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張頜躍馬

“呂布走了,領兵去了兗州?”屯兵鉅鹿的麴義聽到這個消息,當即毫不猶豫地傳令全軍集結,開向安平國下博,派騎從向信都傳口信道:“讓高將軍拖住敵軍,給麴某十五日,那個渤海軍的將軍叫什麼,淳于仲簡?擊敗他!”

不需要麴義提醒,早在威脅側翼的清河國呂布調兵遣將去往兗州,高覽便知道他們一直以來等待的時機到了,當下不顧尚有三千餘軍士在趕赴信都途中,便對武邑率先發難。

呼嘯萬餘之衆,自信都東部兵分三路繞過大山與廣闊的衡水澤,突入武邑境內。

收到麴義的書信,高覽自是喜不自勝,當即傳信道:“那便看麴將軍的手段,高某自當與武邑拒敵二十日!”

目下局勢明朗,淳于瓊與顏良文丑分駐北觀津、南武邑,後方多半以弓高縣爲輜重糧倉,阻隔住通往南皮的要道。這個局勢對正西面的高覽有些不利,武邑與觀津都是多山多水的地方,敵軍若想紮下營盤據守,只怕是太過容易的事情,而他想要攻打卻並非易事。

當然,難易俱有相對,若是他久攻不克,後退至衡水大澤,淳于瓊等也一樣拿他沒辦法。

局面簡單明瞭。

最好的手段便是以不變應萬變,高覽屯兵武邑西南三十里,結連營扎堅寨,遣騎從於武邑城投射書信一封,向淳于瓊挑戰。

早在先帝時淳于瓊便已從軍久已立下功勳,甚至要是那時候的高覽見到淳于瓊,還要拱手行禮奉上名刺亦未必能得到一見,淳于瓊眼見如今被小輩挑戰,哪裡會如此輕易地應戰。連回應都不迴應,袁紹軍一門心思在武邑與觀津近畿搭建城寨,挖制溝塹,做足了守城的架勢。

高覽雖然兵多,淳于瓊卻佔着地利,誰都不願率先發動進攻,即便是進軍也僅僅將兩方大軍由信都與武邑上百里的對峙縮短到武邑城外的三十里外,隨後儘管往日斥候多在林間衝突,卻都沒有集結兵馬大舉進攻。

高覽的使命是拖住淳于瓊主力,淳于瓊的也是一樣,袁紹給他的命令便是要他在觀津、武邑一帶據守城砦。

守到冬季下雪,青州一定便是萬事大吉。

何必要開戰呢?

不過,淳于瓊所需面對的可不僅僅只有高覽這不到兩萬兵馬,還要麴義部正在向下博進發的萬餘精卒。當這兩路大軍匯合,三萬兵馬穿插而過,動輒將以雷霆之勢砸在渤海軍的頭頂。

而在麴義趕到之前,誰也沒想到在渤海的北面,一支不過兩千餘的勁卒在他們滑不溜手的校尉率領一路南下,經由莫縣斜走高陽,三日高陽降,易燕氏旗;五日入束州,束州開城懸虎與蜼宗彝章紋;十四日未至東平舒,漁陽太守鮮于銀領水軍已自出海口入渤海,取東平舒;二十四日,兵躍河間樂成,樂成縣令不降,轉而南下侵觀津武邑之糧道,途中燒掠軍糧三萬石——渤海軍爲之震動。

坐鎮渤海的袁紹長子袁譚大怒,命校尉蔣奇、王摩分領營兵三千、越騎兩千出南皮,掃擊這支躍動在觀津與武邑二重鎮的敵軍。

但糧道周圍再沒有那支敵軍奇兵的蹤跡,只有四面八方散落的痕跡,無處可尋。

張頜此戰功勳卓著,日子卻過的並沒有其作爲那麼瀟灑。由於玄菟之事讓他一直不受待見,即便在谷中圍公孫瓚一戰中綻放光彩,戰後也只是重回校尉官位,補足麾下士卒而已,軍馬是沒資格大量調動的……這使得他部下步卒居多,僅有五百餘騎兵。

用大量步卒在南皮與武邑之間襲擾,稍有不慎便會被敵軍尋到蹤跡,張儁義可不願嘗試在兵卒打沒之後,鄴城那位仁慈的燕將軍還會不會給他補充軍卒。

這不單單是針對他張頜,就連麴義想要在對決袁紹前將麾下將軍部充足兩萬兵員都沒有這個能力。

歷經連年大戰,冀州所剩青壯不過十之三四,農忙時連家中婦孺都要一同下地才能勉強不使田地荒蕪——冀州募不到兵了。這固然有公孫瓚窮兵黷武的原因,但就算沒有公孫瓚,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如今整個冀州,所能用於作戰的兵員便只有王門倒戈時的那兩萬餘冀州軍卒,也就是現在趙雲麾下按在黎陽不動的兵馬,所以這一仗最大的難度不在於怎麼贏,而在於如何少死人。

己方少死人,敵軍少死人。

順順當當的拿下渤海,再死下去冀州就沒人了。

自討董以來,天下進入烈度二百年未曾有過的戰亂,冀州更是首當其衝,每年當兵的、當官的、種地的、跑商的都要因爲戰亂、飢餓、疫病、寒冷死去十餘萬甚至數十萬,百姓卻往往生不出這麼多人來。

長此以往,哪裡還有人來當兵呢?

張頜在夜晚向篝火堆中添柴,他的兵馬屯在冀州東部的一處山谷中,不必擔心火光引來敵軍的覬覦,況且這近畿三十里根本沒有敵軍的蹤跡,這才讓他有閒情雅緻去思慮十年甚至二十年後的事情。

二十年後世上不會就沒有人了吧?

照這樣的情形看下去,張頜覺得將來能取得平定天下的一定是燕將軍……幽州有民三百餘萬,冀州有民,誰知道冀州有民多少,這仗天天在打!張頜記得小時候聽大人們說冀州有民五百萬,但現在看來冀州未必能比幽州人多。

等燕將軍盡數掌握河北之地,只要休養生息,二十年後各地諸侯哪裡還有兵啊,到時天下肯定是燕將軍的了。

就着火光,張頜用木支在腳下畫着一副冀州地形圖,在靠近大海的位置,木支碳化的尖端簡易地畫着許多小船。那是幽州各郡的水軍,算算時間,他們應該都要在冀州東部沿海登陸了。

張頜不打算去南皮了,就是去了哪裡也撿不到太多功勞。

帶着昏沉的睡意,火光照着紅彤彤的臉,張頜沉沉睡去。

“明天,明天去弓高,堵在淳于瓊回家的路上揍他一頓。”

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四十章 瘋犬與狼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二十章 田豫國讓第二十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五十三章 將帥成長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留餘力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三百二十八章 士農工商第五十四章 執念作祟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七十三章 邀請陳羣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五十四章 執念作祟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蓆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七十三章 邀請陳羣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二十五章 託付甄氏第四十章 總領鉅鹿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營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五十八章 虎傷人意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一百五十八章 決死而已 新年快樂!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十五章 一個不留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十一章 七百餓狼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一百二十六章 將軍萬歲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九十三章 速速殺敵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二十六章 邊境得勝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殺四方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九十一章 攀山之徒第四十六章 亂戰不歇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一百二十六章 將軍萬歲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一百四十四章 麻桿打狼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