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臺灣疫情再起的關鍵《 德國之聲》: 大意失荊州

圖爲醫院管制民衆進出。(資料照)

臺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圖爲臺北市萬華區的民衆在篩檢站外排隊,並依照護理人員指示依序入場接受篩檢。(資料照)

臺灣本土疫情多點爆發,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截至19日止已有破千例本土個案。《德國之聲中文網》19日專訪專家直言,臺灣過去一年在防疫上的成功,在許多方面,可能使臺灣「大意失荊州」,「不幸的是,臺灣似乎變成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19日專訪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教授紀駿輝,並以「臺灣疫情再起的關鍵因素」爲題報導指出,紀駿輝說,去年曾敦促臺灣的同僚加緊努力開發國內疫苗,並盡力獲得國際疫苗,「不幸的是,臺灣似乎變成了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文中,紀駿輝進一步分析,由於臺灣(防疫)如此成功,大多數政府官員和民衆都沒有意識到接種疫苗的急迫性,臺灣在前半段透過非常強大的防禦達到非常好的防疫效果,「但爲了贏得比賽,臺灣現在必須在下半場發動進攻,而方法就是接種疫苗」。

至於臺灣本土大爆發,臺灣面臨疫苗數不夠,由COVAX分配的41萬400劑AZ疫苗已於19日抵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預計1周內完成封緘檢驗優先讓第一線醫護抗疫人員施打。另外,衛福部食藥署19日晚間證實,莫德納藥廠已同步送來200劑檢驗試劑,讓臺灣預做封緘檢驗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