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決戰——開始

戰爭從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

徐暉祖不會演講,也沒有心情演講,更不敢隨便演講,他騎着馬來到兩軍陣前後馬上下令出戰。隨着號角聲響起,數萬將士排着並不整齊的隊列,邁着並不快的步伐向西虜衝去;與此同時,徐暉祖將整個西征軍將近三百位大炮小炮全部推到前沿,前方僅有一個衛保護,在西虜之兵也出動後下令開炮轟擊。

徐暉祖的戰術很簡單,利用自己的兵比帖木兒多,先使用雜牌軍消耗西虜的士兵數、力氣、炮彈和箭矢,然後投入主力軍隊一錘定音。而首先被派上場的雜牌軍自然就是投靠大明的各路蠻夷之兵了。

這些投靠大明蠻夷衛所除了騎兵還有點戰鬥力外,沒有馬的步兵面對面與大明的精銳衛所打仗基本都是一觸即潰,即使有少數人不怕死的拼命也改變不了戰爭結果。那些名爲指揮使實則就是部族首領的人心裡很清楚,他們面對大明的衛所如此,面對帖木兒手下的士兵也不會有多大差別:即使他們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帖木兒的威名,來到伊吾後也知道了,上陣不存在任何獲勝的可能。

他們不願上陣,但他們不敢不上陣。徐暉祖一改往日和氣的表情,用十分冷酷且不容辯駁的聲音告訴他們:“……,你們的衛所排在全軍最前,聽到本將軍的號令後馬上衝擊西虜。”

有人提出異議,隨即被早已安排在兩旁的憲兵抓起來,當衆砍了腦袋!剩下的這些部族首領馬上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

望着瀰漫着一股悲壯之氣正向前衝去的沙州衛等衛所的蠻夷之兵,朱尚烈心中忽然生出一股不忍之情,忍不住說道:“徐暉祖,這對他們是否太嚴酷了些?”

“永興王殿下,陛下將他們派到西征軍中,不就是爲了這一天麼?用這些蠻夷的命來替代漢人的命,讓漢人少死一些。”徐暉祖十分平靜的回答。

“本王當然知曉皇兄將他們派來的緣故,但這樣做是否太赤裸裸了些?有違聖人的教導。”朱尚烈道。

“聖人的教導,是用來對待崇信聖人的人的,不是這些一點不崇儒的蠻夷。”徐暉祖說道:“殿下應當是擔心他們從此之後怨恨大明,並且消息傳到邊疆各處後使得蠻夷不再投靠大明吧。”

“殿下不必擔心。下官並未將事情做絕,他們出兵前下官已經允諾他們,敗陣後今日就不會再派他們上陣了,而且所有陣亡的人都有十貫錢作爲撫卹。”

“這就是用錢買命,用十貫錢買一條命!蠻夷之兵平日裡都生活的很苦,一條命十貫錢已經不少了。”

“這也是普通的蠻夷將士對此並不牴觸的緣故。要不然,他們豈會乖乖出戰?”

“至於指揮使等武將,都是部族首領,自然不會願意將自己的命就這麼賣了,但在我當時就斬了一個不願出戰之人後,他們也只能出戰。出戰也未必死,不出戰必死。要是被西虜打死了,就是命不好。”徐暉祖侃侃而談。

“哎。”朱尚烈這下不說話了,雙手舉起千里眼看向西虜的陣勢。看帖木兒會如何應對。

……

……

“下令沙哈魯帶領左翼的五萬軍隊出戰。”帖木兒說道。

他當然看出了徐暉祖的意圖,所以也不會出動自己手下的精銳主力,也派出雜牌軍應對。並且他比起徐暉祖還有一個優勢,他帶來的雜牌軍或者說輔兵都是牧民,都有馬,雖然戰鬥力比不上真正的騎兵,但也比純步兵要強。所以此刻看到從中軍傳來的旗語後,沙哈魯大叫一聲,帶領五萬騎兵就衝了上去。

徐暉祖當然不會就這麼白白的讓出戰的將士戰死,即使都是炮灰也不能這麼快被打死。很快,以蒙古人爲主的騎兵也在沙迷查乾的帶領下出動了。

沙迷查幹看到旗語後,心中將徐暉祖和朱尚炳的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但還是不敢不從命,只能帶着自己與臨時劃歸他管轄的雜七雜八的蠻夷騎兵上陣。

