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新徵幕僚

第114章 新徵幕僚

時辰一到,隨着監斬官一聲令下,行刑者手起刀落,鮮血飛濺,燕榮身首異處,並未遭受太多痛苦,哪像崔澈手下的騎卒王慶,總要在犯官的脖子上多補幾刀,才能把腦袋斬下。

崔澈擠出了歡呼的人羣,與裴秀暫時分別。

今日楊素休沐,邀他過府一聚。

“崔郎何時啓程赴任。”

涼亭中,楊素撥弄着炭火,問道。

崔澈將青梅酒倒入炭火上的紅泥小爐,回答道:

“明日入宮向二聖請辭,後日一早出發。”

“崔郎能解國家之急,聖人可是讚譽有加,私底下常與老夫誇耀,道是爲長公主覓得一位佳婿。”

楊素收回了手,笑道。

“小侄與長公主的婚事,也是多虧了叔父。”

崔澈倒完了酒,將蓋子蓋上,微笑道。

時至今日,他早就弄清楚自己婚事的原委,起初楊堅是要爲他賜婚楊阿五,是楊素目睹了崔澈與楊麗華在桂樹下的一幕,這才進言,使楊堅改變了心意。

“老夫還擔心崔郎怨我多管閒事。”

“長公主柔婉不忌,持家有方,能得如此賢妻,澈又何怨。”

二人閒聊了許久,楊素這才進入正題:

“李綱此人,迂腐不堪,我與蘇公雖舉他爲崔郎長史,卻也不是當真想讓崔郎與他親近。”

顯然楊素已經聽說了崔澈昨日與李綱出城之事。

酒已溫好,崔澈並不急於回答,而是爲自己與楊素各自倒了一杯青梅酒,他舉起酒盞,這才說道:

“小侄蒙叔父舉薦,才能東出賑災,偶得製鹽之法。

“如今官拜青州總管,亦是叔父與蘇尚書爲小侄進言。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又怎會忘了叔父的恩義。”

楊素聞言大笑,舉盞與崔澈對飲一杯,才道:

“崔郎與玄感親近,便是老夫子侄,舉手之勞,哪需要你掛懷於心。”

