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

(史家)

董狐

董狐,生卒年不詳,比郭偃晚一些,也稱史狐,春秋晉國人(今山西絳〈念“醬”〉縣),史家人物,直筆傳統的創始人。

齊國崔府門口,老南史正呼呼地喘着粗氣。齊太史四弟扶着牆,從府裡顫微微地走出來。

“鬼呀——啊,不是,小四,你怎麼沒死呀?”

小四有氣無力地說:“你什麼人呀?跟你有仇嗎?怎麼希望我死呢!”

“我以爲你像你的三個哥哥一樣,被崔大頭給殺了。”

“差一點。你別以爲他真心軟,這事衆人皆知了,他再殺也沒用。”

“那是。不過,你們四兄弟也是讓人敬佩,爲了堅持原則,不怕殺頭,前仆後繼,義無反顧,寧死不屈。我對你們的景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又如黃河氾濫。。。。。。”

“拉倒吧你!你以爲我像你,一大把年紀,活夠了,愛死不死的;我連女孩子的手都沒拉過呢。其實,說不怕死是假的。你看看,我後背都溼透了。”

“不管怎麼說,小子,好樣的。就是可惜了,害我大老遠從南邊趕過來——哈,那個啥,咱哥倆去喝兩盅,壓壓驚。對了,我路上盤纏用光了,你先墊,放心,回去後過兩年我還你。哎呀,你劫後餘生,眼神溫柔點嘛!”

選自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說的是齊國相國崔杼(念“住”)連殺了三個齊國史官的事。其中的“滔滔氾濫”之類,出自周星馳的電影《鹿鼎記》。

這崔杼殺了當時齊國的齊後莊公(他是給孫武爺爺賜姓的齊景公的哥哥。之前還有一個齊莊公,是齊桓公的爺爺),因爲齊後莊公不是東西,和崔杼的老婆通姦,給人家戴綠帽子。崔杼氣不過,就把他給殺了。當然,這崔杼也不是什麼好鳥。

之後,齊國的太史把這事據實記錄,說“崔杼弒其君”,結果被崔杼殺了。他的二弟、三弟繼續如實記載,也被殺了。到了四弟,還是那麼寫,崔杼沒辦法,終於放過了他。

而齊國南邊的一個老史官,聽說這事後,以爲那個四弟也會被殺,就抱了筆簡,急匆匆地趕來,還想繼續寫呢。

這事雖然無關董狐,但他們這種拼死堅持記載史事的史官精神,卻源自董狐。

董狐世代都是太史。他有個祖先叫辛有,是周朝的太史。大約在東周開始的前後些年,他的第二個兒子來到晉國,擔任太史官,並負責管理晉國的典籍史冊。

這管典籍的官名叫董督,所以他這一支族從此就改姓氏爲董。

董狐生長在史官家庭,從小就接受嚴格的家教,養成剛正不阿、耿直不屈又有點迂腐呆板、二愣子的性格。

史官,是古代專門記錄和編輯歷史的官職,早在黃帝時期就有了。早期它的職務比較單一,不過到了周朝開始分成五史,分別是大史(即太史)、小史、內史、外史、御史。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除了大小內外史,更添加了左史、右史等職稱,有的記事,有的記言,有的保管文書,有的甚至做隨軍記者等。

其中以太史官職最大,在朝中地位也很高,不僅起草文書、記載史事,還能規勸君王、監督大臣,以及兼管典籍、曆法、祭祀等。

直到秦朝之後,史官地位纔有所下降,職務也有所變化。而到了西漢後期,史官就只專門記錄國家大事或君主言行,以及編修史書等。

另外,在秦漢之前,史官都是家族世襲相傳的,老爹傳給兒子,或者哥哥傳給弟弟,是鐵飯碗。只不過這鐵飯碗並不好端,就像齊太史的那幾個兄弟。而到了秦漢之後,史官的任職就沒那麼嚴格了。不過也有世襲的,如司馬遷那樣的。

董狐就在這樣一個有着高級文化氣息的氛圍中,快樂又倔強地成長着,完全不理會當時鐵公雞晉惠公領導下的混亂的晉國。

之後,晉惠公去世,他兒子即位不到一年,晉文公上位。在狐偃、趙衰、郭偃等人的輔佐下,晉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霸主盛世。八年後,晉文公也去世,晉襄公延續老爹的霸業,使晉國更加強盛,只是七年後就去世了。於是,本篇的兩大配角之一——晉靈公現身。

