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傳統車企要學郭德綱 造車新勢力要學李雪琴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6月18日報道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正在面臨百年未遇之大變革。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背景下,汽車產業如何開好局、起好步?車企應該如何發揮技術引領和創新協同?站在新五年起點上,第11屆中國汽車論壇以“新起點 新戰略 新格局——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爲主題,全面集聚政府主管領導、全球汽車企業領袖、汽車行業精英,共商汽車強國大計,落實國家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要求,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在6月18日上午舉辦的“大會論壇”上,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如是資本創始合夥人管清友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表示,傳統汽車產業和造車勢力要相互學習,相互包容,相互促進,共同造就中國汽車行業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

“在明確汽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背景之下,無論是從氫能還是從道路標準化智能化方面,我們都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總體而言,中國這一輪的汽車革命,將大大地提升中國製造業水平,而中國製造業水平的提升將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以下內容爲演講實錄:

非常高興受邀在這裡做交流,我是個外行,從外行的角度大家分析一下我們自己觀察的視角。

剛纔一鳴主任對短期的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做了非常好的總結和展望,我稍微做幾點補充,就汽車行業現狀和未來做一些前瞻性的判斷,供各位參考。

一、我們要注意到疫情壓抑的這部分汽車需求經過去年下半年到現在的釋放之後,伴隨着下半年經濟動能的減弱,可能也會進一步減弱。對於下半年汽車市場的情況,我們要稍微清醒一點。

從今年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講,肯定是前高後低。所以今年兩會確定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是6%,而不是各個機構普遍預測的8%,我們實際可能會到8%,下半年明顯會比上半年動能要弱。這是我想做一點補充的。

二、我希望大家能夠在未來5年裡面有一個大概的概念,我們仍然處在一個經濟減速期,明年大概能恢復到疫情之前所謂正常的增長態勢,去年突然下滑,今年加速反彈,因爲同比的數據遮掩了很多東西,明年我估計會迴歸到一個正常的狀態。但這種正常狀態之下,我們仍處在高速增長30多年以後的減速期,這個減速期按照其他有過類似發展經歷的經濟體經驗來看,大概20年。從08年算起,如果按照減速期的平均數計算的話,未來我們至少將還有7、8年的時間整體上處在減速期。我希望大家對這個中長期的經濟運行趨勢也要有個把握。

三、儘管我們處在減速期,我們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仍然是增長速度比較快的。按照國際機構原來的預測,203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可能會超過美國。

我們自己也算過一個,疫情發生以後,我們超過美國的時間可能會超前,按照基準情景的話,2028年總量會超過美國。算這個數字不是要妄自尊大,只是我們實事求是看經濟發展態勢。也就是說,無論是企業的經營、行業的發展,可能都要建立在這幾個中長期發展的態勢之上。

從汽車行業本身,從三個方面總結了一些特點和大家一起探討。

最重要的是第一個方面,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如何看待整個行業的發展。前面多位領導發言其實講得非常準確,我們再從供給和需求這兩個層面,給大家簡單總結。

從我一個外行的角度來講,我們發現汽車行業正在出現類似於白酒行業發展的特徵,新能源汽車就像白酒行業裡的醬酒,異軍突起。這些數據大家比我更熟悉,如今我們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展望我們的未來,人均購車數量和人均GDP,從過去的經驗和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基本上是線性的。

簡單做了一個測算,按照現在人均GDP剛剛超過1萬美元,如果到2025年人均GDP爲1.2萬美元、汽車銷售量在現在2500萬輛的基礎之上,到2025年汽車年銷量可能會再增加500萬輛,這也是我們未來的底氣。

新能源汽車類似於白酒行業中的醬酒。在整個白酒行業從2016年總體銷量出現下降的態勢之下,醬酒在白酒的整體市場份額上升了50%。剛纔多位領導提到新能源汽車呈現市場份額逆勢上揚的態勢,我們估計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下去,新能源汽車的上升態勢幾乎是不可遏制的。這個各位都非常清楚。

結構上出現了哪些變化?我們覺得汽車消費上在一二線城市的升級和在農村的普及同步存在,也就是說呈現高端和低端“兩極化”的現象。這種現象也發生在其他領域,比如說白酒、奢侈品,非常多行業發生了和汽車行業非常相同的現象。

