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藺類歧遇工藝展 再現藺編百年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臺中文化局邀請民衆參觀在大甲區公所西岐活動中心展出的「藺類歧遇工藝展」,欣賞百年傳統大甲藺編之美。(臺中市文化局提供/陳淑芬臺中傳真)

「藺類歧遇工藝展」在大甲區公所在西岐裡活動中心展出,將展至11月8日。(臺中市文化局提供/陳淑芬臺中傳真)

大甲藺編、媽祖酥餅並列爲「大甲三寶」,爲傳承發揚在地百年工藝文化,大甲區公所在西岐裡活動中心推出「藺類歧遇工藝展」,將展至11月8日。臺中市文化局長張大春26日表示,大甲藺編手工細膩編織技法繁複,希望再現藺編嶄新風貌,帶來全新藝術視野

臺中市文化局邀請民衆到大甲區公所在西岐裡活動中心,參觀「藺類歧遇工藝展」,將展至11月8日,展示傳統的草帽、包包及坐墊,並邀請西岐國小及弘光科技大學師生工藝師等人蔘展。

張大春表示,大甲藺編聞名暇邇,尤其,藺草蓆手工細膩、編織技法繁複,參展作品新穎、豔麗大方,藝術技巧純熟。雖然,隨着科技進步,藺草編織文化逐漸成爲夕陽手工藝,期待能傳承發揚這項百年藺編工藝文化。

大甲區公所區長金源也表示,工藝師參展的傳統編織作品,整件一體成形,完全沒有裁剪,全憑藉着豐富的經驗與深厚編織功力。值得一提的是,西岐里民蔡瑞端所提供的「龍鳳席」,編織技法已幾近失傳,實屬難得一見的作品。此外,工藝師更以發揮創意,結合藺草和異包括龍、鳳、恐龍腳踏車機車米老鼠眼鏡蛇等作品創意十足,展現藺編工藝創作的新能量

臺中市文化中心表示,西岐國小推廣藺草編織多年,今年與西岐社區合作辦理藺草覆育推廣教育活動,由社區農友指導學生覆育藺草,從種植、收割、曝曬到整理,將藺草工藝教育向下紮根。此外,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邀請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與藺編工藝師,推出藺草與異質材料創作生活藝術品參展,呈現創作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