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中風向的真相

(圖/中新社

2000年我在華府代表處任職時,專門拍攝高品質紀錄片供美國公共電視網PBS及Discovery頻道播出的NOVA公司製作人突然登門拜訪。由於當時臺灣除了已完成自制戰機IDF的作戰部署之外,還同時引進全球首次服役幻象2000-5以及配備先進航電系統的F-16。在這位製作人眼中,擁有超過300架世界一流戰機的蕞爾小島,以完全無畏之姿仰面中國,簡直就是聖經故事中膾炙人口「大衛與歌利亞」故事的具體實踐。

儘管NOVA當時提出了極出色的製作規畫與極優渥的發行條件,然國防部囿於當時空軍全力投入換代升級,爲免干擾演訓,此案終究未能成行。

當時我國擁有新型戰機的質與量,對比於大陸要明顯勝出許多。解放軍當時主力戰機還停留在落後一個世代的殲8,與F-16同級別的殲10還在研製試飛,共軍戰鬥序列中能堪對比的僅有最早自俄羅斯引進的SU-27及還在摸索組裝的殲11,而空戰攸關勝負關鍵現代化作戰指管系統,那時在解放軍內更是完全闕如

隨着中國大陸不斷蓄積國力,兩岸戰略棋局已然翻轉,臺灣在不斷的內耗中已漸漸被逼到無子可回的僵局態勢。令人憂心的是我們的政府棋手還在顧盼自若觀棋羣衆還在虛張鼓譟。

小事大、逆境突圍,本就需要圓融細膩的思考與洞見全局觀照。在政府刻意帶起的「反中、去中」風向裡,人民被吹得瞇起了眼而看不清真相:當我們的鄉民還在網上訕笑大陸要靠翻牆才能上臉書時,大陸已在2019年向ITU國際電信聯盟提交了830份通訊技術文件,以超過排名其後的美、日、韓3國總和的態勢,掌握制定5G國際標準的新契機;當我們的閣揆還用義和團式的鼓譟語氣全民舉帚抗敵時,對岸實現全球定位北斗三號已建置完成,並着手展開2035年能在水下太空等特殊場域定位導航的北斗四號工程計劃。

報載今年政府舉債將創10年新高,預估總額將近4600億元,且後續軍購支出仍在不斷增加。在疫情肆虐,內外經濟、安全情勢都充滿挑戰的當下,我們是應該學習大衛的「突困求生」精神,找出兩岸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還是要懵懂無知、繼續叫板,當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夜郎呢?(作者爲前空軍駐外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