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總統遇刺 美國策劃的可能性有多大?學者分析

(原標題:深度海地總統遇刺,誰是黑手動機何在?美國會出兵干預嗎?)

10多年前,一場強震讓世人認識了海地。

10多年後,一起深夜行刺再次讓這個加勒比小國進入全球視野。

7月7日,一條突發新聞迅速登上頭條。當天凌晨1時,海地總統夫婦在家中遇刺,總統莫伊茲不幸身亡。受傷的妻子已被送往美國救治,其傷勢嚴重但情況穩定。

政治人物遇刺總是震驚世界,何況是一國元首。針對海地總統的這起刺殺事件,緣何而起?誰是黑手?影響幾何?一連串問題等待解答。

隱約線索

“砰、砰、砰……”在傳出的現場視頻中,接連不斷的槍聲清晰可聞,打破深夜的寂靜。

隨着一陣令人驚恐的刺耳槍聲,週三凌晨,海地總統莫伊茲在位於首都富人區的寓所中遇刺身亡。

“槍聲太響了,我還以爲是地震。”一名住在總統寓所附近的居民告訴美聯社記者。

事發後,海地總理約瑟夫發表聲明說,7日凌晨1時,莫伊茲在家中被一羣身份不明、“說西班牙語英語”的武裝分子襲擊並殺害。

海地警方稱,已擊斃四名嫌犯,並抓獲另外兩人。與此同時,還在追捕其他兇嫌。

外媒報道,現年53歲的莫伊茲在從政前是水果出口商,2015年起踏入政壇,2016年贏得總統選舉,次年2月就職,任期5年。

究竟誰是幕後黑手?動機是什麼?又如何突破總統寓所的重重安保?

目前仍是迷霧重重,只有若干隱約線索。

有報道稱,這羣武裝分子身穿黑衣、持有突擊步槍,聲稱是美國緝毒局在行動。他們說的是西班牙語和英語,而不是海地主要語言——海地克里奧爾語和法語。

據此,有分析稱,不排除是一羣海外職業殺手,並且可能有內應。

甚至還有猜測是美國緝毒局特工或者美國毒梟所爲。但是,海地駐美大使埃德蒙否定了上述說法。他表示,根據襲擊現場監控畫面,這是“職業僱傭兵”的“作品”。兇手是一羣“訓練有素的專業殺手和突擊隊員”,不可能是毒梟。在行刺時,他們假冒緝毒特工的身份。

分析人士認爲,美國策劃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海地反對派或莫伊茲的政治對手揹負較大嫌疑。

中國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徐世澄推測,有可能是反對派僱傭專業殺手實施了刺殺。一方面,反對派最近數月加緊“逼宮”莫伊茲,要求後者下臺,稱其任期在今年2月就已結束。理由是憲法規定,一旦總統當選,任期就開始計時,而非上任之時。莫伊茲卻說自己雖然2016年勝選,但他耗時一年才正式上任,任期應延長至2022年2月。

反對派對莫伊茲的不滿緣起2015年總統選舉。當時反對派指控選舉舞弊,大選最終被宣佈無效,2016年重新選舉。莫伊茲2016年勝選後,反對派仍以舞弊爲由拒不接受。與此同時,反對派還指責莫伊茲執政期間企圖爲自己擴權。

另一方面,海地定於9月26日舉行總統、議會選舉和憲法全民投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莫伊茲將憲法公投視爲加強總統權力地位的機會。

“刺殺總統恰好發生在反對派與總統衝突加劇,又在距離選舉和憲法公投兩個多月的時間,時機耐人尋味。”徐世澄說,至於美國,可能性很小,因爲美國支持莫伊茲。

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時學也認爲,美國沒有必要去對海地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無足輕重的小國總統下手。相比之下,莫伊茲的政治對手僱兇殺人的可能性更大,何況9月大選將至,正是政權更迭的關鍵時機,不同黨派以及派系之間的鬥爭勢必白熱化。雖然莫伊茲2017年上臺時充滿爭議,被指選舉舞弊,其執政也乏善可陳,國內腐敗盛行,但是他仍有一部分支持力量,可能有助其在大選中獲勝,“選擇這個時間點除掉莫伊茲,最大獲利者無疑是他的政治對手。”

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海地政治專家弗朗索瓦·皮埃爾-路易斯說,他對莫伊茲被殺的消息並不感到驚訝。“莫伊茲執政以來,剝奪了敵對政黨、商人和顯赫家族的權力,他樹敵太多,針對他的襲擊可能來自四面八方。”皮埃爾-路易斯說。

事實上,今年2月,莫伊茲就曾聲稱自己躲過暗殺,強大的“寡頭勢力”多次試圖推翻他的政權。

深層根源

權力鬥爭、政治復仇、個人恩怨……形形色色的刺殺總有形形色色的緣由。但是,分析人士認爲,無論何種動機,海地總統之所以遇刺有着更深層的“土壤”,那就是海地這個加勒比島國的系統性危機

“在莫伊茲被暗殺之前,海地就已處於危機之中。”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說,政治長期不穩定、毀滅性地震“後遺症”、新冠疫情肆虐、外國政治干預以及幫派暴力等等都給這個貧窮脆弱的國家帶來累累創傷。