四十歲的楊素與十四歲的崔澈在後院涼亭歡飲。

酒過三巡,崔澈遠遠望見楊素夫人鄭氏向涼亭走來,趕緊向他請辭。

楊素也瞧見了自己夫人,他長嘆一聲,面上浮現一絲愁容。

崔澈離席之後,與鄭氏見過一禮,便要匆匆離府,可還沒走出多遠,就聽見了鄭氏與楊素的爭吵聲。

對比楊素的悍妻鄭氏,崔澈越發覺得自家的楊麗華溫婉可愛。

開皇三年(583年)十二月初三,晨曦初現,報曉的鼓聲便一如既往的盪漾開來。

武城公府忙碌喧譁,衆人忙着收拾行囊,等用過早膳,崔澈便要啓程,前往青州赴任。

隋朝地方官員允許攜帶家眷上任,但約定俗成,總管、刺史這類封疆大吏,其父母以及年滿十五歲的子嗣不能隨行,自然是要留在京中爲質。

崔澈父母早亡,更無子嗣,自然是要闔家隨他搬去青州居住。

裴秀被徵爲總管府記室參軍,這是他在幷州總管府的老本行,實在是長史之位被李綱佔了,剩下司馬一職,裴秀又不通軍事。

總管、刺史的父母不能隨行,但幕僚不在此列,故而崔昭容也能同行。

崔澈昨日已經帶了楊麗華入宮向楊堅夫婦辭行,獨孤伽羅固然難捨愛女,卻也知道崔澈此行任務重大,並未橫加阻攔。

而楊堅也是對崔澈千叮萬囑,讓他用心民政的同時,也不要疏忽了開田製鹽。

用過早膳,家眷紛紛出門乘上馬車,崔澈留了部分奴僕看護武城公府,先與李綱匯合。

又接了昨日徵辟入幕的青州總管府錄事參軍房彥謙及其家眷,這才離京,往關東而去。

房彥謙祖籍河北冀州清河,出自清河房氏,但先祖遷居齊郡,便在青齊之地紮下根來,也是青州當地的名門望族。

北齊時,房彥謙爲高澄次子,廣寧王高孝珩主簿。北齊滅亡後,曾與親朋故舊奔走,試圖光復北齊,卻未能成功。

楊堅篡周以後,房彥謙這纔出仕,先任吏部承奉郎,又遷監察御史。

別看監察御史聽起來顯赫,其實也才正八品下的官職,沒有出入朝堂正門的資格,只能由側門進出,若非奏事不得至殿廷。

不過崔澈將房彥謙徵辟入府着實費了一番力,先是登門拜訪,搬出祖父崔季舒,才把房彥謙說動,又向楊堅請求,調房彥謙爲幕府錄事參軍,這才成行。

崔季舒與房彥謙也確實有淵源,衆所周知,崔季舒與高澄關係極爲密切,房彥謙又是高澄之子的幕僚,雙方能夠扯得上關係也實屬正常。

畢竟崔季舒被冤殺前,沒少提拔士人,總而言之,這一次崔澈是沾了崔季舒的光,才把房彥謙請動。

楊堅以爲崔澈要求徵調房彥謙,是看重其家族在青州的聲望,在北齊時,房彥謙十八歲就被闢爲齊郡主薄,其家族實力在當地可見一斑。

可崔澈實際上卻不是衝着房彥謙。

誠然,房彥謙能力出衆,若無崔澈干涉,他將來要被外放爲長葛縣令,在全國縣令的考覈中,被評爲天下第一。

但崔澈顯然更在乎房彥謙的獨子,年僅五歲的房玄齡。

在昨日拜訪房彥謙之前,崔澈就覺得他那兒子與自己有緣,此番房玄齡也隨父歸鄉,往青州上任。

這一次,崔澈並沒有調動自己在博陵的部曲,那三千人馬,說是鄉團,其實已經有了精兵的模子,崔澈讓張武好生操訓,若將來青州出了亂子,再調這三千騎卒南下。

如今不如讓他們與家人多聚聚。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崔澈想要藉着開田製鹽的機會,發展第二支嫡系部隊。

離京之前,崔澈向楊堅請求招納鹽工的同時,組建一支鹽兵團,專門看護鹽場。

楊堅看在一年千萬斛食鹽的份上,當即應允下來,他也擔心那些私鹽販子搞破壞。

崔澈打定主意,要親手組建起這支三千人的鹽兵團,不敢說把他們化作私兵,但也得深深烙印上他崔澈的印跡。

不同於過去官員六年一任,楊堅爲了避免地方官員與豪強勾結,改任期爲三年,崔澈自然不可能久鎮青州。

感謝大家提醒,確實是兩個李綱弄混了,但既然已經發了,也不好再改,以後會在查資料時更細緻一點,也會淡化李綱與李充的關係,不會再提。

(本章完)

第329章 託付家事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47章 獻策平陳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73章 如魚得水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63章 楊堅建隋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10章 少年出遊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64章 再別長安第4章 初入崔府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352章 漢燕爲盟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91章 作戰計劃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39章 姑母有命第22章 求學之心第525章 分兵之議請假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66章 深夜來客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149章 歃血爲盟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68章 太原王氏第69章 晉王設宴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342章 拖延時間第425章 屯駐邙山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317章 不問前罪第380章 出城約戰第23章 北齊舊人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72章 誇大成果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53章 記事參軍第51章 崔府夜話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50章 摯友登門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35章 避難關東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617章 消息真假第125章 禮輕意重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52章 相府同僚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41章 吃瓜羣衆第518章 壯志滿懷第323章 仁壽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