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江南朱嘉明:觀念經濟學原理及其現實意義

圖:黃江南和朱嘉明

人物簡介:黃江南,1950年1月生,1978-1981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現實經濟系讀碩士研究生。1980年代,他是與王岐山、朱嘉明、翁永曦齊名的“改革四君子”。2012年成立梧桐樹資本,現爲梧桐樹資本合夥人。自1989年毅然下海做投行,到現在已經有25年。曾任河南省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是美國查頓資本有限公司高級合夥人、董事,並任查頓中國南方併購公司董事會主席。

人物簡介:朱嘉明,“改革四君子”之一。1950年出生,北京人。1995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管理學院MBA。之後,在美國、澳大利亞、東南亞各國學習、考察、經商。2000年至今,先後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擔任工業發展官員,任教於奧地利維也納大學。

基於我國國情和經濟成長階段,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實現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最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目標。如何正確理解和逐步落實這一戰略目標,需要突破影響廣泛的三個思想誤區:(1)將經濟結構的轉變侷限於三次產業的框架,進而將第三產業侷限於爲服務業。(2)將產業升級侷限於加工工業進步;(3)將提高“創新力”侷限於增加科技因素,加快機器設備更新,技術和產品的升級換代,最終實現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GDP總量的目標。

上述三個思想誤區源於“傳統經濟學”對人們的影響和束縛。這裡所說的“傳統經濟學”是指工業革命以來形成和發展的經濟學,即以物質生產、交換和消費爲核心內容的經濟學。恰恰這樣的“傳統經濟學”已經不能適應迅速演變的真實經濟世界

至少自1990年代以來,在主要發達國家,以IT產業爲火車頭,在推動全球化的同時,經濟發展已經和繼續超越物質生產和三次產業的框架,非物質生產的價值總量已經大幅度超過物質生產的價值總量,從事非物質生產的人口全面超過物質生產的人口,經濟高度知識化和智能化,基本實現了從工業社會向智能社會的轉型,從物質生產部門爲主向觀念生產部門爲主的轉型,率先進入了後工業社會,或者信息時代。美國是實現這樣轉型的標誌性國家,一方面完成物質生產部門向海外轉移,一方面非物質部門在本土全面崛起,觀念生產部門對經濟總量的貢獻比重持續上升,成爲觀念生產大國。因爲這樣的歷史大趨勢,在世界範圍內,現代化內涵快速而劇烈地演變,不僅農牧時代基本消亡,工業時代也漸行漸遠。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不是取決於有怎樣的裝備水平和物質產品生產能力,而是取決於這個國家創新團隊的規模、觀念產業發展水平和觀念財富多寡。在過去三十餘年間,我國已經成爲農業和工業生產的第一大國,但是,觀念生產部門尚處於初級階段。我們必須以新的“衰榮”觀看世界,否則便會錯過時代的列車而不知。

經濟學是一門歷史科學。傳統經濟學不僅不再可以作爲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決策的理論基礎,而且可能誤導我國經濟在傳統物質生產,傳統工業化道路,傳統經濟增長模式上的徘徊甚至停滯不前。現在到了用全新經濟學補充和替代傳統經濟學的歷史時刻。經過多年思考、探索、研究,我們提出“觀念經濟學”的理論思想,就是適應新時代和新經濟的一種努力。

利用今天這個機會,我們願意和大家分享“觀念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理,這是我們首次將這一研究成果公示,期望“觀念經濟學”理論有助於人們理解世界經濟發展的態勢和思考中國經濟轉型和發展之路。

1.  觀念產品和觀念產品價值

觀念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觀念經濟,觀念經濟的主體是觀念資源和觀念資源轉換的產品。

1.1. 觀念產品定義

一般來說,觀念產品是不以物質和物理形式,而是以信息和觀念形式存在的產品。觀念產品可以是精神產品,其價值基礎源於觀念屬性,而非物理屬性。例如,小麥是物質產品,文學作品則是觀念產品。自古以來,就存在觀念產品,只不過在農業和工業時代,觀念產品數量和質量長期在低水平徘徊,對國民經濟影響有限。在現代信息社會,觀念不僅是思維過程的一個系統集合體,包含着慾望、經驗、知識和思想等基本要素,並不斷演繹成不同類型的觀念產品,形成各類觀念產品部門,滲透和影響着傳統物質產品。

觀念產品可以沒有有形載體,例如古代傳說,數學原理等等。但是,更多的觀念產品需要有形載體。那些具有物理性質、承載觀念的物體我們稱之爲“載物”。載物可以是物質產品,如承載文字內容的紙張;可以是非生產的自然物,如承載情懷的秀麗山水;可以是服務過程,如令人感動的戲劇演出。