很快,他們就要後發先至,在步兵抵達前與沙哈魯率領的騎兵碰到一起。

沙哈魯所部馬上張弓搭箭,只聽“嗖嗖嗖”的一陣響動,無數箭矢飛了起來,在空中越過頂點後向下滑落,落在沙迷查幹所部的頭頂,雖然沒什麼準頭但依仗着數量衆多也射死了不少。當然,沙迷查幹所部也在差不多時候射箭,給沙哈魯所部造成了同樣的損失。

隨即兩支軍隊就戰在一起。雙方都沒有爲自己現在效力的人死戰的決心,但戰場上是容不得退縮的,他們也只能盡力與對手搏殺,以圖活命。

很快,兩支騎兵互相穿插而過。在兩軍完全脫離接觸後,沙迷查幹正要下令調轉馬頭,忽然從頭頂傳來呼嘯聲,隨即無數炮彈落在他們的身旁,有許多人被炮彈擊中頓時被砸成了肉餅,還有些人雖然沒有被直接命中,但本人或胯下的馬匹被炮彈擦中後也活不了。雖然他們都已經注意遠離敵方的陣勢,但還是進了大炮的射程內。沙哈魯自然也一樣。徐暉祖本來不想開炮支援沙迷查幹,但帖木兒下令開炮了,他也只能奉陪。

沙迷查幹忍着炮彈造成的傷亡,強行調轉馬頭再次衝擊,很快又與沙哈魯衝到一起。這一次他們雙方因爲馬匹已經衝了一程力氣不多,又擔心再次被敵方的大炮轟擊,是以並未再次衝破敵軍的陣勢,就這般戰在一處。

此時先前被徐暉祖派出來當做炮灰的蠻夷步兵也趕到戰場,與沙哈魯率領的騎兵殺了起來。甚至有分辨不清沙迷查幹所部與沙哈魯所部區別的人兩邊都殺,戰場上變成了一片大混戰。

但此時無論徐暉祖還是帖木兒的注意力都沒有放在這裡。帖木兒舉起千里眼看向對面,指着一處對耶斯布說道:“今天凌晨你見到的那一支十分精銳騎兵,是他們麼?”他手所指的地方,赫然是曹行帶領的府軍左右衛所在的地方。

“就是他們!”耶斯布說道:“這支軍隊總兵力有兩萬多人,總指揮名叫曹行,是明國一位侯爵的長子,只有一條手臂,左臂是在明國現在的皇帝第一次領兵出征的時候失去的,因此明國皇帝對他非常信任。副指揮名叫宋瑄,是明國的附屬秦藩的王相宋晟的長子。這支軍隊真正的騎兵不多,大約只有八九千人,但這八九千人戰鬥力十分強大,絕不在帖木兒手下最精銳的騎兵之下。現在戰場上的這些人,”他看了看正在搏殺的沙迷查乾等人,“明軍的那支騎兵可以以一敵五甚至敵十。”

雖然昨天晚上耶斯布帶兵與府軍左右衛接觸的時間不長,但他迅速意識到這是一支非常精銳的騎兵。即使是那些他呢個一眼看出來是騎馬步兵的士兵,馬上作戰也不容小覷。

“他們的位置離着炮陣太近了。烏勒別克,”他招呼自己手下的一名將軍:“你帶領五萬騎兵,逼進明軍的炮陣,讓明軍的曹行所部動起來。此戰出動你手下的一萬主力。”

烏勒別克答應一聲,就下去執行帖木兒的命令了。

但耶斯布卻不解的詢問道:“大汗,若是將目標對準明軍的炮陣,現在這樣做很可能打草驚蛇。”

“不,我的目標並不是炮陣。但要讓明軍誤以爲我的目標是炮陣。”帖木兒稍微解釋了一句後就不再說話。

西虜的新動向馬上被發現。朱尚烈轉過頭對徐暉祖說道:“徐將軍,西虜出動了五萬將士,其中還有一萬主力,似乎要對付咱們的炮陣,可要派出軍隊迎戰?”