再具體一點說,“兩極化”從車型上來講,我們專門做了一個歸類。SUV和轎車的格局現在看基本定型,今年中央關於“三孩”政策已經正式公佈了,從2015年兩孩政策放開對於MPV市場的促進作用來看,未來我們覺得MPV市場可能因爲三孩政策的放開會有所表現。

再看品牌,自主品牌在向中高端市場進一步擴展,也在進一步搶佔國外品牌的市場份額。我們覺得這種現象未來也會愈演愈烈,儘管自主品牌內部競爭態勢也會越來越明顯。

我們之前有一個說法不知道大家認同不認同,現在我們看到汽車行業其實叫“平行世界”——豪華車廉價車銷量均有走高,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兩極化”。對此我們專門做了一個詳細統計,有不準確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

豪華車和廉價車這兩端都呈現出銷量的大幅上升,特別是2020年,豪華車的銷售異軍突起,成爲2020年整個消費領域比較明顯的亮點。另外一端是所謂的低價格車也是勢頭強勁,我們看到五菱宏光(參數丨圖片)一度成爲網紅打卡車。

從汽車全產業鏈角度來講,我國汽車產業鏈的中下游比較薄弱。我們也梳理了主要的上市公司,由於時間關係我不給大家一一列舉。

再具體到企業來看,國貨確實表現更加優異。從銷售的情況來看,前十大汽車品牌,這裡列舉的大家可以看到,吉利汽車已經躋身中國汽車市場前五大車企。再細分一下,從豪華品牌、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品牌這個角度來看,大家可以看到自主品牌都在大規模擠壓國外品牌,現在國外品牌的汽車企業受到的壓力比較大。

剛纔劃分是按照比較傳統的方式,如果從新能源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這個格局在發生逆轉。無論是萬主席還是苗部長,都提到這個問題,汽車行業確實在被重新定義。從新能源汽車角度來講,下游相對於之前,中國企業還是表現非常搶眼,無論是電池還是技術,我們都有表現非常優異的企業。

總體而言,我們確實感覺到智能電動車時代的到來,確實給整個中國汽車工業在全球汽車工業裡面實現真正的換道超車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我覺得我們等了這麼多年,努力了這麼多年,技術迭代了這麼多年,我們終於等到了這樣的機會。

我自己感覺,傳統汽車企業無論是國外品牌還是國內品牌,與造車新勢力又或者汽車新貴,正在形成一個新的競爭格局。從開始互相看不上,到現在互相要重視,我覺得下一步應該互相學習。所以我們提出過一個說法,叫“傳統汽車企業要學郭德綱,造車新勢力要學習李雪琴”。郭德綱是一個很有名的相聲演員,現在無法完全用“相聲演員”這個詞定義他,但是你要知道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他有幾十年相聲功底,但是他成功地把相聲這種文娛形式通過跨場景、跨文娛形式的組合,他其實改造升級了傳統的相聲行業,讓整個相聲行業煥發了青春。

我覺得傳統汽車企業正在經歷郭德綱的這種轉型,如果不能實現這種轉型,傳統汽車企業很可能像傳統相聲這種形式,技術很好、功底很紮實,最後沒落了。

爲什麼說這些造車新勢力需要學習李雪琴呢?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李雪琴,她是畢業於北大學新聞的一個高材生。因爲不太好找工作,一不小心闖入了脫口秀行業,沒有任何脫口秀功底,但是成功在這個新賽道上異軍突起。她說脫口秀就是聊天嘮嗑。就像我們之前說的,如果你是一個傳統的相聲演員,你會看這些新的脫口秀演員,你會覺得他們行嗎?他們有這個功底嗎?他們確實行了,而且形成了一大批這樣的脫口秀演員。

作爲造車新勢力的諸多車企,它們原來對汽車行業不熟悉,藉助技術的迭代,實現了所謂的異軍突起。這是一個好事情,但是我們要相互學習。李雪琴要向郭德綱學習,我覺得郭德綱也要向李雪琴學習,如果看過類似脫口秀節目的人,大家知道李雪琴和王建國是CP,其實從我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李雪琴和王建國不是最佳CP,李雪琴和郭德綱才最應該成爲最佳CP。所以我覺得我們傳統汽車產業和造車新勢力要相互學習,相互包容,相互促進,共同造就中國汽車行業的彎道超車這個絕佳的機會。

