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入主相州

第383章 入主相州

李靖率領數萬洺州兵、魏州兵譁變,他們奪取武庫,迅速武裝自己,而當留守鄴城的五千相州兵反應過來時,他們已經阻擋不住憤怒的昔日同袍。

李景因爲崔澈的攻心之計,不得不對麾下的洺、魏之兵嚴加防備,包括收繳他們的兵器,派遣相州兵看管他們,這些行爲都激起了二州將士的怒火。

他們在李靖的統率下,很快就將相州兵殺散,控制住了鄴城北門。

與此同時,在城北的原野上,決戰也到了最後時刻。

王當萬領帳前效節軍在殺散隋軍右軍以後,連同博陵騎卒與皮室軍將隋軍中軍包圍。

秦瓊甚至分出了程咬金、盧明月,讓二人領軍支援中軍戰場,不使隋軍步卒突圍,自己則領剩餘一萬五千人繼續隋軍追擊左軍。

讓隋軍左軍無法抽身,替隋軍中軍衝破一個缺口。

隋軍右軍潰敗,左軍且戰且退,雖然能夠勉強維持,卻也處於絕對的下風,而中軍被圍困,出城作戰的隋軍五萬步騎,已經是岌岌可危,勝利的天平無疑傾向了燕軍。

經歷過一場摧枯拉朽的戰鬥,王當萬率領的帳前效節軍士氣正盛,他們從後方發動進攻,隋軍來不及反應,致使後方陣線逐漸瓦解。

馮孝慈還在陣中聲嘶力竭地呼喊,希望能夠帶領將士們向南突圍,退回鄴城。

但鄴城的失守,也成爲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相州兵們擔心城內家人的安全,再也沒有了戰意,而投降也像是瘟疫一般,迅速波及中軍剩餘的衛州兵。

主將馮孝慈死於亂軍之中。

隨着右軍、中軍陸續覆滅,又見鄴城易主,左軍主將侯莫陳乂不敢再與秦瓊糾纏,他拋下將士,讓這些人阻擋秦瓊的追擊,自己則單騎逃亡。

只不過終究沒能逃離河北,他在搶奪山民食物時,被獵戶所殺,傳首鄴城。

當然,這都是後話。

這一戰,除去崔澈慣用的攻心伎倆打擊敵方士氣,以及將博陵騎卒作爲後軍夾擊隋軍中軍兩翼以外,燕軍獲勝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自身遠超隋軍的實力。

得知李靖已經奪取了鄴城,崔澈當即下令,命秦瓊在稍作休整後,都督程咬金、劉黑闥、周侃三人,挑選願意配合的衛州降卒,領騎卒兩萬襲取衛州。

而崔澈心心念唸的黎陽倉,就設在衛州黎陽縣(今河南浚縣)西南的大伾山麓。

李靖見城外大戰已然落定,當即打開鄴城北門,領着洺、魏二州將士放下武器出城向崔澈請降。

崔澈將他扶起,笑道:

“我就知道藥師不會辜負我。”

李靖慚愧道:

“明公興義兵,誅暴亂,李靖本該背暗投明,卻礙於親族俱在關西,不能與明公聚義,甚至爲虎作倀,險些誤了明公的大事。”

崔澈正色道:

“藥師莫要這般說,我只恨自己不能將藥師的親族接來河北,以消除藥師的後顧之憂。

“今日藥師自拔來歸,若是憂心殃及親族,大可前往遼東暫住,不必參與內戰,以免朝廷降罪。”

李靖聞言,拒絕道:

“我今日爲明公獻上鄴城,在朝廷眼中,已然是犯下了不赦之罪,真要論罪李某的親族,縱使我去往遼東,就此與明公劃清界限,也無濟於事。

“如今明公欲倡大義於天下,李某既然下定決心,要生死相隨,自當爲明公效死。

“明公若不棄,李靖願爲明公馬前卒。”

崔澈大喜,笑道:

“連楊素都稱讚藥師是王佐之才,若是讓藥師充當馬前卒,不是讓天下人恥笑崔某沒有識人之明麼。”

二人寒暄的時候,進駐鄴城的燕軍也已經徹底平息了城內的騷亂。

崔澈得到通稟,卻並不急於入城,他來到洺、魏二州將士的陣前。

洺州兵與魏州兵再一次被解除了武裝,卻沒有此前的憤怒,更沒有恐懼之色。

他們知道,同是河北人的崔澈不會傷害自己。

果然,崔澈面對衆人,中氣十足道:

“我雖然奪取了洺、魏二州,卻並沒有傷害你們的家人,你們不必爲此憂心。

“現在!你們可以回家了!”

三萬餘將士聞言,無不歡呼,朝着崔澈再三叩首。

崔澈則將組織洺、魏二州將士回家的任務交給了李靖。

隨即又趕去安撫相州、衛州的降卒。

他當即釋放了相州降卒,讓他們能與家人團聚,而崔澈嚴令將士不許侵擾相州百姓的行爲,無疑也贏得了相州將士的感激。

至於衛州降卒,崔澈向他們保證,在秦瓊奪取衛州以後,就會放他們回家。

相、衛二州將士無不叩首感激。

在安撫了俘虜之後,崔澈這才由博陵騎卒護衛,走入了鄴城。

崔澈到現在還記得,年少時第一次來到鄴城所見到的繁華景象,只是卻被楊堅一把火,付之一炬。

新建的鄴城仍然叫作鄴城,但終究是比不得曾經的鄴城繁華,畢竟那是當世最大的城市,城中光是僧尼就有八萬之多。

如今的鄴城,依舊廟宇衆多。

經歷過周武帝滅佛,佛教大受打擊,然而楊堅篡位後,爲了拉攏人心,下令放開宗教限制,到如今,佛教再度繁盛。

崔澈也有心想找佛祖化緣,但不是現在。

非得是自己治下,根基已然穩固,才能着手打擊佛教,獲取錢財。

在博陵騎卒們的重重護衛之中,崔澈也在尋思以將自己的統治中心,由幽州薊縣,遷來相州。

相應的,跟隨他南下的將士們,他們的家眷也得被遷來,否則與家人分別久了,必然是要影響軍心的。

恰好如今房玄齡坐鎮燕地,正好由他組織遷徙,也好在明年開春的時候,南遷之民能夠及時參與春耕。

只不過有人來,就得有人走,否則哪有這麼多土地分配,崔澈計劃遷徙部分河北南部民衆往燕地,也是爲了緩解作爲三河地區之一的河北人多地少的窘境。

如今氣候步入溫暖期,燕地並沒有想象中的貧寒,當然,這件事不能操之過急,至少在全取河北,穩固在河北的統治之前,不可冒然行事。

還有,在凌晨一點前

(本章完)

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570章 崔澈教孫第537章 再見故人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596章 封鎖江面新章節被屏蔽了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535章 重回關中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100章 98章被屏蔽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410章 忠臣死節第97章 結髮夫妻第189章 駕部次官請假一天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79章 戰事再起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92章 可汗夜遁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64章 再別長安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346章 棄城求援今晚沒有第398章 激敵出戰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90章 反擊突厥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10章 少年出遊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44章 提攜後進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77章 南陳奪嫡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11章 近春雅會第86章 佳人邀見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64章 再別長安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98章 新婦奉茶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40章 孝寬之疾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451章 出兵隨州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2章 時來運轉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48章 崔郎可友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156章 重整旗鼓新章節被屏蔽了第452章 長孫無忌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519章 南渡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