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息肉切了就安?照做6件事仍會罹癌

醫師表示,大腸癌95%是由大腸息肉發展而來。(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61歲楊先生於,有抽菸習慣近40年,四年前曾到醫院進行人生第一次腸胃檢查檢後發現大腸內有3顆大小不一息肉,其中一顆1.2公分的息肉,切除後的病理診斷爲管絨毛狀腺瘤合併局部黏膜腺癌,此爲零期大腸癌,由於癌細胞僅在局部黏膜層尚未擴散到其他部位,因此,在內視鏡切除後也不需再接受化學治療療,後續醫師建議他需每年定期追蹤。

不過,楊先生心想,人活到50幾歲,大腸息肉也才長3顆,並自己以年齡做推估,加上對身體也無不適狀況,也就把醫師的建議拋在腦後,且仍保持抽菸習慣。直到日前再度健檢時,大腸內再度發現數顆息肉,並含有易發展成癌的腺瘤性息肉,才讓他直言:「抱持心存僥倖心態真的很不好!」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樑超程院長表示,與大腸癌有關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抽菸、無運動習慣、肥胖、糖尿病家族病史相關,尤其男性罹患大腸癌風險高於女性。而以楊先生爲例,持續抽菸就是導致後續息肉再復發的危險誘因

大腸息肉切除後,初期大腸癌治癒率接近100%,就等於不會再度復發嗎?

樑超程說明,大腸癌95%是由大腸息肉(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若大腸癌在初期就被發現,並配合手術切除後的治癒率幾乎是100%,但治癒率接近100%不等於完全不會再度復發。

大腸癌在確診爲大腸癌及接受初步治療(手術/化療)後,不論期別後續都應定期追蹤。一般而言,大腸癌如有復發多半會集中在術後2~3年,因此這段期間務必嚴格接受定期追蹤,除一年一次大腸內視鏡檢外,建議還可安排做每年一次的胸腔腹腔、骨盆腔掃描檢查、每半年一次的血液腫瘤標誌檢驗,以瞭解有無復發跡象及早把握治療先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