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國之戰略

趙昺本想在太后歸京後,召集各路重臣召開堂議,共議國是,制定遠景和近期的目標,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自己居然被太后給‘閒置’了,也導致他無法按照自己的安排國事。可他的腦子卻沒有閒置,仍然在考慮大宋將何去何從,且在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構想。

從心底說趙昺沒有想到自己能以這麼快的速度收復江南,也沒有想到忽必烈在元廷中具有如此高的威望,即便在其死後也無人敢違拗他的意志,尤其是江北的軍隊居然坐視江南淪落。當然這也不排除忽必烈沒有想到自己會死,或是死的這麼快,因此並沒有對後事做出安排有關。而在‘勸禪’事件發生後,忽必烈暴怒之下將真金閒置,並將其身邊的近臣或殺或流,轉而讓南必皇后參與朝政。

如此一來,忽必烈死後元廷中沒有一個權威人物可以壓的住場,在上都的太子真金等於是個空架子,大都的南必皇后也難以完全掌控大都朝廷的形勢,而朝中各方勢力也皆藉機想獲得權力,外宗和近支、漢臣和蒙臣之間展開了明爭暗鬥,可惜的是誰也無法在短時間內佔據優勢,使得那些地方勢力都處於觀望和選擇之中,仍以忽必烈的舊制行事。

勝利來得太快,同樣讓趙昺也措手不及,本來只有五個鍋蓋,當下卻要去蓋十口鍋。無論是在政策儲備上,還是物資和兵力的準備上都難以應對驟變的形勢,使他有種窮人乍富的感覺,發愁自己的茅草棚居然難以放得下山似的鈔票,卻又不知道如何將眼前的財富花出去一般。

趙昺當時並沒有手軟,草棚既然放不下,他就在棚子旁邊紮下了一道道籬笆,將所有的鈔票先圈入自己的院子裡,可事後想想這道足以讓頭牛通過的籬笆是多麼的脆弱。若是蒙元方面有一方認識到形勢的危急,放下成見調動兵力發起反攻,自己手中這點兵力根本無法鞏固這麼長的戰線,會被擅於穿插迂迴、快速機動的蒙元軍隊分割包圍,最好的結果就是建立幾個敵後根據地,靠水軍的協助佔據江浙一帶的幾個沿海城市。

不過好在趙昺的頭腦還算清醒,意識到自己現在就如同一條吞下了一頭牛的小蛇,首先要保證自己的肚皮不被撐破,待將腹中的這頭巨獸慢慢消化之後,讓自己再長大一些,才能再次獵取更大的食物,而不是拖着沉重的身子去挑戰一隻雖然看似疲憊不堪的老虎。因此面對似乎唾手可得的誘惑,他還是當機立斷停下了進攻的腳步。

趙昺近一段時間也在不斷反思和總結,思考着大宋現在最需要什麼,自己最終的目標在那裡。他以爲當前自己不要老被那些紛爭糾纏,而是需要一段休整和發展的時間,最少也要經過五年或是十年的發展,如果這段時間能平穩度過,到時候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阻擋他的腳步,那個時候便可以消停消停,該算的賬一筆一筆算。然後再往大目標上,一步一步的邁進。

在反思中,趙昺明白無論是文明的發展,還是社會的進步都是需要物質基礎的。在自己的前世誰都知道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而蘇聯解體後更是成爲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它也不是一朝而成的,其間也是經過長久的佈局才得以崛起的,也正所謂厚積薄發。

在十九世紀末期,美國在當時的世界上也只能算是個中等發展水平的國家,大英帝國纔是大哥大。美國自然也不想總是當小弟,但它發現自己從軍事上打垮大英帝國沒有問題,卻根本無法突破大英帝國的全球體系,於是他們沒有出手,儘管他們有與英國人交戰的預案和計劃,而是轉而開始耐心等待機會。

等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人殘了,但美國人仍然沒拿到夢寐以求的全球霸權,因爲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在兩百年間建立起的軟實力仍在,不是說硬實力上去了,霸權就歸你了,你沒有軟實力照樣拿不到。於是美國又耐心等了二十年,等待下一次世界大戰,爲了這一天,直到二戰爆發前,美國還幫助德國恢復經濟,即所謂的“道威斯計劃”。

美國人告訴德國人,你的一戰賠款,我統統不拿回美國,而是變成在德國的投資。美國人把這筆錢全都投到了德國的軍工產業,克虜伯、寶馬、奔馳這些大企業都是靠美國的“道威斯計劃”迅速強大起來的。而軍工產業復甦後的產品,是不能和平消費的,只有走戰爭道路,最終希特勒“不負衆望”,帶領德國人重新走上戰爭道路,瞄準的依舊是大英帝國,這回德國雖然再次戰敗,但也徹底把英國打垮了,美國人終於順利得以登頂。

