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理性面對

應節嚴提出打破祖制,恢復勘考,已經讓衆人頗爲吃驚了,要知道士人過去中舉後便有了官身,且可以直接入仕,這正是科舉的魅力所在。而如今卻需要重新學習,並且隋唐時期吏部考覈的限制名類繁多,使得很多寒門子弟無法通過吏部的考覈,從而常年不能做官,這自然會引發中榜者的不滿。

但從現實的角度來講,在瓊州經過國子監經過進一步學習和培訓後的進士們,無論是處理公文,還是打理政務,都能很快上手,這是有目共睹的。如今這些人或爲幕僚,或爲副官,已經成爲當前江南縣級官員的主力,再經過幾年鍛鍊便能獨當一面了。

而過去直接授官,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一個靠苦讀聖賢書的士子,靠背書,寫出空洞的策論入仕,可以說沒有任何官場經驗,只怕連公文流程都弄不清楚,更不要說收取賦稅、牧守一方了。以他們作爲一地首官又能做什麼,一切都得需要手下的幕僚和吏員打理,腦子活的過一段時間還能弄明白,書呆子也就只能被糊弄了。

大家也清楚世上是有絕頂聰明之人,可也並非皆有治世之才。而小皇帝已經是聰慧似妖了,但他也經過了多年的學習和衆臣的輔佐纔開創出如此局面。讓一個此前毫無執政經驗的進士七、八年間便居相位,總理朝政,想想也夠荒唐,亦是是十分冒險的。

陸秀夫等人也心如明鏡似的,皆知應節嚴此議利弊兼有,且明顯利大於弊。而小皇帝又十分贊成,他們便也沒有表示反對。可其下一個提議卻讓衆人更是吃了一驚。

“稟陛下,臣以爲開科取士乃是正途,對於蔭補授官應慎重,加以限制,甚至禁止!”應節嚴再度施禮道。

“應知事,此議事關重大,還需從長計議,切勿莽撞!”劉黻聽罷立刻上前一步道。他十分清楚,蒙蔭授官乃是涉及天下所有官員的事情,如此做等於是與天下官員爲敵。而同時對官員子弟授官也是皇帝籠絡官員的重要手段之一,若是提議禁止必然讓陛下生疑,懷疑其別有用心。

“劉知事,吾提議非是一時意氣,而是考慮多時。”應節嚴擺手道,“官員之中子弟多有不肖之人,即無才學,也無品德,驕橫跋扈,以爲紈絝,卻只因蒙蔭竊得官位。他們又能做些什麼,碌碌無爲已是最善,卻要食君祿,圖費國糜。”

“應知事也不可一言蓋之,官員子弟中確也有英才,非皆是紈絝!”劉黻再言道。

“劉知事,陛下聖恩降與臣子,還是皇恩浩蕩,可多有貪婪着不僅爲子弟求官,甚至連家中僕役也列入其中,而爲天下人詬病。卻又有身居高位者藉機謀私,使得又才能者不能得授,反讓平庸無能者竊取要職!”應節嚴駁斥道。

“陛下,臣以爲劉知事所言甚是!”文天祥聽了亦上前施禮道,“蒙蔭授官冗濫,不僅增加國孥消耗,還必然會使得科考選才的名額,使得科舉爲國選才、儲才的作用大爲降低。”

“陛下,臣以爲蒙蔭授官之事還需謹慎,不可操之過急,還需從長計議,以免人心浮動!”陸秀夫此刻稟告道。

“嗯,此事確需慎重,非是一紙詔令那麼簡單。一概廢止難免過於激進,但不該又確有來日冗官之虞,還要仔細考量!”趙昺言道。

他十分清楚當下討論這個問題並不合時宜,因爲朝廷初定,對這種敏感,又牽扯甚廣的問題還是暫且壓下,雖然很現實,也很急迫。因爲他深知人的很多觀點都是情緒化,或者說自己自身利益驅動的結果。當某一項政策觸犯自己利益的時候,立刻就變成反對者,某一項政策給自己帶來利益的時候,又立刻變成了贊同者,自己根本沒有最基本的立場,只拿利益多寡來決定自己的站位。

所以非比其它問題,卻很容易引發朝爭。此刻他們收復江南,正是論功行賞的窗口期,要知道很多人追隨自己,趙昺心裡很明白並非盡是爲他的‘魅力’所吸引而效忠自己,多少都有私心在其中。加官進爵、封妻廕子正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當下驟然將此項削去,必然會引發震動,令許多人失望,也會讓自己的威信驟降。

趙昺前世曾經受到過這樣的玩弄和打擊,許諾沒有兌現,一切辛苦和付出皆成煙雲。那段日子中他失望、彷徨、憤怒,恨不得將其摁在海里淹死。而他也明白此後自己再不會信任其,哪怕他許諾給予自己再高的職位和薪酬。而更可怕的是他產生了一種逆反心理,其所說的話都是謊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錯的,自己都要堅決反對和抵制。