江時學指出,從根本而言,海地總統之所以遭暗殺,是政治動盪、經濟凋敝、社會混亂三重因素交織引發的悲劇。

從政治來說,海地黨派之間紛爭錯綜複雜,政局難以穩定。

徐世澄表示,經過數十年獨裁統治後,海地引入西方民主制度,但是並未有效運轉。國內政黨林立,且反對派勢力強大,彼此傾軋,導致政治無法穩定,國家因此也很難得到善治。

在莫伊茲執政4年間,總理如走馬燈般更換。議會選舉原定2018年舉行,也因政治紛爭推遲。政局動盪可見一斑。

從經濟而言,海地是西半球最貧窮國家之一。在這個面積約2.78萬平方公里、有着1100萬人口的土地上, 約六成人每天收入不足2美元,人均GDP僅七八百美元。

從社會來看,暴力犯罪等問題嚴重。就在暗殺發生之際,首都太子港近期治安狀況正在惡化,武裝犯罪團伙活動猖獗。據聯合國稱,6月,超過1.3萬人逃離太子港的家園,前往臨時避難所。

其實,海地有過它的輝煌。1804年,它成功推翻法國殖民統治,建立了中美洲第一個由黑人領導的共和國。海地也曾是世界上最富的海島之一,被譽爲“安的列斯羣島中的珍珠”。

昔日“珍珠”爲何蒙塵?是天時地利不濟?非也,同樣位於加勒比海,巴巴多斯的人均GDP高達1.3萬美元;多米尼加也有約8000美元。

江時學總結了三點原因:殖民主義統治爲貧窮埋下禍根;長期的專制統治和政局動盪破壞了經濟發展的基礎;以熱帶經濟作物種植業爲基礎的單一經濟結構長期得不到改變。

徐世澄指出,一定程度上,海地國家治理危機與美國干預也不無關係。

海地距離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南僅600英里,美國一直將海地視爲後院。自1915年被美國佔領後,海地直到1935年才重獲自由,但是此後仍無法擺脫美國之手。

英國廣播公司稱,近50年來,儘管美國一直是海地最大捐助國,但是與海地一些領導人關係緊張,並多次插手海地政局。

諸多變數

暗殺發生後,海地總理約瑟夫7日宣佈國家進入戒嚴狀態。他表示,國家安全局勢已得到控制,自己將代行國家領導人職責。他不希望海地因總統莫伊茲遇刺身亡而“陷入混亂”。

然而,對於海地未來局勢,外界普遍感到悲觀。分析人士認爲,此次暗殺事件引來諸多未知數,或將加深海地政治和社會的動盪局面,安全局勢也將越發嚴峻。

第一個未知數,誰將接管國家?

儘管約瑟夫自稱暫代國家領導人職責,但是他的合法性存疑。

據《紐約時報》稱,海地現有兩部憲法,但是都沒有授權臨時總理在總統身亡時接管國家。一部出臺於1987年的憲法規定,最高法院院長可以接班,但是該院長最近死於新冠病毒。另一部於2012年修訂過的憲法規定,如果總統任期末年無法履職,議會應投票選出臨時總統。然而,由於莫伊茲任內並未舉行議會選舉,海地目前沒有正常運作的議會。

此外,CNN援引海地法官全國協會主席吉恩·威爾納·莫林的說法稱,即使代總理約瑟夫想要正式取代總統,也必須得到議會批准,但是目前議會實際上並不存在。

更致命的是,就連約瑟夫的總理身份也是不確定的。

據法新社報道,莫伊茲原定本週任命前政府部長亨利接替約瑟夫出任總理。

“一位總理在任,另一位由總統合法任命。兩位總理中,哪一位應該掌管國家呢?” 莫林發出疑問。

第二個未知數,9月選舉和公投能否順利舉行?

約瑟夫表示,定於9月26日的總統、議會選舉和憲法公投將如期舉行。

然而,江時學對此表示懷疑。“選舉需要穩定的氛圍,以海地目前的亂象能否如期大選很懸。”

不過,專家認爲,即使順利選舉,由於國家積弊叢生,海地距離長治久安依然遙遠。

第三個未知數,政治混亂之下,社會會否失序

《紐約時報》援引專家的警告稱,莫伊茲被殺留下的政治真空可能會加劇新一輪暴力循環。

刺殺發生後,首都太子港原本車水馬龍的街道空無一人,“這是不祥的預兆”,《紐約時報》寫道。

據當地媒體報道,海地首都太子港機場已關閉。鄰國多米尼加也關閉了與海地之間的邊界。美國也宣佈關閉駐海地大使館。

“儘管約瑟夫說安全局勢已得到控制,但那也只是暫時的,未來一段時間,爆發新一輪抗議示威活動在所難免。”徐世澄說。

此外,海地局勢如何發展還與外部因素密切相關。

國際社會正在密切關注海地局勢,或許會視情采取相應措施。拉美多國紛紛譴責海地總統遇刺,聯合國安理會定於8日上午召開緊急會議。

更引人關注的是,美國會否出手干預?

這並非沒有先例。據NPR稱,過去30年裡,美國曾兩次在海地政局失控時,派遣海軍陸戰隊幫助恢復秩序。一次是在克林頓任內,另一次是在小布什時期。

莫伊茲遇刺後,拜登承諾美國將提供援助,幫助海地實現安全……

那麼,美國這次會以什麼方式幫助這個“後院”鄰國?

徐世澄與江時學認爲,美國不會坐視不管,但是大規模出兵干預的可能性不大。畢竟美國自己還需對付疫情,同時拜登政府處理對外事務相對謹慎,更依賴外交手段。因此,更有可能是派外交人員或軍事顧問,或者由美洲國家組織出面,派觀察員代表團去斡旋,幫助穩定海地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