當年趙昺不過將此作爲談資,而並沒放在心上,覺得以美國人講究實際的性格不可能會做成這麼大的一個局,想象不出在其還不知道《孫子兵法》爲何物的時候,便已經和孫子神交了。但當他站在制高點上的時候,再度回想起來,卻驚訝的發現美國的確應該是很早就在進行大戰略謀劃,否則不會取得今日的局面。

想想以美國的實力尚進行了百年的謀劃,歷經十數位總統的努力和堅持才得以實現,這個戰略佈局是多麼的深遠和縝密,可以說將整個世界都研究的極爲透徹。且在應對各國國際爭端問題上,早已經形成一整套標準應對程序,大戰略的籌劃和堅持及對時機的把握皆由可借鑑之處。

反觀自己的大局觀就要遜色多了,還一直沒有跳出小國寡民的思維模式,恢復中原、牧馬塞外更像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卻沒有具體可行的計劃和深遠的佈局。所以他還要一點一點的學習,而不能只是嘴頭上一口一個大國崛起,結果行動時完全被蠅頭小利所左右,要學會算大帳。

縱觀歷史可以看出,真正成爲一個可以左右世界的大國,首先是要幅員遼闊,其次是要資源雄厚,其三就是人口衆多。趙昺明白以當前的科技水平,想要去征服全世界,做地球盟主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標,只怕空手走上一圈就已經老死在途中了。而當下的亞洲,蒙古帝國當之無愧的是唯一超級大國,能與其抗衡的只有剛剛佔據江南的大宋了……

“陛下,還請明示,何爲核心利益?”對於這個新名詞,陸秀夫等人都不大理解,他皺皺眉問道。

“當前的核心利益不外乎三條,一者必須保證政權的穩定性和權威性;二者大宋復興的道路必須堅定不移的走下去;三者富國強軍,藏富於民,保持對周邊諸國的威懾力!”趙昺又解釋道。

“還請陛下詳解!”陸秀夫聽了似有所悟,看看其他幾個人也是尚有疑惑,再次言道。

“保證政權的穩定性和權威性,是指我朝仍採用祖制,皇帝與士大夫共同治國的體制,這個構架不能輕動,也仍要維護和保證皇帝的權威。”趙昺言道。

他知道在當前的社會形態下,自己是無力改換政體的,雖然後世對於帝制多有批評。而士大夫集團仍然是集中了今天中國精英最多的一支政治力量,現在沒有任何一支其它的政治力量有能力取代它。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是在國人一盤散沙的習性沒有完全克服的情況下,還是需要這樣一個不可替代的領導核心。

“陛下聖明!”幾個人聽了立刻面露笑容,齊聲施禮道。他們對於小皇帝一直堅持文武並重的政策感到不安,擔心哪一天走回武夫治國的道路上去,現在他保證堅持祖制,仍採用以儒士共治國家的體制,自然讓衆人放心了。

“我大宋自太祖立國便時時面臨北方蠻族的威脅,數百年來受其欺壓,以致在高宗朝被迫南遷,但仍險些滅國。現在雖佔據東南一隅,威脅卻沒有解除,只有民族復興,盛如漢唐,纔可保我國脈綿長,百姓安居樂業!”趙昺又言道。

“陛下所言極是,只有國力強盛,百姓富足,才能將蠻夷遠逐,保萬世太平。”文天祥讚道。

“富國強軍,想必諸位卿家都有領悟,多年來我大宋集四海之財,無國可比。而財富也遭至周邊蠻夷的覬覦,而我朝卻空有軍百萬,卻無力守住財富,以致割地賠款,君王受辱,百姓被屠戮奴役。因而不僅要國富,還要軍強,履至劍至,才能無往而不利。”趙昺猛地一揮手道。幾個人互視一眼都是頻頻點頭,他們都是經歷過滅國之危的人,深知軍隊的羸弱帶來的災難和屈辱。

“歷朝歷代國富民貧皆是動亂之源,歷代都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是民亂一起便會毀於民亂,使得國無積累。此後新朝來臨,勵精圖治,然後繁榮到來,接着就又是腐化墮落,導致民亂,財富再度流失,一切重新歸無,如此循環往復,無休無止。”趙昺皺皺眉言道,“我們積累財富,不能只採用增加課稅和劫富濟貧的方式進行,而是要採用合理的稅賦,增加稅源來解決,讓百姓家有餘財,才能使百姓樂於效命朝廷,國家安定。”