當前應節嚴提出此議題,趙昺以爲老頭兒並非不曉得當前的形勢,也清楚自己清除先朝弊端的心思。而冗官是最難以根絕的,老人不願意下,新人還不斷的涌進來,要老人走就要給予響應的優待,蒙蔭其後就是重要的一項條件。可此時若是私下提出,等於教唆和慫恿,等於變相‘出賣’自己,索性由其公開提出來做這個惡人,將矛頭引向其自己,爲他減輕革新的壓力。

想想應節嚴當年在極爲艱難的情況下入帥府輔佐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其可謂居功甚偉,論功行賞以其爲首,趙昺相信滿朝文武絕不會有人不服,當然也是蒙蔭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其提出此議等於放棄了其應得的一切,也盡顯高風亮節,可自己若是當下同意其請也等於將師傅送上了風頭浪尖。因此於公於私,他都不能即刻做出決定,而是暫緩壓下,可也成功的爲這項制度的改革埋下了伏筆……

接下來,趙昺又提議此刻開科不能獨開進士科,而是應增加明法、明算、醫科、司天等雜課,這樣即可增加錄取的名額,又能全面取材,彌補人才不足。同時開武舉,選拔將才,且降低標準,取消那些耍大刀、玩兒石鎖等項目,而是改爲體能測試。只要其能完成所規定的項目,策論通過,就能入武學學習,完成課業後便授予官職。

商議了半天后,但是趙昺現在是個閒人不能直接下旨實施,只能由幾位宰執重新整理成文,以聯署的名義上奏太后,又其署理後才能下詔。忙完這些後,他下令移駕湖邊亭,重新佈置茶水、點心,而這次卻隨便了許多,衆人圍桌而坐,顯得輕鬆許多。

“如今我們同意與蒙元和議,只怕朝野中都會有反對的聲音,朕看城中的小報已經在暗諷朕怯懦了!”趙昺喝口茶言道。

“陛下之心不是那些升斗小民所能知曉的,跟着人云亦云罷了!”劉黻笑笑說道。

“劉知事,此事非是那麼簡單,在宣佈和議之後不僅朝中有臣僚上書反對,各地州縣的官員也有上書者。軍中雖然尚顯平靜,但只怕也是懾於陛下的威望不敢擅言,若是和談中稍有不慎就會引發騷動!”陸秀夫卻頗爲憂慮地言道。

“吾也聽到到部屬的怨言,他們對在如此大好局勢下,止步於江南感到不解,更對太后掌政表示不滿!”文天祥也言道。

“陛下,不要小視這些流言。而吾最爲擔心的卻是軍中對和議不滿,會以爲太后叫停了北伐,卻不會歸罪於陛下,進而會有將領以爲只有陛下重新歸朝纔會避免媾和的事情發生,因而陛下要設法安撫衆將,以免發生不測事件!”應節嚴說道。

“不錯,陛下又久居延祥園,難免讓人產生歧義,軍心一旦不穩,易釀大亂!”陸秀夫想想,也不無擔心地言道。

“此事無需掛心,朕業已江尚書議過此事,由兵部對各軍解說議和之事,相信衆將深明大義,能理解朝廷的決定。而朕擔心的是隨着參加秋闈的士子增加,他們不明就裡,僅憑一腔愛國熱忱曲解了和議,從而引發騷動!”趙昺輕嘆口氣道。

軍中除了兵部明發公文告知各軍,指出和議的意義,同時告知不可因爲和議而放鬆警惕,要時刻準備做好反擊和進攻的準備。與此同時,他也與各統軍將領保持着聯繫,告知他們不要爲和議的假象矇蔽,宋元兩國間必有一戰,提醒他們嚴加約束部隊,勿要參與朝廷決策之中。

可今年是科舉之年,那些散落在各處的士子們集於一處,而大宋士子又有議論國事的傳統,往往思想又十分極端,也許只是幾個人的討論就會引發羣體事件。那時再處理起來將十分棘手,總不能出兵彈壓愛國青年們的熱情吧?結果不是讓和議無疾而終,就是在羣情激盪之下不得不提前打一場準備並不充分地戰爭。

“陛下所慮之事不可不防,對各地前來的士子要加以疏導,安撫他們的情緒,避免集體上書的事情發生。”劉黻點點頭道,他曾經是學生‘領袖’,領導過太學生進行倒賈運動,對於士子們的心理還是體會很深,一旦熱血往往上頭後不計後果,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概。

