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春天藝術節臺灣豫劇團推《蘭若寺》、《新對花槍》

▲《蘭若寺》改編自聊齋故事。(圖/臺灣豫劇團,下同。)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臺灣豫劇團將於4月9日至10日參加第7屆高雄春天藝術節,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演出《蘭若寺》、《新對花槍》兩出愛情劇。兩個故事在時間上形成鮮明的對照,《蘭若寺》發生在一夜之間,《新對花槍》則是綿延了40年的情緣

《蘭若寺》改編自聊齋故事〈聶小倩〉,由新生代演員蕭揚玲劉建華、張瑄庭、張揚主演編劇劉建幗、導演楊士平舞臺設計李柏霖服裝設計林恆正、燈光設計楊秉儒多媒體設計陳建蓉彩妝設計黃慧貞,皆屬青年才俊。此刻重新搬演這個故事,因爲這種「非人類」題材可以提供寬廣的空間,容許新生代做更多嘗試

聊齋志異》充滿狐、鬼、妖、怪,這些「非人類」映照出人心深處的七情六慾,有時甚至比人類更有人性、更具人味。1987年香港電影倩女幽魂》早被公認爲影史經典,然而時隔三十餘年,大環境不同,價值觀不同,說出來的故事也不會相同。

▼《新對花槍》講述一段不變的愛。

《聊齋》原文特別提到寧採臣經過蘭若寺那一夜後,從此「生平無二色」(這輩子不再爲第二個人動心),《蘭若寺》由此出發,既寫愛情,也寫人心。愛情有不同面貌,俱都平等;人心也會有旁人無法體察、自己不願面對的慾念。蘭若寺中那一夜,寧採臣、燕赤霞與聶小倩都被迫面對本心,作出決定,無論甜美苦澀,終須各自擔承。

《新對花槍》是豫劇經典,在臺灣卻已塵封近30年,1989年王海玲在國家戲劇院公演後,再也不曾重製。此劇罕見地以老太太的愛情爲主軸主角桂枝爲了三載恩愛守候四十年,不只教子成人,連孫子都娶了媳婦,音訊全無的夫君才終於有了消息。白髮老婆婆歡天喜地帶領全家大小前往認親,哪知白鬍子老先生早已琵琶別抱,所生兒子還是一員剛烈虎將。雙方照面,豈能善了?

王海玲以豫劇獨有的「青衣老旦應工,不僅扎靠,更兼大段唱腔,甚耗體力,此外還有老生花臉武生娃娃生嚴絲合縫地搭配,熔傳統精華於一爐,熱鬧好看。兩齣戲,有先後之別,無高下之分。不同的創作理念,相同的是情感的誠摯與專一,以及對藝術的虔敬和堅持。畢竟,無論時空變化,無論對象如何,一夜與四十年,都一樣,是愛情。

此外,臺灣豫劇團特別設計了系列《蘭若寺》、《新對花槍》周邊商品-包括文件夾、抱枕、揹包……等,讓豫劇粉絲們賞戲之餘,增添一份擁抱偶像快感,將於首演前臺正式開賣。《蘭若寺》於4月9日晚上7點30半演出、《新對花槍》於4月10日下午2點30半演出,地點爲高雄市文化中心藝文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