第二方面,簡單彙報一下碳中和的情況,並且展望一下在此背景下汽車行業的發展新趨勢。

剛纔萬主席其實講到了,各位汽車行業的領導與同仁,大家對這個問題既熟悉也不熟悉。我最近跑了很多汽車企業,跟很多企業家和專家聊,雖說節能減排是汽車行業一百多年永恆的主題,但我們發現,其實汽車行業對於這個事情有點被動,我們總體發展的模式,或者我們對待碳中和這個事情是外力推動型的,它是被動式的,它不是一種價值觀驅動型的。

這個所謂外力和內力,外驅和內驅差別特別大。爲什麼差別大?我們從技術層面、制度層面來看,是要落實國家的指標,完成國家分配的指標,包括工信部推的“雙積分”制度就是如此。甚至這些負分的企業要花大價錢買人家的積分,我覺得這還是一個制度倒逼型、一個外力驅動型的發展模式。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以國外的知名品牌大企業爲代表的,他們正在實現一種價值觀驅動型的發展模式。他們的可持續發展的這種模式其實發生了變化,最初他們也是外力驅動型,不減排不行,現在他們是內力驅動型。這一點我希望國內的企業一定要注意,因爲價值觀的引導在未來汽車工作,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競爭當中,我估計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舉一個例子,像過去很多人都喝碳酸飲料,碳酸飲料也從所謂高糖到低糖到現在零糖。這些所謂內驅型的企業,碳中和內驅型的企業它帶給我們的啓示是什麼?他們已經開始給他們的用戶,無論是國內用戶還是國外用戶,提供零糖可樂了。而我們今天大部分企業做的事情是根據協會和主管部門的要求,提供符合這個指標的所謂低糖可樂,我們還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是我們看到一些所謂優秀的可持續發展做得好的企業已經在做零糖可樂了。這是我覺得從汽車企業這個角度,應該有一個從外力推動型到內力驅動型的應對碳中和的轉變。

我們也知道其實這個過程會非常困難、非常艱難,而汽車企業、交通運輸整個大的部門,汽車行業壓力還是非常巨大的。要知道中國的領導人向世界承諾了,我們一定是要完成的,而且碳達峰、碳中和這個事情確確實實是中國涉及到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一場系統性的革命。

我們也希望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這個目標過程中,中國的汽車企業能夠成爲全球碳中和、碳達峰的標杆企業。

我非常同意剛纔各位領導總結的未來汽車工業的這些趨勢和特點,除了剛纔說的能源革命、技術革命以及基建革命,我想特別提到三點。

第一,雖然我是個外行,但是我曾經在能源部門工作過,我也知道氫能這個事情其實風險特別大,它有點像一場賭博。我跟業內人士交流過,其實很多人是不看好的,但是氫能值得我們去下一點賭注,因爲我們可以預測幾乎所有現在看得見的技術參數。上次我在某一家汽車企業老闆交流的時候也提過,我們無法預測政策的變化和企業家精神。所以我是希望在氫能上下一點賭注。

第二,我們看到了技術的迭代,也看到了新的優秀公司的入場,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壞事情,儘管給存量的企業增加了非常大的壓力。但我覺得這些企業可能會出現剛纔講的,爲我們創造新的道路、創造新的賽道。

第三,涉及到基礎設施革命。這裡面關於新基建、數字化經濟,大家已經非常認同了。我這裡只說一點,剛纔萬主席提到的,我們的道路革命其實與現在汽車工業的發展和數字經濟時代的要求相去甚遠,甚至提到的比較少。以我們所在的上海爲例,連上海這麼發達的城市,你會發現它道路上的智能化、標準的統一化其實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所以在明確汽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背景之下,我覺得無論是從氫能還是從現在道路的標準化、智能化這些點,我們都還有非常長的路徑要走。總體而言,我覺得中國這一輪的所謂汽車革命,將大大地提升中國製造業的水平,而中國製造業水平的提升將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謝謝!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