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全球新連鎖X編舟計劃 創新商業慈善模式助身障者翻轉人生

▲創新商業慈善模式東森全球連鎖X編舟計劃 翻轉身障者的街賣人生。(採訪撰稿/記者黃棱涵;攝影剪輯/記者劉亮亨)

▲東森全球新連鎖總經理彭振東(後左4)及皇冠經銷商蔡孟芬(圖中)共同參與「東森編舟編走-商業慈善未來聯聚社」啓動儀式,以創新商業慈善模式目標明年底前幫助超過百名身障人士創業。(圖/記者周宸亙攝,下同)

記者林璟倩/臺中報導

東森全球新連鎖持續擴大經營版圖,旗下精鷹系統秉持「共好、同行、感恩」的核心精神,近期積極投入社會公益,帶領全體系統經銷夥伴幫助身障人士或弱勢家庭透過社交電商平臺創業,今(8/27)正式啓動與編舟計劃共同合作的「東森編舟編走-商業慈善未來聯聚社」,不僅要挑戰商業慈善模式創新,更將目標放在明年底前直接幫助超過百名身障及弱勢族羣賺進第一桶金、翻轉人生。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秉持「別人做生意,東森做公益」的理念,送愛不落人後,不僅長期爲偏鄉學童提供愛的早餐,同時也爲部落孩子籌募物資、捐長照車服務弱勢長者等,關懷協助各個族羣的需求。東森全球新連鎖於今年6月底開始與編舟計劃合作,成功協助中部地區10餘名身障人士透過分享經濟賺取販售商品利潤,啓動自給自足的第一步。

▲東森新連鎖事業總經理彭振東(圖中)、東森全球新連鎖精鷹系統皇冠經銷商蔡孟芬(圖左)及編舟計劃創辦人張婕(圖右)目標明年協助破百位身障人士成功創業。

東森新連鎖事業總經理彭振東表示,過去身障人士很難進入職場,常見於街賣販售口香糖衛生紙賺取綿薄利潤,現在透過東森全球新連鎖的社交電商模式,扭轉過去出於同情援助的弱勢形象,讓他們可以反過來先送大家東森幣,再透過消費者的購物回饋金賺錢,建立永續而健康的獲利模式。目前東森全球新連鎖已有4萬名經銷商、22萬名實習店主,光去年營收就逼近9.3億,因此未來希望發揮互助共好的力量,讓東森編舟編走公益羣明年底前協助破百位身障人士加入併成功創業。

編舟計劃創辦人張婕、薛鴻德表示,據衛福部2018年統計指出全臺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共有117萬人,佔總人口數5%,多數人難以進入職場,因此如何協助他們脫貧脫困、自給自足成爲整體社會共同的課題。張婕說明「編舟計劃一直想做到讓商業和慈善相互帶動的好事,而東森這個有口碑的老品牌近期投入具未來時代趨勢的東森全球新連鎖,我們發現這能讓許多手和腳不能動的身障人士靠嘴巴滑也能夠做事業,因此若能透過媒合、培訓幫助障者善用東森全球新連鎖的社交電商模式,讓身礙者不必辛苦走出家門就有機會能賺取足以應付生活開銷的費用,即合乎編舟計劃『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創始精神。」

薛鴻德表示,編舟計劃爲了邀請更多企業主一同加入社會公益,特別成立「編舟商業慈善未來聯聚社」,推動創新社團模式,讓企業主可捐款至「創業輔導專戶」,款項將全額使用於資助身障者作爲加入東森社交電商平臺的創業金。

率先發現合作契機、希望幫助更多人改善生活困境而積極從中牽線的東森全球新連鎖皇冠經銷商蔡孟芬表示,在指導身障者的過程當中確實會發現他們過取累積的負能量比較多,所幸透過與中華全球生命教育推廣協會合作,先協助他們做好心理建設,進而敢對未來有夢想、有勇氣走出舊有的封閉世界,未來透過東森全球新連鎖可以讓他們不論是出門、在家或透過直播…各式各樣的方式24小時都能創業並真正賺到錢。

▲第一對加入東森全球新連鎖併成功創業的身障者許世皇陳靜琪夫妻,靠用嘴巴滑手機也能分享,開啓自給自足第一步。

這次東森編舟編走計劃也邀請到第一對加入併成功創業的身障者許世皇、陳靜琪夫妻檔現身說法,因遭電擊受創的重度身障者許世皇表示,過去除了努力學習成爲口畫家、也曾嘗試街賣,甚至考過街頭藝人,但收入都很不穩定,必須仰賴政府補助度日,如今透過東森全球新連鎖只要分享東森購物上的熱銷商品,別人下單自己就能賺到錢,短短兩個月來就賺到一些生活基本開銷,相當有成就感,未來希望可以幫助更多和自己一樣的身障者共同創業。

許世皇的太太陳靜琪則是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玻璃娃娃,她笑稱自己第一次來臺灣玩寄宿朋友家,明明隔天要飛回馬來西亞,還是忍不住下單買了東森購物,平時愛買愛分享的她說:「分享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就是把好東西分享給好朋友,現在只要靠一支手機、手指一按,就能買賣80萬件商品相當方便,相信只要把握機會投入,人人都就有機會透過東森全球新連鎖賺到錢,讓生活不一樣。」

▲東森全球新連鎖總經理彭振東(後右2)、編舟計劃創辦人張婕(左1)、薛鴻德(右1)及中華全球生命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張麗蝶(後左2)與第一對加入併成功創業的身障夫妻經銷商代表許世皇(前右)及玻璃娃娃陳靜琪共同啓動東森編舟編走計劃。

目前東森全球新連鎖全臺人數最多的精鷹系統,成軍兩年多來幫助無數家庭開始有被動且持續的收入,如今透過「東森編舟編走-商業慈善未來聯聚社」以慈善角度出發,發展創新商業慈善模式,並引進跨領域頂尖顧問團隊,不僅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更要打造善的循環,協助更多身心障礙者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融入社會,成功創建屬於自己的事業。

聯繫生命教育講師 陳靜琪

►聯繫臺灣口畫家 許世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