並非所有觀念產品都有商業價值。只有當觀念產品具有權利專屬性和觀念認同時,才具有商業價值。也就是說:第一,具有權利專屬性,非公共物品。牛頓定律是具有科學價值的觀念產品,但是因爲沒有專屬性,就沒有商業價值。第二,具有觀念的認同,也就是有人認同其價值並願意付費。NBA是具有商業價值的觀念產品,因爲它得到廣泛的價值認同。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更多的產品是複合產品,即物質產品注入了“觀念”,是物質產品與觀念產品的複合產品。例如時裝,是物質的布料與觀念的設計、時尚元素的複合產品。見下圖:

複合產品

1.2. 觀念產品分類

觀念產品分爲三種基本類型:第一類是資源型態的觀念產品。例如,自然景觀資源,傳統文化資源,教育和科學技術資源,以及人力資源。旅遊業是主要依賴自然景觀的觀念產品;第二類是加工型態的觀念產品。例如,各類不斷升級換代的“軟件”。一般來說,實現第二類觀念產品型態需要具有特定智力、秉賦、創造能力的團隊;第三類是最終消費型態的觀念產品。這類觀念產品的主體是常態性觀念產品。例如,包括廣告、建築、藝術、工藝品、設計、數碼娛樂、電影、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與印刷在內的文化創意產品都屬常態性觀念產品。在最終消費型態的觀念產品還有特異觀念產品。大衆化“微乎產品”,小衆化“奢侈產品”,用於炒作的“忽悠產品”,以及“虛擬”產品則屬於典型的特異觀念產品。

在現實觀念經濟中,特異性觀念產品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1)微乎觀念產品。這類產品的載物成本低,觀念附加值低,產品價格低,對人們的支付心理影響甚微,屬大衆消費品。網絡產品的主體屬於微忽觀念產品,其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不可忽視。(2)奢侈觀念產品。這類產品是必要產品之外的產品,與生存沒有直接關係,包括純觀念的,也包括複合產品,有着物理和物質載體,例如愛馬仕品牌產品、高檔化妝品等。毒品是一種特定的奢侈產品。人們在消費毒品過程中,產生某種精神幻覺和快感,進而形成病態依賴。越是有依賴性的奢侈產品,越容易形成高價和高額利潤。(3)忽悠觀念產品。這類產品的載物成本很低,銷售價很高,觀念附加值很高。通過對忽悠觀念產品宣傳、灌輸,製造特定的觀念,創造出很高的觀念價格。這種產品的觀念價值往往是不穩定的,價格大起大落。忽悠產品又依載物特性分爲三種。一是不可再生產品,如古董;二是有限供應品,如和田玉和冬蟲夏草。三是可無限供應又主動控制的產品,如茅臺酒。(4)虛擬觀念產品。例如,債券和股票。

1.3. 觀念產品特徵

與通常的物質產品比較,觀念產品具有明顯的精神性、內在性、差異性和獨特性。至少可以羅列出觀念產品這樣一些具體特性:(1)差別性,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2)有限性,不可重複和複製;(3)與知識產權存在直接和間接關係;(4)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5)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非對稱性;(6)可供生產性使用和消費性使用;(7)耐用消費品和非耐用消費品概念消失;(8)使用價值的不可度量;(9)生產的非指標化和不存在質量標準;(10)所需設備投資比重低下;(11)沒有折舊;(12)產品升級換代機制不同;(13)低能耗和少污染;(14)產品的不可預測性;(15)傳播模式的快速和廣泛性。(16)產品銷量體現價值;(17)產品消費可以是超前和滯後;(18)產品和用戶慾望、敏感和情緒的相關性顯著;(19)傳播方式可以是電視、廣播、報刊和網絡等媒介,基本不需要傳統交通運輸;(20)增加產出,不需要增加庫存;(21)具有派生和延伸能力;(22)自我升值機制;(23)消費者容易形成依賴性和上癮性。

1.4. “認同”與觀念產品的價值和價格

價值是人類的一種主觀判斷,離開人的主觀認知,世界上並沒有價值存在。人類經濟生活一旦進入市場環境,不論是物質產品,還是非物質產品,其商業價值都主要決定於經濟活動主體對其價值的“認同”程度。觀念認同的過程就是觀念價值形成的過程。觀念價值認同的規律就是觀念價值本身的規律。

儘管觀念產品具有潛在價值,潛在價值並非天生就有商業價值。商業價值的實現取決於供求雙方對產品價值的認同。觀念產品提供方顯然對所生產的產品價值是認同的。消費者的認同是觀念產品的潛在價值變爲實際商品價格的前提。例如,一個藝術產品,惟有大家認同方可形成商業價值。王菲、麥當娜的商業價值,來自聽衆的“認同”。即使有些歌手比她們唱得更好,因爲沒有被大衆認同或足夠認同,其產品就沒有價格,或沒有足夠高的價格。

“認同”是一種主觀現象。人們對觀念產品價值的“認同”是多因素、多樣性、多屬性的,會因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不同制度、不同國度、不同文化、不同心境,不同年齡,導致不同的價值認同。 “認同”包括主動認同與被動認同。例如,人們對色彩的認同常常是主動的;而廣告引發的認同則屬於被動認同。

