兒一文錢。”趙昺乾笑兩聲說道。

“他們這些人早就學會了僞裝、苟且、委屈、自私、投降、收買、退讓、沉鬱、悲怨、窩裡鬥、自相殘殺,但在君王朝廷最爲艱難的時候遠避。而文山先生卻是他們中的另類,一個真正的忠君爲國的英雄,所以只有其死才能讓他們心安理得的繼續唱着愛國的高調。世人不知一個真正的英雄死了,另一個虛僞的英雄卻誕生了,最終士人的尊嚴也永遠消失了,而一個沒有尊嚴的士人即便拍斷欄杆、哭破嗓子又有何用?”趙昺說罷拿起几上的那篇‘傳世經典’扔進了火盆之中。

“陛下……”陸秀夫驚叫一聲想伸手去拿,但是紙遇烈火頃刻便燃起火苗,化作青煙,而他的心也像那紛飛的紙灰在殿中飛舞、飄蕩。

“朕也知道朝廷如今全靠陸相一力維持,獨撐將傾大廈,可也有英雄氣短之時,只靠緬懷昔日輝煌赫赫的戰功,感嘆蹉跎歲月年華老大,憎惡蔑視敵國胡虜之強,憐憫遺民之苦,感慨時無英雄,建功立業、匡扶社稷終將是夢想,是幻想!”趙昺見陸秀夫呆呆發愣的樣子,心裡也是一軟,這個中年漢子可以說爲國耗盡了心血,卻因自己一番話深受打擊,但他知道在這危急時刻能左右形勢的也許只有其了,希望自己能讓他走出桎梏,幹一番事業,而不是動輒以死明志……

第466章 難題第1023章 馬說第1198章 忙裡偷閒第1392章 應時而變第885章 算清楚好第515章 不能不死第1014章 棋在局外第1046章 兵不厭詐第1099章 戰略眼光第580章 物盡其用第897章 擔心第1311章 危機突現第1458章 理由強大第141章 後院之憂第317章 入朝第1219章 隨機應變第1122章 煩惱事兒第731章 恰逢其時第1414章 高麗三寶第202章 勇士號(一)第1054章 畫蛇添足第123章 順者生第1466章 拉爾達姆第1281章 謀事在人第271章 怕第1082章 以毒攻毒第945章 冒冷汗第243章 備戰第413章 對決(五)第134章 遠瞻第927章 反思第697章 躊躇第038章 攬才第779章 無奈第735章 狡兔三窟第420章 變化第1398章 梵音頓悟第514章 輸的徹底第729章 對攻第944章 長見識了第569章 受益者第1248章 悔之晚矣第1284章 再上征途第1307章 兵臨城下第399章 按住頭第886章 欠了多少第321章 難做主第1280章 無法逃避第862章 別有深意第306章 議事第944章 長見識了第394章 正奇第752章 決意第182章 保密第1294章 人之悲哀第482章 爽約第1039章 對懟第976章 觀感各異第895章 步步帶坑第058章 資源第965章 得道多助第304章 跡象第097章 力排爭議第1379章 憂心重重第188章 二選一第1320章 敲打敲打第694章 太子其人第040章 挖牆腳第010章 服衆第1398章 梵音頓悟第1269章 不能偏勃第494章 融合第1375章 拉人上船第1335章 盡數封爵第1399章 心中有路第578章 安置第1455章 諸事速決第1000章 共同體第585章 無奈第1058章 險象環生第845章 難以拒絕第024章 相逢第657章 難熬的一天第1122章 煩惱事兒第466章 難題第987章 求證第953章 困獸猶鬥第256章 對策第545章 祖宗之法第623章 勝利在望第1413章 宮中獸吼第1343章 確定方位第1284章 再上征途第527章 各有感念第1216章 敗不起啊第545章 祖宗之法第1110章 都憋屈第094章 機會第1419章 建立規範第604章 應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