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

管仲

管仲,約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號敬,春秋宋國人(今安徽潁〈念“影”〉上),春秋第一相。

黃沙漫漫,遮天蔽日,眼前白茫茫模糊一片。

齊桓公帶着哭腔喊道:“老管,老管,你快回來,我一個人承受不來。”

管仲拉着馬轉出來,一翻白眼:“我一直都跟在你後面!”

齊桓公說:“呀,那個,你看山戎人太狡猾了,把我們騙到這沙漠裡。這可怎麼辦,這都十來天了。”

管仲說:“我已經讓幾匹拉車的老馬去領路了。它們活得久,有經驗,會循着其它馬留下的味道尋找出路。我親自趴在地上聞過,這條路上,確實有股濃郁的馬糞味。”

齊桓公說:“光靠聞不太靠譜吧。你應該嚐嚐。”

管仲凝重地說:“以前堯帝親自睡地鋪,舜帝親自捉老鼠,禹帝親自爬山路。所以,我覺得你應該做點什麼?”

齊桓公眼角抖三抖:“那個,其實這樣聞聞就挺好,就可以讓人心情舒暢,身體健康。來,大家跟我一起深呼吸:呀,這世界多麼的美好!呀,空氣多麼的新鮮!”

選自韓非子的《韓非子•說林上》,這也是成語“老馬識途”的出處。另外,最後幾句來自搞笑老電影《超級學校霸王》。

縱觀管仲的一生,可以發現他的前半生,用一個“衰”字都無法形容。他和慘兮兮的百里奚,簡直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難兄難弟。

管仲祖上牛氣哄哄,他是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的後代。但是(一但是就悲催,而且後面還很多),隨着族系分離,時光流逝,他的這一支族失去原來地位,家道急劇衰落。

到了他父親這代,雖然也做過齊國的大夫,但是卻早逝。所以管仲小時候,家裡就已經非常貧困,只與母親相依爲命。

長大後,他養過馬、經過商、當過兵、做過小官,但是都不成功。經商老賠錢,養馬馬跑掉,做官被領導趕,當兵常常臨陣脫逃。

在諸多不順後,他在好友鮑叔牙的幫助下,兩人分別輔佐齊國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鮑叔牙和管仲是老鄉,他們老爹又都在齊國做過官,所以兩人很小就認識,交情很好。鮑叔牙經常接濟管仲(鮑叔牙家比較富裕),賠本和他做生意,不計成本地吃虧,實打實地爲他辯護,後來還冒死舉薦他。

他倆的交情也被稱爲“管鮑之交”(百里奚和蹇叔也屬這類型,之後的范蠡和文種也算是),並引出後世“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叉叉也”的慨嘆名言。

當時齊國是齊襄公在位。他是春秋九霸之一的齊僖公的兒子,齊桓公的同父異母哥哥,也是後面四大古美人文姜的同父異母哥哥。名頭雖然多,但其爲人實在不咋地,和晉惠公有一拼。

他也是言而無信,亂殺大臣,還荒淫無道,和妹妹文姜亂 倫。最後他被他的堂兄弟公孫無知幹掉,公孫無知自封爲王。

百里奚原來想趁此去應聘,被蹇叔勸住了,撿了條命。果然這公孫無知也不怎麼樣,才幾個月,就被大臣幹掉。於是齊國王位出現真空。

然後,管仲又出來了(頭上黑線還沒退)。在爭奪國君位子時,他爲了自己的公子糾,跑去半路埋伏,射了未來國君小白一箭。但是,箭射在了小白腰帶上的銅製帶鉤(一種裝飾物),沒射中。齊桓公也機靈,立馬倒地裝死。管仲很開心地跑了。

等到小白成了齊桓公,管仲怕呀,心一橫又跑到魯國,極力慫恿魯國去打齊國。但是(好吧,最後一次),結果大敗。管仲也被抓起來,關在木籠囚車,一路顛簸着押往齊國。

好了,收起悲傷的淚水,燦爛的陽光照在他39歲黑黝黝的額頭上,命運女神開始向他展開了笑臉。只是,奶奶的,這衰日子也久了點吧;不過還好老子活得長。

(行了,老管,知足吧,人家百里奚還在蹇叔家放牛呢!)

