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今昔部會和記者溝通的方式

今天部會媒體溝通方式和十年前、二十年前有很大的差別,昔日是天天有吹風會記者也常常赴辦公室科長、處長、局長次長聊天,許多新聞都是聊出來的,在聊天又吹風之下,不只談國家大事,也增廣見聞,長期下來也可以成爲專家

譬如說,以前國貿局黃演鈔每天下班經常到記者室和大家打個招呼,這招呼一打雖口稱沒事、沒事,坐下來一談從外交貿易經濟無所不談,連當天去經建會參加入關(GATT)策略小組會議也不吝和大家分享,結果經建會記者問不到的,在國貿局全都問到了。

過去跑經濟部新聞,到了下午大家不約而同的會去找幾位次長聊天喝咖啡,當年的次長陣容堅強政次林義夫,兩位常次是尹啓銘及陳瑞隆,他們後來陸續都出任部長,這三位次長皆是文官一路上來,對業務極爲熟悉,談起經貿情勢產業發展能源議題總能引人入勝,而讓我們瞭解問題所在,每次一聊總是一個多小時,等於是上了一堂課

我以前剛跑主計處第三、四局的新聞,不論到預測科、物價科、就業科或局長室,科長們總是很熱情拉出椅子請我坐下來,聊及相關問題便遞上幾本內部研究報告解說一番,三局局長詹德鬆是我以前在經濟部工作時的老長官,每次聊及國民所得統計,他總能以簡單的譬喻,講得清清楚楚,獲益頗多。

前經建會主委胡勝正是中研院院士,不僅學問淵博,爲人親切,每次採訪到若干重要議題,他有時也會說,這很重要,我也要投稿來呼籲一下,他不會迴避政府施政的不足之處,是令人敬佩首長

今天部會與媒體溝通方式與過去大不相同,以前局、處首長個個喜歡談話,今天大多怯於和記者溝通,對於記者提問,戰戰兢兢,除非被授權也不敢發表看法,一切問題都得在部長出席的場合堵訪,堵訪數分鐘自不可能把事情說的清楚,在這個大環境下,記者很難在採訪過程中被訓練成專家而對政策提出批判,能把事情寫清楚已經很了不起了。

今昔不同的地方還很多,日後有空可以再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