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文人畫 曾肅良賦予新風貌

曾肅良有別傳統而以多焦視角畫荷。(曾肅良提供)

醉心於宋、明時期文人美學社會氛圍,也期許在當代能復興文人藝術水墨畫家曾肅良,不僅水墨畫創作多年,又精於書法乃至藝術品鑑定,對他而言這些皆是知識份子自然養成的審美情趣,卻在當代式微,因而思考如何在21世紀文人畫賦予新的風貌

曾受邀於電視節目上擔任文物藝術品鑑定專家而爲人熟知的曾肅良,現任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從事水墨、書法創作多年,又是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博士,一邊教美術史一邊創作,一邊還教人鑑定與藝術鑑賞,曾肅良有感華人文化中自有其美學傳統,從線條音樂戲曲,都相輔相成自成體系,「可惜近10多年,學藝術多半對西洋水彩油畫、抽象更熟悉。」

欣賞宋明的文人氣息,曾肅良也讓自己的生活有着一份隱於世的清淨,自家的花園裡種了數十種不同植物,今年逢疫情多數人無法出國且拉開了人與人的距離,曾肅良則趁此時親近自然,創作了一系列花卉,29日起並在新北市楊三郎美術館5樓舉辦《曾肅良當代春夏花卉彩墨創作展》,把喜愛的扶桑花、茶花繡球花浮水蓮、荷花……都畫了個遍。

「傳統文人畫不斷地重複寫意而走向死亡」曾肅良認爲文人畫到今日有其瓶頸,因此在國外求學多年的他也運用了一些不同的視角和技法,如爲水墨畫增加厚度立體感光影等,運用彩墨讓色彩豐富;以多焦視角畫山水、荷花;象徵富貴的牡丹,他則另闢蹊徑畫野地牡丹;更嘗試突破傳統的留白,刻意讓畫面「滿」並呈現另一種美。

「在資本社會下,文人藝術也就是知識份子的審美觀式微」曾肅良認爲一個社會的文化高度仍在於有理想的知識份子,致力於創造出對社會有價值東西,不只是專研技術,更是對宇宙人生的理解與思索,文人藝術才能夠帶動社會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