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發18碼臺胞居住證 陸媒:比臺當局23K更「帶感」

▲從2015年7月6日起,改用卡式臺胞證(電子臺胞證)。(圖/記者蔡玟君攝)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國臺辦新聞平臺中國臺灣網20日發佈一篇標題爲「18位居住證,給臺胞最『帶感』的體驗」的文章指出,9月1日上路的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採用大陸居民身份製作技術標準,幫助臺胞更加快速地融入大陸的互聯網社會。文章更指,相比臺當局一貫的口惠而實不至,大陸在踐行「兩岸一家親」實實在在,要讓臺灣民衆更「有感」。

大陸國務院近日公佈,9月1日起施行的「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採用等同大陸身分證的18位號碼,提供臺灣民衆在學習、工作生活的做爲身份證件使用。文章進一步解釋,「臺胞證」用於來往大陸的旅行;「居住證」用於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期許在雙證並行下,打通許多過去臺灣民衆在身份認證上的不便。

「把同等待遇最有感的最後一哩路走完!」全國臺企聯副會長青年團主委林子凱日前曾說,此一政策將使臺灣人在大陸搭車、購買在線理財產品、在線購買車票等因證件位數不同步而產生的許多不便之處一次解決,相信能提高不少臺灣人的認同,也是兩岸一家親最好的寫照。

在蔡政府執政後,兩岸關係陷入冰點。文章直指,臺當局拍板調漲基本工資島內月薪從2萬2000元新臺幣調爲2萬3100元新臺幣,稱「我們終於把曾經是低薪代名詞的22K送入歷史了」,卻招來臺灣網友一片噓聲,反問「22K是低薪代名詞,23K就不是?」、「這是什麼鴕鳥心態?」更有業者直言,基本工資調漲將壓縮經營利潤,可能將再掀一波漲價潮。

文章認爲,經濟有無起色,民衆有無獲得感,不是政治人物用幾個形容詞說說就行的,相比臺當局一貫的口惠而實不至,大陸在踐行「兩岸一家親」時的實實在在,有目共睹。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逐步爲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18位臺灣居民居住證的即將上路,落實「同等待遇」的重要一步。

香港中評智庫的大數據分析,「31條」從今年2月頒佈以來,大陸惠臺政策在臺灣輿論總體評價正面,再綜合臺灣各項民調,也都反映出願意赴大陸學習、工作、創業的臺灣民衆越來越多,已在大陸居住的臺胞對大陸的惠臺政策尤其是居住證的落實,更是「有感」,一致表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