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黃埔論壇在滬舉辦

人民網上海6月18日電(記者陳曉星)第十四屆黃埔論壇18日在上海舉辦。黃埔軍校校友及其後代、澳門黃埔組織、常住大陸臺胞等百餘人蔘加論壇。論壇以“傳承紅色傳統、發揚黃埔精神、促進祖國統一”爲主題研討共產黨人與黃埔軍校”“兩岸青年新徵程“等專題

全國政協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建邦在論壇致辭。他說,黃埔精神的核心是對振興中華之路的不懈探尋與追求,作爲孫中山先生和黃埔精神的繼承者,廣大海內外黃埔軍校校友及後代必須銘記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勢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努力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共同創造所有中國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陳知庶在論壇上說,國家分裂之痛,黃埔同學最有發言權,也最感同身受。當下民進黨當局對兩岸黃埔同學的交流設障劃線,但卻阻擋不了兩岸克服阻力走向統一的大趨勢。當年的黃埔同學爲了反對國家分裂、抵禦外侮而攜手戰鬥。今天兩岸的黃埔同學和後人更應攜手反對“臺獨”,在反對國家分裂等大是大非問題上積極作爲。

黃埔軍校雖爲中國國民黨所創辦,但中國共產黨人積極置身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宇在論壇上論述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黃埔精神的締造。他說,黃埔軍校建校之初政治工作基本方針教育內容大多是由共產黨人主持制定的。軍校政治教官中共黨員惲代英蕭楚女張秋人編輯了10萬餘字的《政治問答集》,共分6篇、228個答案。中共黨員熊雄主持制定了《政治教育大綱草案》。經過東征、北伐,黃埔軍校宣傳科長、中共黨員安體誠撰寫了《什麼是黃埔精神》一文,令“黃埔精神”這個名詞流傳後世。經過國共合作辦校的數年教學和東征、北伐戰爭洗禮,黃埔精神形成了“愛國、犧牲、團結、責任”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