“不必。在他們靠近炮陣三百丈內不必搭理。但是命令旗手衛做好準備,萬一西虜騎兵衝陣,就開火射擊。”徐暉祖絲毫不爲所動。此時戰爭纔剛剛開始,就算帖木兒的目標是炮陣現在也奪不下,至少靠着這五萬人馬奪不下。況且帖木兒打算用來當做突破口的地方也未必就是炮陣,絕不能被打亂陣腳。

“派出騎兵支援沙迷查幹。”他觀察了戰場一陣,又說道。

此時沙迷查幹所部已經有些不敵了。雖然雙方的將士都沒有效死的動力,但畢竟西虜這邊有宗教作爲號召,明軍這邊現在還沒有,士氣比西虜要低,被打的步步後退。

張倫馬上帶領除上直衛與全寧衛之外的騎兵衝上來。這個錦衣衛指揮使的岳父憑藉在邊關爲將多年的功勞和資歷,這次作戰被任命爲參將,此時統領所部向戰場衝去。

漢人將士的士氣比蒙古人要高得多,瞬間將西虜壓了回去。

但帖木兒馬上又派出五萬騎兵,殺向混戰的地方。憑藉數量優勢又佔據了主動。

“下令張倫接應着沙迷查幹退下。命令大炮轟擊敵軍身後。”徐暉祖馬上又下達的命令。

“那步兵呢?”朱尚烈問道。上陣的步兵也快支撐不住,隨時可能潰敗。

徐暉祖正要說話,忽然眼睛閃了閃,好像發現了什麼一般,輕聲嘀咕一句:“他竟然沒有被送到營寨中休整而是又帶兵出戰了?”

“什麼?”朱尚烈沒有聽清他的話,問道。

“沒什麼。”徐暉祖輕聲回答一句,又思考片刻說道:“下令藍珍的前軍大陣全軍壓上。救出這些步兵。命全寧衛在一旁護衛。”

“這是爲何?”朱尚烈非常不解。徐暉祖本來是將這些步兵當做了炮灰,能消耗幾個西虜是幾個,現在怎麼又要救?

徐暉祖卻並未解釋,而是又對身旁的親衛說了句什麼,這親衛領命後看起來騎馬向炮陣所在之地奔馳而去。

這時“咚咚咚”的擂鼓聲在戰場上響起,響徹整片天空,藍珍已經指揮手裡的軍隊向前行進起來。徐暉祖轉過頭雙手舉起千里眼,目不轉睛的看着前方的戰場。

……

……

“徐暉祖這是要做什麼?”帖木兒有些莫名。他這段時間與徐暉祖對峙,已經知道他用兵十分謹慎,爲什麼現在就讓藍珍統領的軍隊壓上來?即使被抽調走了一些騎兵,藍珍手上的士兵也足足有八萬人,若是被他消滅了,明軍此戰就會非常不利。

“大汗,如何應對?”耶斯布對於明軍的動向也非常不解,不由得問道。

“耶斯布,你統領五萬步兵主力、兩萬騎兵主力也壓上。”帖木兒說道。不論明軍的目的是什麼,他必須跟。

“再派出三萬輔兵上前騷擾明軍藍珍部。”帖木兒又說道。

他正要再吩咐耶斯布幾句話,忽然“坑坑坑”的咳嗽幾聲。耶斯布馬上關切的問道:“大汗,您的身體?”

“還好,沒有大礙,大約是昨晚上淋雨感冒了。雖然一直穿着雨衣,但雨衣也不能保證一點雨水都不漏進裡面,還是着涼了。”帖木兒自嘲的笑道:“終歸是年紀大了,這麼點兒雨水,又是夏天,也會感冒。”

耶斯布也不知說什麼好,在帖木兒說完後才道:“大汗多保重身體。”

“沒事,雖然感冒了,但指揮完這一戰還沒問題。”

帖木兒隨即正色道:“你帶領軍隊一定要小心,徐暉祖將藍珍所部派出來絕對不是要與我軍現在就拼死一戰,他要是拼死一戰應當出動他手上的五個上直衛。”

“你的首要任務就是探出藍珍部出動的目的,若是有什麼重大發現,就動用隱秘的第二套旗語告訴我。”

“另外,注意不要讓士兵有太大的傷亡。不排除徐暉祖要犧牲掉藍珍所部重創我軍主力的可能。”

“是,大汗。”耶斯布又答應道。

“去吧。軍隊都已經準備好了。記住,不要與明軍硬拼。”

第938章 黎澄第1301章 簡化字與標點符號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第130章 至山海關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1517章 有人叛變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1225章 查處完畢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1297章 殿頭殿尾周農中間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256章 多疑第74章 拜訪常家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687章 白帳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685章 對蒙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101章 玻璃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560章 印度之戰——醞釀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609章 姐夫之命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681章 侄戚嬸妹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1466章 新任命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3章 徹底融合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1130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擴展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1686章 總督府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90章 除夕宴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696章 孩子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1395章 結果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1355章 漢洲攻略(十六)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648章 糧食第1495章 蘇州驚變——莫名其妙的尋找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1217章 接媳婦第45章 武德衛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415章 降與死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1512章 供詞第546章 審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