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16日《惡魔戰士:惡魔救世主》土星版

在“街頭霸王”系列憑藉2代一炮而紅之後,卡普空沒有固步自封,還在不斷追尋格鬥遊戲題材技術方面革新,其成果就是以同類遊戲中比較少見的狼人、吸血鬼殭屍傳奇怪物主角的“惡魔戰士”系列,從時間上講這也是卡普空第二個主推的格鬥品牌。新穎的主題、優秀的畫面配合大魄力招式特效以及大比例人物建模,在玩家羣體中迅速流行起來。

今天介紹的《惡魔戰士:惡魔救世主(Vampire Savior:The Lord of Vampire)》是系列第三部作品,1997年5月首先發售街機版本,次年4月16日登陸世嘉土星主機。遊戲延續了系列特有的美術風格,這種最初由岡本吉起提出的賽璐璐卡通繪圖技法不同於《街頭霸王2》等遊戲的點陣繪圖,能夠表現層次更豐富的陰影和更流暢的動態,給予玩家十分新穎的視覺感受。

家用機版可選人物衆多

也正是因爲如此,遊戲幾乎榨乾了CPS2基板全部潛能,很多人都認爲這款遊戲無法向當時的次世代主機SS以及PS進行移植,但事實證明卡普空的技術實力不容小覷。

小紅帽布蕾塔典型的扮豬吃老虎

“惡魔救世主”新增異次元惡魔傑達、與莫妮卡造型一致的莉莉絲、“小紅帽”布蕾塔以及魔蟲族的“Q-Bee”4名全新角色,其中一些後世成爲了該系列的代表人物,與此同時遊戲的街機版刪除的前作BOSS派隆、機器人福布斯神佩巨大佛珠的戰士多納文在家用主機版又全都回到了可選陣容裡,比街機版豐富很多。

雖然比不上性感撩人的莫莉卡,但莉莉絲的存在感也不錯

“惡魔戰士”系列特有的“Impact Damage Gauge(衝擊傷害條)”系統從本作開始引入,血條被打空后角色會強制倒地並失去一條命,隨後原地爬起再戰,廢除了格鬥遊戲回合制概念,結合本作招式攻擊力的不同程度提升,讓遊戲節奏比以往加快了不少。

不過那個年代這類格鬥遊戲的主舞臺畢竟還是街機,SS和PS兩個移植版本儘管都有着不錯的畫面素質和豐富的內容,但合計銷量僅約爲37萬份,顯然與遊戲的高品質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