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歷史文物館展新貌  賦予新使命再出發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成功湖畔歷史文物館,4日起以新風貌啓用。(圖/成大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世界多元發展、快速變動,靜態的展示空間需與時俱進展現新價值與使命;座落於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成功湖畔的歷史文物館1月4日起重新換裝展新貌,這座近百年曆史的建築物重塑之後,不僅是成大人文教學、互動等場域,也是校內外文藝交流的空間,是大學、城市產業人文創新的匯集點,也將爲臺灣帶來更多的人文創新。重新改造的歷史文館4日上午9時盛大啓用,蘇慧貞校長學院院長玉女、規劃與設計學院院長吳豐光工學院院長李偉賢等一起剪綵;建築系主任鄭泰升、創業產業所所長劉舜仁歷史系主任翁嘉聲中文系主任林朝成、考古所所長劉益昌師生都出席觀禮。蘇慧貞校長指出,教育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劃」補助成大執行「創意三角洲建構大學、城市、產業的鏈結」,自己是計劃主持人,教育部的計劃帶給成大文及社會發展的新機會,重啓新貌的歷史文物館將成爲成大人文大道起點,跨院共享的空間與平臺。蘇慧貞校長感謝文學院、歷史系開啓共享空間的大門,讓大家可以在這個新空間討論、發想、發心,讓這個角落成爲成大最美、甚至是臺南最美的新角落,爲未來開啓更多夢想,看見許多的可能性與發想,也記錄另一個成大、臺南以及世界的歷史。

創意三角洲的計劃,希望成大每個學院都能參與,過去臺灣幾乎沒有大學提的計劃能讓每個學院都參與,成大創意三角洲計劃要納入全校各學院,不只要成爲成大的歷史典範,也希望臺灣所有大學都能敞開心胸合作,爲下一代耕耘出更好的典範。陳玉女院長表示,成大文物館已有40年曆史,四周有240多年的小西門、小東門城垣,150年的歷史系館與大成館,禮賢樓也有150年曆史,是成大也是府城重要的歷史場域。2015年鄭泰升主任提出改造歷文物館空間的構想,獲得歷史系老師認同,也感謝文學院的共襄盛舉、以及創意三角洲計劃人員的研究等等,最要感謝的是校長的大力支持,讓工程順利開展,提升層級。鄭泰升主任表示,文學院是思想強勢,資源弱勢,創意三角洲計劃將資源給文學院,因緣際會改造了歷史文物館,感謝歷史系敞開心胸接納。造型古樸優雅的歷史文物館,有一說是日治時期軍用倉庫,距今年代久遠。1972年曆史系創立「史蹟勘考小組」,師生共同努力於府城暨臺灣史跡踏查和文物蒐羅,並與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合作,進行臺灣史研究,是國內各大學與臺灣史研究先驅。1976年建物定位爲「歷史文物館」,定期舉辦特展等,默默承載着對府城與臺灣歷史的深厚情感。教育部2016年推動「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劃」,希望透過補助,改變人文社科教育以及推動創意跨域合作,讓人文精神、社會關懷的態度注入理工商學、醫學等領域。全臺11所大學獲得經費,多數是社會科學爲主,成大是極少數以文學院爲主體執行計劃,成大的計劃名稱爲「創意三角洲:建構大學、城市、產業的鏈結」。選擇以歷史文物館做爲人文跨域教學、論壇、師生社羣互動共創、展演及校內外文藝交流等多功能空間。成大歷史文物館面積92坪,於2016年8月開始改造,重塑後內部空間可多功能使用,展演、教育、論壇、工作坊等等,另外,也設置咖啡吧檯,營造溫暖、親切的氛圍。改造後空間最特別的是,不再設天花板,顯露出雅緻的檜木頂棚架,淡淡的檜木香氣更添樸質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