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路/CHATISFY爭光 成臺灣首家登上F8的Facebook開發者夥伴

CHATISFY 執行長劉文翰(Vincent Liu)。(圖/CHATISFY提供)

是看見了什麼樣機會,讓年薪百萬的研發工程師要跳出傳統公司來自行創業?是哪種堅持與努力,讓一家僅有20人的新創團隊得以躍上 Facebook F8 開發者大會的公開舞臺,成爲被官方「認證」的開發者夥伴?如果你有志創業,可一同來了解關注提供聊天機器人(Chatbot)服務的 CHATISFY 如何達成這個「臺灣第一」的成就,來到創業路的新高度!

今年,Facebook F8 大會與過往一樣,在兩日的主題演講之外,爲來自全球開發者們準備了各樣的會議(sessions),來讓他們瞭解到如何進一步將今年所發佈的新功能、新服務,嫁接到自己的平臺產品之中;並且提供開發者們一個相互交流的機會,甚至是找到下一個可能潛在的合作伙伴與可能性

來自臺灣的 CHATISFY ,在今年的 F8 當中寫下紀錄。不僅被列在 Facebook Partner Directory 網站當中,更成爲首家被 Facebook 公開在投影片中列出的 開發者夥伴(Developer Partner)。這等於 CHATISFY 正面的受到 Facebook 肯定,也是他們兩年多來創業成果的最好證據。

創業路艱辛 初期挑戰

在今年 F8 過後,CHATISFY 執行長劉文翰(Vincent Liu)再次接受《中時新聞網》的訪問,細膩分享了創業過程的甘苦。

劉文翰分享到,事實上過去他曾經創業,但多以接案方式來對不同業主提供客製化的服務。以他們當初初期鎖定電商產業爲目標來說,他們可以根據廠商的需求,爲他們研發購物車、或甚至ERP系統等。但隨着時間拉長,他們卻發現,僅針對客戶當下需求提供服務,並無法完整協助客戶在數位轉型的過程裡得以成功。

這樣的方式並非不能盈利,然而他講的很白「這錢只能賺一次」並沒有未來性。這些經驗促使他們開始思考「有沒有真正可解決客戶的產品?」,並且期待是能夠開發出「一個自有的產品,來滿足多種類客戶的需求」(而非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

CHATISFY 執行長劉文翰與技術長(CTO)林裕淵在 F8 2019 大會合影。(圖/CHATISFY提供)

在2016年,劉文翰所領導的 CHATISFY 創業團隊,看見了 Facebook Messenger 平臺上「聊天機器人」服務的未來商機,轉而開始開發這類型的服務。從當時5個人的創業團隊開始,至今已成長到20人的中型團隊,爲亞洲多個市場的客戶提供在 Messenger 平臺上的聊天機器人服務,目前累積客戶數量約在 5~6 萬個之間。從這數字對比公司團隊的規模來說比例相當懸殊,不難看出他們創業初期的美好成果。

而雖然從目前來看,累積的客戶數量頗爲驚人,但 CHATISFY 的創業初期,並不如想像那麼輕鬆。首先,當然家裡而來的壓力十分巨大,初期創業那一兩年,雙親經常苦勸劉文翰能回到企業中當工程師,老是告訴他「臺積電年終發23個月」、「鴻海又在招人了」這樣的訊息,期待他能選擇相對穩定的路。另外,聊天機器人服務在兩年多前的能見度也不是那麼高,他必須要「校長兼撞鐘」身兼業務自己去敲客戶的門,去一對一的介紹 CHATISFY 的服務。

劉文翰回想到,其實當初 CHATISFY 得以在業務上有所突破,事實上轉機來自於一個Facebook上的爆紅行銷案例。藉此活動,部分瞄準Facebook進行行銷活動的業者發現,因聊天機器人具有一問一答的機制在短時間內製造了廣大的迴應數,因此發現這會觸發Facebook 動態消息演算法主動推薦的機制,某個角度上發現了Facebook所沒有發覺的演算法漏洞。劉文翰表示,自此不少企業開始看見聊天機器人發展與運用的潛力與可能性,爲 CHATISFY 打開一個更廣的行銷之門。

創業獨門心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借力使力

當你在工作上遭遇挫折或面臨挑戰,或許有不少人都曾萌生想要自行創業的念頭,只是...沒有太多人有勇氣與信心(或者還有一點傻勁)去付諸行動。

作爲一家已經被列爲 Facebook 全球開發者夥伴的服務提供商, CHATISFY 的創業故事已經值得不少人效法。然而他們如何達成這令人稱羨的成就?

CHATISFY 執行長劉文翰表示,在創業初期他就清楚「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並未期待像現在的一些互聯網巨頭一樣,造成典範轉移,因而選擇在 Facebook 這樣的平臺上打造自己的服務。

劉文翰指出,Facebook 從創立之初就期待能夠讓人與人之間能夠連結起來,這也是當前其他平臺所沒有的特性。藉有實際在 Facebook Messenger 上打造聊天機器人服務,當前就已經讓他們成功跨出臺灣,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市場拓展商機。

不僅如此,CHATISFY 也嘗試模仿 Facebook 的創業模式,在自己的服務之外,也將其他廠商拉進來一同營造共生共榮的生態圈。舉例來說,CHATISFY 的聊天機器人服務是提供一個工具平臺,讓客戶自行來爲聊天機器人補足內在。但並非所有的企業都想要自己來維護聊天機器人所提供的內容,因此CHATISFY 便找來代理商,讓其他團隊可以來擔任這項角色,既能滿足客戶需求,也可以讓其他小型創業團隊維生。或者,對於CHATISFY 所提供的聊天機器人還不夠滿意的業者,還可以透過其他生態系中的團隊提供客製化(聊天機器人)的額外服務。整體來說,CHATISFY 就是嘗試在 Facebook Messenger 平臺之上打造一個自己的小型平臺,且取得了不錯的果效。