“陛下仁德,我朝必將大興!”應節嚴首先施禮道。

“陛下心懷國家、百姓,臣等願助陛下實現大同!”劉黻也施禮道。

“勿要多禮,若想實現此願,尚需我們君臣共同努力,朕要先謝過諸位!”趙昺還禮道。

“陛下,當前我朝雖據有東南,但是國中諸多問題堪待解決,而蒙元仍是虎視眈眈,當下該又該如何應對?”文天祥稍緩問道。

“文相所言不錯,目前我們面臨的問題十分複雜,還要復興我朝,最重要的是要堅定,要理清自己的思路。既然我們已經有了既定方針,無論是他人批評荒拗可笑、虛幻縹緲,還是讚賞志存高遠,都不要爲他們的言語所影響,避免衝動之下做出錯誤的決定。”趙昺想想,整理了下思路道。

“蒙元無疑是我們當前最大的威脅,要想復興崛起,就必須要邁過蒙元這道坎兒,才能佔據有利的戰略態勢。當下蒙元面臨的問題並不比我們少,江北經過他們的蹂躪,人口減少,土地荒蕪,難以自足。此前財賦半數來自江南,糧食更是佔了七成。失去江南等於斷其財路,他們必定不甘,和議只是想繼續篡取我們的錢糧,若是不能得逞必將會重啓戰事,此後頻繁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那我們將如何應對呢?”文天祥又問道。

“當下不是最好的時機,自然是等待。但朕的意思不是被動的等待,該出手時就要出手,該反擊時絕不手軟,以遏制蒙元的復興。蒙元在忽必烈繼承汗位後,蒙古實際上已經處於分裂的狀態,外宗諸王不再以其爲主。而近支宗王也全靠利益維繫,在失去江南的財賦後不僅本朝財政將陷入困頓,對宗王們的援助也將逐漸斷絕。爲了維持,他們只能通過增加江北各地的稅賦和向宗王們增討貢物來解決,如此一來必然使各方與元廷的矛盾不斷增加,真金爲了緩和國內的矛盾,只能通過對外戰爭來轉嫁!”趙昺略一思索道。

“陛下之意是待蒙元逐步陷入危機,將不斷引發衝突,而我們只是以適度的反擊來消耗他們的國力。我朝卻可藉機儘快完成內治,發展生產積累財富,完成戰備,等待時機的到來!”文天祥將自己的理解說出道。

“不錯,這個時機的到來也許將持續十數年,也許就在三五年,總之我們都要儘快做好準備,而這一切都要仰仗諸君了!”趙昺點點頭道。他知道要想徹底消滅蒙元勢力並非易事,要知道明朝花費了三百年的時間都未能將其徹底消滅,一戰而平幾乎是不可能的……

第1261章 權衡利弊第799章 勝之不武第163章 曾淵子第425章 ‘寓教於樂’第1109章 遭遇戰第489章 悍不畏死第925章 命運無常第386章 時機第406章 瞬息萬變第337章 大家第1386章 緣起學爭第211章 意外第101章 裝第117章 大發了第254章 清道夫第561章 問計第099章 兵無戰心第1110章 都憋屈第041章 焦慮第1071章 不如意第514章 輸的徹底第246章 或有不測第024章 相逢第1312章 是何緣由第1036章 漸入尾聲第785章 困獸第378章 皇命在身第417章 給他面子第1013章 理念不同第375章 斷水之危第1033章 並不樂觀第1430章 你錯了嗎第695章 危機乍現第700章 雷霆奔雷第318章 防患未然第089章 整編 一第1036章 燙手山芋第416章 拉出來第088章 爭執第693章 動盪始現第927章 反思第138章 肉疼第010章 服衆第920章 各自妥協第1340章 我有啥法第1455章 諸事速決第632章 協作第1445章 非其真意第388章 維護第292章 奇葩王朝第553章 分而治之第900章 熬到頭了第483章 缺德帶冒煙第925章 命運無常第740章 失利第1314章 危機所在第1216章 敗不起啊第039章 小孩心思第216章 韓振其人第350章 東海島之役(五)第196章 以鈔爲槍第1199章 憂慮難消第459章 私鹽第1165章 再決雌雄第901章 開啓新時代第545章 祖宗之法第330章 不屈第1000章 共同體第1093章 臨危受命第424章 感慨第274章 七星第1216章 敗不起啊第1438章 出乎所想第649章 編制第140章 疑難第1239章 深層矛盾第252章 再部署第200章 塵埃落定第560 當務之急第1045章 諸事不順第1185章 積重難返第1386章 緣起學爭第828章 遊湖遇‘仙’第938章 計劃第1016章 ‘地域黑’第1295章 你想多了第1048章 醒悟第1116章 只有戰第758章 尋個住處第022章 不妙第832章 各有目的第572章 除掉他第749章 着急第757章 難啊第1076章 勇者不得獨進第747章 攻略第288章 忙第646章 想多了第713章 着急啊第1449章 目光要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