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請教工藝

第210章 請教工藝

踩着夕陽的餘輝,下值後的崔澈與李靖揮手道別。

崔澈回到府中,連忙派遣親隨去請一位與自己毫無瓜葛的官員過府。

員外散騎侍郎何稠起初以爲自己聽錯了。

當朝駙馬、燕國公、上柱國、兵部尚書崔澈居然也知道這個世上有他何稠這麼一號人物!

“正是我家家主相邀,何員外,家主正在府中等候,還請隨我去一趟吧。”

親隨王德催促道。

何稠也沒有爲難崔澈的親隨,但他還是懷揣着一份小心,帶上幾名奴僕隨行。

直到馬車停在了燕國府的大門外,何稠這才相信,真的是崔澈邀請的他。

奴僕們在府外等候,何稠隨王德入府,轉轉繞繞,終於來到了崔澈會客的廂房。

才進門,便聽見崔澈笑道:

“還沒用膳吧,我已經提前備好了酒菜。”

彷彿與何稠是多年的老友。

初次相見,何稠卻不敢大意,他躬身道:

“何稠拜見燕國公。”

“無需多禮,請坐。”

崔澈右手微擡,又對王德吩咐道:

“貴客已至,告知後廚可以上膳了。”

王德領命而去。

何稠疑惑道:

“不知燕公今日喚我前來,所爲何事?”

崔澈也不繞彎子,他直抒胸臆道:

“聽說何員外巧思過人,新創吹製法,崔某今日將你找來,便是要向你討教這吹製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何稠恍然大悟,原來崔澈是衝着燒製玻璃來的。

早在西漢絲綢之路開通後,玻璃器皿和燒造玻璃的方法就已經由大月氏的商人傳到了中國,只是時間來到隋朝,古法已經失傳許久。

直到何稠在深入研究了燒製陶器、琉璃等工藝後,發明了新的玻璃燒製方法,即爲吹製法。

何稠也因此功,由正七品的太府丞升任從五品的員外散騎侍郎。

可謂是連升三級,也可見楊堅對吹製法的滿意,以及對燒製玻璃的重視程度。

故而何稠一時不敢答應,就怕崔澈投產玻璃,與朝廷爭利。

崔澈彷彿看穿了何稠的擔憂,他笑道:

“何員外儘管放心,我請教這吹製法,不過是公主喜愛那些精美器物,爲她親手製作,絕不會外售,牽連到你。”

何稠相信了崔澈所言,便也不再隱瞞,將吹製法的箇中竅門盡數告知。

酒足飯飽後,何稠被崔澈親自送出燕國府。

送走了賓客,崔澈將燒製玻璃所需的一應材料盡數交由王德備齊,當天夜裡,就按照何稠教授的方法燒製玻璃。

經歷過許多次的失敗後,還終於讓崔澈在數日後搗鼓出來了凹凸鏡片。

崔澈先是爲姑母製作了三副鏡片薄厚不一的近視眼鏡,他也不知道崔昭容的具體度數,到時候也會只能讓姑母逐一試戴。

又爲自己制住了一個簡易的望遠鏡,打算小心收藏,只有外出領軍才帶在身上,不許任何人借用。

崔澈早就已經過了獻物求賞的階段。

何稠獻上吹製法,能夠連升三級,崔澈就算獻上望遠鏡,楊堅也不會讓他這樣的年紀就坐上相位,還不如自己留一手。

崔澈帶上眼鏡去尋崔昭容的時候,楊麗華正在她的房間裡請教鍼灸。

這個主意也是崔澈提的,反正每天得讓她用細針扎,還不如學一手鍼灸。

看着眼前的稀罕物,楊麗華好奇道:

“此爲何物?”

“這叫眼鏡。”

崔澈說着,將三副眼鏡都遞給了崔昭容,說道:

“姑母可以逐一試戴,定能看清事物。”

崔昭容將信將疑,最先試了最薄的那副,雖然還是有點模糊,卻也比之前要清楚許多。

她大爲欣喜,又趕緊換了一副不薄不厚的,戴上後,眼前侄兒的容貌從未有過的清晰。

“此物竟然如此神奇!”