登上 Facebook 全球開發者夥伴名單 客戶自己找上門

談到CHATISFY 今年度能夠有幸登上 Facebook 全球開發者夥伴的名單,並且被列在投影片中公開分享,實際上等於獲得了 Facebook 的官方背書以及一次在全世界的大舞臺上曝光的機會。對此,劉文翰頗具信心的分享到,這項成就對他們來說,起碼在五方面帶來實質幫助:

CHATISFY成爲臺灣第一家登上 F8 (Facebook開發者大會)的開發者夥伴。(圖/CHATISFY提供)

CHATISFY成爲臺灣第一家登上 F8 (Facebook開發者大會)的開發者夥伴,且在今年度的F8會議中多次被Facebook主動對外公開分享。(圖/CHATISFY提供)

第一、產品服務品質被認證。CHATISFY的產品服務自此擁有了官方背書,能讓他們更容易說服客戶。

第二、全球PR效應。身爲新創團隊,原本就沒有過多資源去供應全球市場。而透過本次在F8 Session中曝光,等於讓他們在還沒有機會施力的地區得已被看見,甚至有來自印度、西班牙的客戶主動找上門,期待可以合作。

第三、激勵團隊士氣,提升凝聚力。創業過程中,很難確定到底是否達成了階段性的具體目標,而本次得以登上 Facebook F8 的舞臺,讓CHATISFY團隊的士氣大爲提振,正面來帶來強大激勵效果。劉文翰很實際點出「做的事情能被看見,很重要。」

第四、提升國際能見度。具體成果就是近期有國外人才主動應徵,讓CHATISFY逐漸往跨國團隊的目標邁進。

第五,帶來更多發展機會。雖然如今尚未發生,但劉文翰也認爲,這項成就更可能讓CHATISFY 成爲VC、天使投資人所想尋找的戰略型投資標的。

階段性目標達成 未來挑戰更爲劇烈

對於一個僅從 5 個人開始的創業團隊來說,得以成爲 Facebook 官方認證的開發者夥伴,已是極大成就。然而,這並不是CHATISFY創業的制高點,而只是另一個起點。

劉文翰談到,在此之後,CHATISFY迎來更多機會,但是也面臨到人才捉襟見肘的情況。以他評估,若要滿足客戶需求,今年底團隊預計得成長到 50~60 人左右的規模,但是好的人才難尋,是很迫切面臨到的問題。

除了選才上的困難,劉文翰談到,在公司規模擴大的階段,內部人才的培訓、遴選與拔擢,也是管理上必須面對的議題。另外,爲了讓研發團隊運作更有效率,在團隊持續成長的趨勢下,勢必得導入更多看似限制的管理規章來讓公司能順利運轉,都是CHATISFY在接下來好一段時間之內必須要克服的挑戰。

創業者個人特質明顯 熱愛挑戰擁抱改變

透過幾小時的訪談,讓人可以很明顯感受到領導 CHATISFY 的劉文翰,個人不怕面對挑戰,喜愛擁抱改變的創業者精神

或許是因爲乃是研發工程師出身,看見劉文翰在分享CHATISFY創業歷程的故事中,事實上在不同階段都面臨不一樣的挑戰。甚至,他個人還表示「如果我的孩子未來要走跟我一樣的路,NO(雙手交叉說不願意)」因爲過程真的太難、太艱辛。不過,他卻持續展現工程師的精神,關關難過關關過。

然而,相對於技術上的挑戰,事實上現階段來說 CHATISFY 或許更多要跨越的是管理上的難題。無論是人才上的擴張,以及跨國市場的經營策略等等。對於研發工程師出身的他,是另一領域的挑戰。

不過,走到當前的階段,劉文翰似乎仍保有初心,將創業路是爲一個個人成長的經歷,且認爲公司仍舊還有很高、很大的目標等等待實現。事實上,雖然如今成就頗豐,他仍期待未來如果公司達到一定經營規模,甚至被企業併購,盼望有機會能夠回過頭來成爲天使投資人,將創業過程所學到的心法,不吝分享給有志一同的朋友,讓他們不要走太多冤枉路,展現了他身爲創業者的DNA以及樂於分享的特質。

寫在最後 時代在變,創業環境也在變

創業故事的尾聲,劉文翰思考到,若有什麼可以跟其他懷有創業夢的朋友們分享的就是,當前壟斷級的企業,跟過去大企業的思考方式不一樣,他們有更開放的思考想保持優勢,且抱持利潤共享的概念。

他點出,如今的互聯網巨頭很願意當一個平臺中心,願意讓更多團隊在同一平臺上共生,因此這也就是爲什麼 Facebook 願意去提供資源給Developer Circle,並協助partner去成長的緣故。這樣的取向讓 Facebook 這類巨頭更不容易被取代,其他人也不會產生想要幹掉他們的想法。

最後,他建議有志創業者,可以「仔細觀察機會,慎選發展的平臺與生態圈。不要太好高騖遠,去做超過能力太多的夢。」簡而言之,你想要知道自己是誰,嘗試去發現一個新的機會,找到好的平臺,就有機會趁勢而爲,成就自己的創業夢。

編注:隨着新創風從西方吹往東方,臺灣在地的創業氛圍與環境也逐漸開始醞釀與成熟。「創業路」(系列文章)將會專注於分享臺灣在地新創團隊的創業故事與甘苦,期待提供有志創業者、關心創業環境的讀者們,能在他們的故事中有所學習與成長,並一同來關心創業相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