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把生命託付給你,你怎會不把電話給他?」爲什麼陳文茜、陳佩琪罹肺癌都找他

新國病篩檢推手,爲什麼陳文茜陳佩琪肺癌都找他?(圖/蕭芃凱攝)

肺癌連續12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外科名醫陳晉興的使命,是早一點找到肺癌初期的病人,他如何走上這條防治「新國病」之路?

陳晉興是知名的肺癌外科醫師,前副總統陳建仁、知名主持人陳文茜、臺北市長夫人陳佩琪等都是他的病人,同時他也是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簡稱LDCT)的大推手,與朋友聊天,總不忘敦促提醒:「有沒有去做,LDCT掃描的肺癌篩檢?」

三井餐飲事業集團董事長黃奕瑞,就在被陳晉興叨唸了3回後,即使纔剛做完健康檢查,還是乖乖地全家族都追加做LDCT。沒想到,家族中真的有人因此發現了肺腺癌,決定公司也跟進,在同仁的健康檢查增加這項檢查項目,結果,「竟也找到4、5位同仁有肺腺癌的問題。」讓黃奕瑞意識到陳晉興苦口婆心背後的原由

初心病患家屬求救 讓他力推早期篩檢

關於LDCT的肺癌篩檢,雖然各專家看法有些許的不同。陳晉興說他心裡清楚:「除了經費考量,大家最擔心的是僞陽性的問題。」但是他強調,「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的確是診斷早期肺癌最佳的工具。」

若看數字,肺癌連續12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每年近萬人死於肺癌,根據2018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10大癌症又以肺癌的死亡率成長最多。

身爲肺癌的外科名醫,每天面對的都是爲此求診的病人。有一年在診間,來了一對年輕夫妻,老婆抱着小孩,哭着對陳晉興說:「陳醫師,你一定要救救我先生,我希望他能看着孩子長大。」先生在一旁安靜無語,因爲發現時已經是肺癌第4期(晚期),根本沒有辦法手術。

「如果診斷選擇可以重來,你會不會想早一點發現問題?」這是看遍生死,經歷過即使名醫也無法力挽狂瀾之後,陳晉興力推檢測預防的初心。「我現在已經53歲多了,也要開始下半場人生,我希望可以降低臺灣的肺癌死亡率,透過篩檢早一點找到這羣病人,緊接着找出原因,爲什麼這些人會罹患肺癌,唯有知道彼此因果關係,也才能降低肺癌的發生率。」

起點》病中悔悟貪玩 爲父親重考上臺大

名醫並非一路坦途,「許多人聽到我是建中、臺大醫學系畢業,就會認爲我成績很好,這你就錯了。」陳晉興大笑。

出生於彰化縣芳苑鄉的王功村,陳晉興的父親原是王功國小的老師,後來應徵上了二林國中,「全家也跟着父親從王功村搬到二林鎮,二林沒有高中,鎮上成績還不錯的人,幾乎都選擇參加北區聯考,我考上了建中。」

北上來到臺北市南海路,15歲的陳晉興像是被釋放的籠中鳥,高一、高二都在玩耍,打撞球、溜冰、排球籃球網球、跳土風舞⋯⋯,就是沒把心思放在課業上,直到升高三那年因爲生病,有一週的時間沒辦法去上課,母親特地來宿舍照顧,「我突然明白,得好好唸書。」大學聯考放榜,分數只能上牙醫系,爲了父親總是常說:「我們家族要是能夠有一位醫師,不知該有多好!」他決定重考。

「在南陽街補習班,認識了我太太,我們都是高四生,我常跟我的小孩說,爸爸要是沒有重考,就沒有你們2個。」隔年,陳晉興如願考上臺大醫科。「那年代,在鄉下,有人考上了醫學系,那可是天大不得了的大事,除了放鞭炮還會宴客,我們家席開8桌,同學考上北醫,他們家請了30桌,」榮耀了父親,陳晉興笑得燦爛。

進入臺大醫科就讀,陳晉興暗暗地打定主意選擇外科,這和他的臨牀導師、當時的臺大外科部主任教授朱樹勳(編按:現任亞東紀念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有很大的關係,「就在大四那年,朱樹勳完成國內首例異位心臟移植手術,報紙以斗大標題登出,我希望自己未來能像老師一樣厲害。」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257期)

《今週刊》第12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