楊麗華聞言,也順手拿了一副,卻是最厚的。

才戴上去,就感覺到頭暈目眩,又趕忙取了下來。

崔昭容追問原理,崔澈不知道該怎麼解釋,便含糊其辭的敷衍了兩句。

又告誡她,莫要戴了眼鏡出門暴曬。

崔昭容不解其意,崔澈解釋道:

“若是暴曬,恐有爆裂的危險。”

崔昭容頷首,將崔澈的叮囑記在心中。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五月上旬,市店紛爭結束才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史令李德林終於丟了相位。

卻不是主動請辭,而是與楊堅的君臣關係徹底破裂後,被外放爲刺史。

在去年二月時,蘇威上表,請求每五百戶爲鄉,設置鄉正一人,使其治理鄉內事務,審理訴訟。

當時一貫與蘇威政見相左的李德林堅決反對,認爲以鄉正判事,礙於鄉親,難以保證公平。

只是楊堅不聽勸諫,下令以五百戶爲鄉,設置鄉長,以一百戶爲裡,設置里長,治理鄉、裡。

這一政策試行了一年,民間多有怨言,楊堅於是派遣虞慶則等人往關東巡視。

前些時日,得到奏報,衆人皆稱:

‘鄉正們在處理訴訟時,往往按照自己的愛憎,袒護親近,徇私枉法,多有賄賂之舉。’

楊堅便打算廢除這一政策,按理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但李德林站了出來,他進言道:

“去年臣就反對設置鄉正,只是既然已經推行,就不能輕易廢除,否則政令不一,朝成暮毀,完全違背了帝王制定律令制度的根本意義。

“因此,臣請求陛下昭告天下,自今以後,百官羣臣若是隨意更改律令制度,即以軍法從事。

“不這樣做,以後還會出現朝令夕改之事,紛紛擾擾,無休無止。”

楊堅徹底破了防,要說歷史上哪位統治者最愛折騰,在楊廣以前,那非得是王莽莫屬。

而李德林居然要楊堅明文下詔,這分明就是把他這位聖人可汗看作是王莽一般的人物。

楊堅勃然變色,他怒罵李德林:

“伱身爲內史令,本因執掌機密,朕近來之所以不讓你參議朝政決策,就是你行事不能光明磊落!

“你編造謊言,騙取市店,你父親本是校書郎,你卻謊稱他曾做過太尉府諮議參軍,荒謬地提高父親的官職。

“朕其實早已對你憤恨在心,只是還沒有發作出來罷了,你先在就去懷州(治河內縣,今河南沁陽),做一個刺史,不要再回大興!”

楊堅喘着粗氣,胸口劇烈起伏。

崔澈也是第一次見到楊堅發這麼大的火,別說他與李德林只是博陵老鄉,沒有別的交情。

哪怕是至交好友,這個時候那也得閉緊了嘴巴。

楊堅、楊廣父子二人都是一個性情,聽不得逆耳忠言。

凡是不順他們的心意,輕則被疏遠,一如今日的李德林。

重則被賜死,一如當年的王誼。

今天應該沒了,只有兩章,我重新構思一下後續的江南平叛,明天會有四章。

(本章完)

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537章 再見故人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27章 胭脂鋪子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352章 漢燕爲盟第332章 心懷憂慮第187章 初見藥師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65章 屠戮宇文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13章 辭親遠行第52章 相府同僚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30章 貴人相邀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71章 一喜一憂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556章 洛陽宮室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9章 巡視田宅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9章 巡視田宅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613章 宴無好宴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117章 爲民解惑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514章 接見二郎新章節被屏蔽了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574章 天子出巡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31章 憾失姻緣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494章 含飴弄孫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79章 戰事再起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418章 擄人東出請假一天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第409章 賣主求榮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225章 圍困無錫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13章 辭親遠行第64章 再別長安第225章 圍困無錫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91章 作戰計劃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174章 博陵三崔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23章 北齊舊人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543章 鳳縣生變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57章 楊廣相求第42章 行差踏錯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457章 徹查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