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達迪的哈里發之路 從「監獄的和事佬」成爲IS領袖

火速崛起的伊斯蘭領袖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時代雜誌《Time》將IS(伊斯蘭國)的領袖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 作爲2015年度風雲人物的第二人選,「他自稱『哈里發』,以此激勵跟隨者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戰鬥,並在突尼斯和法國等國家發動襲擊」。巴格達迪的影響力不僅止於該組織佔據的領土上,還能激勵海外極端分子

美軍在伊拉克戰爭期間設立了布卡監獄(Camp Bucca),出身貧寒的巴格達迪2004年因參與伊拉克戰爭而被捕入獄。他在獄中善於弭平各派紛爭,維持監獄秩序,因此受到駐伊美軍賞識且備受尊重,被視爲「和事佬」,在獄中享有自由行動的特權。他本來的知名度不高,但「地位」經過美方的「認可」後大幅提升,等於是在美軍眼皮底下一步步組織了IS。美軍在2004年12月認定他「不再具有威脅」便將他釋放。

▼「孕育」IS成員學院「布卡監獄」。(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與伊拉克政府軍爭奪巴格達迪,伊斯蘭國處決150名平民。(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一名IS高官接受外媒的專訪時,講述了IS的發展史。他表示「孕育出IS雛型的布卡監獄『功不可沒』」;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監獄不但有助IS的高級成員「安全集結」,且聯絡方便。據伊拉克政府統計,目前伊斯蘭國最核心的25位成員中,約有17人於2004年至2011年待過布卡監獄。

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戰爭推翻了獨裁者海珊的統治,並在2011年底全面撤軍。曾維持某種平衡的權力人物在社會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倒臺,IS趁這種教派對立和不穩定的政局之機發起了進攻,在2014年6月控制了北部的摩蘇爾(Mosul),僅用2天時間就攻下200公里以南的戰略要地提克里特(Tikrit)。

打下1/3伊拉克的領土後,40歲出頭的巴格達迪在2014年6月自稱「哈里發」(Caliph Ibrahim,穆罕默德的代理人),並宣佈建立「伊斯蘭國」。當時,其他恐怖組織對此都不以爲然,但具有政治和宗教野心的巴格達迪所建立的IS,在全球反恐聯盟的打壓下,不僅領土從伊拉克和敘利亞一直延伸到土耳其邊境,IS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英國《衛報》(The Guardian)7日揭露一本24頁的《伊斯蘭國行政原則》,裡面描述瞭如何建立政府部門培訓IS人才、培養兒童兵上戰場、管理石油資產使經濟能自給自足等「建國方針」。

曾獲得伊斯蘭學博士學位的巴格達迪,建立了戰鬥集中營,透過一連串的恐怖攻擊和全世界爲敵,911事件、俄國A321客機墜機巴黎連環恐攻、加州槍擊案等,無不令人膽顫心驚,恐怖陰霾持續籠罩着全球。他以「聖戰」之名讓世界各地陷入恐慌,以此證明他不僅是宗教界的「哈里發」,更是全世界的「哈里發」。

▼巴格達迪的佈道。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