“不錯,堵不如疏。我們既要保持士子們的愛國熱情不失,又要其懂得愛國要理性,不是一時的熱血所能就能實現的。切勿以強令制止,更不要以懲罰相脅!!”趙昺讚許地道。

“陛下,臣對於和議也多有不解,即便當下我朝處於守勢,也大可不必與其議和而求得喘息的時間!”劉黻聽了卻反問道。

“諸位也知收復失地非一時之氣就可成功的,我們在瓊州經營十年纔等到了機會,並把握住了時機,才得以重歸江南。”趙昺言道,“如今是不是最佳的時機呢?大家都知道肯定不是,首先我們的軍隊剛剛經歷了大戰,需要擴充、整訓;再有江南淪陷十年,我們要安撫人心;此外瓊州十年積蓄一戰幾乎消耗殆盡,全靠繳獲堅持到今年夏稅入庫。”

“此外,當下真金剛剛繼承汗位,他顯然也需要時間穩定朝局。但是我們若選擇此時開戰,雖然趁其勢衰可贏得初時的勝利,可恰好會讓蒙元各派感受到威脅,轉而讓他們團結在一起共同對敵,必然會使其威望日增。而我們準備不足,結果只能是先勝後敗。不過若是舉行和議,真金即便有時間整合各種勢力,卻也是利益的交換,或是以武力相脅,仍然是表面臣服,底下還是各懷心事,難以真正的整合在一起。”

“陛下說的是,滅國的威脅會讓蒙元各派勢力及宗王們盡釋前嫌,贏得各部族的支持。其和議卻是因小失大,反爲陛下利用!”文天祥點頭稱是道,而心中更爲感慨,顯然陛下看得更遠,算的更精,可真金與小皇帝第一次交鋒便失之廟算,處於下風了。

“嗯,陛下所慮爲臣等不及。”應節嚴十分欣慰地道,“收復中原憑的不只是一腔熱血,還需有理性的智慧。而這還不夠,一個國家的崛起,還得有臥薪嚐膽的耐心,一定要像虎豹那樣等待最佳的時機一擊而中。如今既然他們想談,我們就陪着他談,想拖延時間就拖延時間,直到時機成熟!”

“先生說的不錯,他們想談咱們就談,而談判也無非是將戰場的刀槍相見換成了桌上的脣槍舌劍,卻同樣是不見血雨腥風的利益之爭。”趙昺爲衆人斟上茶水道,“當下我們究竟是應該繼續韜光養晦,度過未來可能仍然艱難的一段時間,還是現在抓住蒙元汗位剛剛更迭的時機出兵爭奪江北?這裡面朕以爲總有一個輕和重的問題,而確實也容易讓人很多人感到迷茫,就想着眉毛鬍子一把抓了,卻分不清芝麻、西瓜誰大都分不清楚了。”

“朕以爲收復中原,牧馬塞外雖然是我們的目標,但是我們仍然有一個核心利益在其中……”趙昺喝了口水緩了口氣,看看衆人道……

第1299章 朕心甚憂第1296章 制度保障第569章 受益者第1313章 大大不智第227章 預謀第996章 拜訪泰山第331章 絕不第270章 跑了也好第975章 指桑罵槐第292章 奇葩王朝第247章 龍船出世第529章 各有所願第1187章 田不能賣第436章 告狀第1200章 不能不防第017章 發掘第1424章 以二換一第610章 攪渾水第545章 祖宗之法第1326章 三辭三留第058章 資源第871章 彎彎繞第1454章 驚天之秘第418章 死個明白第036章 算心第1050章 禍從天降第291章 暗中造勢第151章 迎頭一棍第857章 迎靈第589章 好日子第162章 協作第875章 搶佔先機第205章 心思難測第138章 肉疼第669章 辯第771章 不與其爭第048章 亂鬥第024章 相逢第184章 醒悟第924章 不一樣第1191章 不敗之地第688章 佈局第1072章 如約而至第1399章 心中有路第1064章 不無可能第1042章 懟懵了第883章 明辨是非第1009章 臭事第993章 哄我呢第552章 難解之題第431章 太壞了第1386章 緣起學爭第918章 各有不同第004章 感冒第1198章 忙裡偷閒第1314章 危機所在第933章 不好乾第437章 危機第1347章 炮震三關第1243章 平衡矛盾第1147章 真不賴我第058章 資源第1099章 戰略眼光第690章 悶聲發展第163章 曾淵子第1046章 沉住氣第617章 前奏第1437章 敲打後宮第208章 博鰲第114章 警告第512章 人心難測第1420章 達成共識第213章 疍族歸心第283章 奇兵第801章 堂議第039章 小孩心思第226章 鐵礦第1001章 勢在必行第1309章 城破兵敗第1449章 目光要遠第674章 取而代之第471章 曲線相助第491章 各有主意第781章 飛蛾投火第1477章 各有算計第322章 開班第1091章 斷定第183章 沒想到第237章 爭執第1217章 搖擺不定第162章 協作第1211章 戰爭迷霧第475章 兩全很難第479章 逼瘋了第881章 明爭暗鬥第944章 長見識了第1380章 難以得逞第944章 長見識了第1340章 經營有道第381章 想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