這晉靈公是晉襄公的兒子,由於老爹死得早,他才四歲就登上王位。臨死時,晉襄公把他託付給當時晉國六卿之一、本篇另一大配角的趙盾。

這趙盾,就是下文趙氏孤兒趙武的爺爺。他父親趙衰是後來趙國的始祖,曾爲晉文公的霸業立下不朽功績,並和晉文公分別娶了一對姐妹,所以兩人還是連襟關係呢。

趙盾本人也非常有能力,後來長期擔任晉國正卿(相當於相國),權傾朝野,爲趙氏一族在晉國地位的提升和穩定,奠定了基礎。

不過他這一配角不好演,因爲另一配角晉靈公老跟他搶鏡頭。

由於含着金鑰匙出生,從小嬌生慣養,所以晉靈公長大後窮奢極欲,荒淫無道。他常常在靠街的皇宮高臺上,向過路的百姓彈彈丸,以此爲樂。更嚴重的是,他還寵幸小人,到處強搶民女,養狗害人,搞得老百姓怨聲載道。並且因爲趙盾常勸他,覺得煩,兩次想殺趙盾,逼得趙盾只得逃離國都絳(今山西絳縣,後來晉靈公的堂兄弟晉景公又遷到新田〈今山西侯馬市〉)。

這時主角董狐已經擔任晉國的太史,鬍子還一大把,步入了中老年人的行列。只是他仍然默默無聞,沒什麼人關注,上面吧噠吧噠說那麼多,沒他什麼事,鏡頭都被兩配角給搶了。

導演老天爺實在看不過去,於是就給了他一次搶回主角光環、還名垂青史的機會。

然後晉靈公就倒黴了。由於他壞事做太多,終於沒好報,在趙盾逃離不久,他就被趙盾的堂弟趙穿給殺死,永久退出了舞臺。死時才十八歲。

所以小孩子千萬別太溺愛,那是在害他。

晉靈公死後,晉文公的另一個兒子晉成公(晉景公的老爹,晉靈公的叔叔,名字大大的有名,叫黑臀!所以不得不提一下!)即位。他還比較開明,於是趙盾又跑回來,繼續悠哉地當他的相爺。

但是,此時董狐帶着強大的主角氣場,強勢迴歸。他大筆一揮,寫下“趙盾弒其君”。意思是趙盾殺了他的國君。

趙盾一愣。晉靈公是堂弟趙穿殺的,關我什麼事。我冤呀。

董狐不依不饒,認爲趙盾身爲相國,國君被殺要負主要責任(我管你國君該不該死,你被害得多慘;做爲相國,自己的老大都被人幹掉,你還當個毛的相國——作者注);而且趙盾回來後,也沒有追究趙穿的罪狀。另外,趙穿是趙盾的堂弟,鬼知道這裡面有沒貓膩。

當然,最後一句話沒說出口。

趙盾沒轍,畢竟這說法也不是完全沒道理。更何況人家是主角,卻一直跟個跑龍套似的,這次好不容易逮個機會,肯定要發飆。沒辦法,自己正好在槍口上。認了吧。

於是董狐一飆成名。由於他死活逮住趙盾這個有點名氣的冤大頭,他的名聲也噌噌地往上竄。後來孔子稱讚他“古之良史”,後人也因爲他不畏強權、敢於直書而大加讚美他。

而董狐也憑這事,開創了中國史學直筆傳統的先河。直筆傳統,就是據實記錄、死都不改的精神傳承。他的這種秉筆直書的職業操守,也一直被後代的史官當做楷模。

其實董狐運氣算是不錯,畢竟他遇上的是品行還算可以的趙盾。五十年後,就發生了上面所說的齊國崔杼連殺齊太史的悲慘事件。

不過,應該說當時這種尊重史實、寧死不屈的史官職責和精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到了秦漢之後,很多史官都被帝王控制,想說的話都不敢說了,或者說得很隱晦。而從唐朝開始,基本上就只挑有利於君主的話說,甚至大量胡編亂造、歪曲歷史。

當然,齊太史所記的,完全是事實,而董狐所記的,卻並不真實。不過,後人看重的是他的這種直筆精神,而且這事也有一定的事實基礎。所以,趙盾,你就冤着吧。

董狐後來就沒什麼消息了,最後應該終老於晉國。另外,他也沒有留下什麼書籍。

史家,是指專門記錄時事、編撰歷史、並以史料鍼砭時政或勸諫君王的學派。

史家主要來源於史官。它的祖師爺也已無從考證,最早的史官據說是黃帝時的倉頡(這裡念“傑”;就是最早創造中國漢字的人)。不過,直筆傳統,卻是從董狐開始的。

史家的重要性無需多說。他們不僅是歷史的記錄者,更是文化的傳載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能看到的歷史,和源遠流長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