到了齊國,在鮑叔牙的強力加冒死推薦下,齊桓公摸了摸腰部,咬咬牙,最後還是任命管仲爲相國。管仲開始了他長達四十年的豪華生活。

他對齊國進行“叄其國而伍其鄙”的行政改革和軍事編制,建立“士經三審選”的選拔人才制度,大力發展鹽鐵業的經濟政策,實行“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實施“援燕救邢(念‘形’)存衛”的戰爭行動,使齊國數年之內國富兵強,威名遠揚,獲得“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首霸地位。

簡單解釋一下“叄其國而伍其鄙”。在行政區域劃分上,它把全國分成三部分,分別讓士農、工、商集中居住,不得隨便搬遷;又將鄙野(國都之外的廣大地區)分爲五個屬區。在軍事上,它把軍隊分爲三軍,分配到各家,每家要出一人,而五家爲一軌,這五家要共同進退。這是行政和軍事上的“三五”之分。

這種做法不僅穩定社會,也大大增強軍隊實力。後來商鞅的一些變革措施,就來源於它。

另外,在援助被山戎(當時也叫北戎,戎人和狄人混居的一支;後面還會介紹)暴打的燕國時,齊桓公和管仲一直打到孤竹國(也是戎人建立的,在燕國東北,今唐山、秦皇島一帶)纔回頭。“老馬識途”的事就發生在此期間。

而在幫助燕、邢、衛的戰鬥中,他們把當時北方的戎人和東北方的狄人,趕到更北方和更東北方去,阻止了他們對中原的侵擾,使中原得以穩定繁榮發展。

所以連孔子都說,如果沒有管仲,我都要光着半邊膀子,去山上砍柴呢。

好了,該給管仲排一下名號了。

因爲能力和功績卓越,管仲被齊桓公尊爲“仲父”;後來的呂不韋也獲此榮譽稱號,不過結局慘了點。

他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以法治國的人。他的法治思想,對後來法家有重要的影響,所以他也被稱爲法家思想的先驅者。

他的政治經濟學,是最早的中國古代經濟思想理論,對後來計然家同樣有巨大的貢獻,所以又被認爲是計然家的鼻祖之一。

他還第一個提出禮法並用,第一個提出以人爲本,第一個提出農工商並舉,並開設了中國最早的官方妓院(這個!這個!)。另外,他最早提出的“尊王攘夷”,讓後來三國的曹操茅塞頓開,也興高采烈地用“挾天子以令諸侯”,非常合法地對別人大打出手。

厲害吧,所以管仲也被稱爲“春秋第一相”(百里奚年齡可能會大些,但爲相時間卻比管仲遲了近三十年,功力也不夠深厚)。

管仲後來在齊國去世,他留有《管子》一書。

《管子》並不是管仲寫的,而是稷下學宮的管子學派(找不到代表人物,所以上冊沒介紹),收錄他生前思想和言論而成的總集。

它原有86篇,現存76篇。其內容極其豐富,包含道、儒、名、法、兵、陰陽等各家思想,對經濟、農業、政治、哲學、法學、倫理、教育、管理以及天文、地理、自然科學等,都有論述,和《墨子》一樣,也是一部百科全書。

尤其其中《輕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很少見的經濟著作,也是先秦古籍中對經濟論述最多、最集中的一部。它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案例,對財政、貨幣、生產、分配、交易、消費等經濟問題,進行深刻的闡釋。其所包含的市場經濟、金融流通、貨幣調控、對外貿易甚至是刺激消費這樣的具有現代經濟學的理論,比西方同等層次的理論,早了兩千多年呢。

所以,老抱着西方經濟學當親爹親孃的人,可以醒醒了。

這裡補充一下。必須要說齊桓公確實是個雄主(雖然名字叫小白),管仲那麼往死裡折騰他,他依然能咬着牙地任用人家。也是他的這種寬廣胸襟,讓他成就了不朽霸業,也成爲公認的春秋第一霸。

只是,他晚年昏庸,在管仲死後沒兩年,就開始寵幸小人,最後落得屍體長蟲蟲的下場。

再補充一下,因爲管仲開設了中國最早的合法妓院,所以古代怡紅院或飄香樓什麼的,都供奉有他老人家的頭像,把他當祖師爺呢。

就不知道老管同志知道了,心裡會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