在實際經濟生活中,觀念產品價值的“認同”主要是通過“關注”與“體驗”兩個途徑實現。所謂“關注”是消費者在心理、學習和信息的刺激下對特定產品產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所謂“體驗”是消費者通過身體的特定部分對特定產品消費的經驗過程。“關注”與“體驗”互動,可以互爲前提。

1.5. 觀念經濟不再適用“勞動價值論

《資本論》的理論核心之一是勞動價值論,實際上是勞動時間價值論。用勞動時間作爲尺度度量價值符合資本主義工業化早期經濟生產狀況。那是由於在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在生產簡單、同質、可替代的物質產品時,人們認同把簡單勞動時間作爲交易尺度。但是,對於觀念經濟,勞動價值論喪失了普遍意義。即使在古代,涉及觀念產品,絕不會按寫作所包含的勞動時間,甚至勞動時間的倍數進行交易。因爲簡單物質產品的產出與勞動時間成正比;觀念產品的價值與勞動有關,卻與勞動時間無比例關係。例如,王羲之書法《蘭亭序》的價值與其書寫時間長短沒有關係。唐伯虎畫作,也是如此。簡言之,勞動時間價值論只是觀念價值論在簡單物質產品生產中的有限體現,是衡量物質產品價值的尺度,在觀念產品面前很難有統一的時間尺度。所以,石油價值是國際化的,在世界各國都有相同的價值認同;而中國相聲的價值是非國際化的,基本侷限於本土和海外華人的認同。

2.觀念經濟學的新“公理”

觀念經濟學不僅挑戰,並且顛覆傳統經濟學的基本“公理”,構建新的理論基礎和框架。

2.1.“有限競爭”VS“完全競爭”理論

傳統經濟學理論的假設前提是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在傳統經濟學中,物質產品生產,特別是必要物質產品生產,以及市場供應的產品是無差別的,所以可以實現充分競爭。觀念產品之所以能夠成爲商品,必須具有唯一性或差異性,必須受到產權的保護。因而,觀念產品都帶有或多或少的“壟斷”性質。在觀念生產領域,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根本不存在。即使存在競爭,也是有限競爭,而非“完全競爭”。

2.2 “邊際效用遞增”VS“邊際效用遞減”理論。

消費的邊際效用遞減理論,是傳統邊際價值論的前提,也是供需曲線的前提之一。邊際效用理論是建立在人類對物質產品的生理體驗基礎之上。但是,人類對觀念產品的心理體驗不是效用遞減,而是效用遞增。“粉絲”就是由反覆多次消費所構成的羣體。“粉絲”的每一次消費效用高於最初消費的使用效用。“粉絲”形成原理在於,人們對一個觀念產品的消費,需要一個培養、學習、養成的過程,其間包括不斷加深認識、呼應、強化與認同,所以呈現的過程不是“邊際效用遞減”,而是“邊際效用遞增”的反覆使用和消費過程。

2.3 “邊際成本趨零”VS“邊際成本遞增”理論

生產“邊際成本遞增”理論是傳統經濟學,特別是微觀經濟學的重要基石。然而,在觀念經濟中,觀念產品生產的邊際成本,在理論可以爲零。因爲,觀念產品在使用中,不僅不會損耗,而且可以反覆使用,一次使用並不損害下一次使用價值。在許多場合,觀念產品使用次數越多,價值越高。例如QQ和微信。觀念產品的生產和消費證明“邊際成本遞增”理論的侷限,以及改造和替代以物質生產爲前提的傳統廠商理論的必要性。

2.4.“區間策略價格”VS“唯一均衡價格”理論

均衡理論是傳統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均衡理論是指供求曲線上的供給和需求曲線的交點是“完美”的均衡價格,並被認爲是唯一的,且可以最大化地滿足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供求曲線所呈現的是典型必要物質產品的供需均衡狀況。換一種說法,根據傳統經濟學,一物一價,先有價格,後有生產,任何進入市場的產品都有既定的價格作爲參照,供給是價格的函數,價格決定供給量,價格上升,供給增長。傳統物質產品存在價格收斂。對於觀念經濟產品而言,並不存在唯一的均衡價格。典型觀念產品價格不是一個唯一的均衡價格。觀念產品可以以零成本無限供給,因此供給量無法取決於價格。觀念產品價格是觀念認可度與觀念認可人羣的剩餘這二者的函數。也就是說,觀念認可度越高,這種觀念產品的價格越高,有認可度的人羣剩餘越多,該種觀念產品的價格就越有高的可能。反之,在相同價格下,就會取得更高的銷售數量。供應商在價格上可以有多種選擇,這樣的定價被稱之爲“策略定價”。“策略定價”需要考慮短期和長期因素,銷售量結果差別,企業競爭力,公衆評價和企業形象等因素,而不再是簡單的供需兩根曲線可以確定的。“策略定價”取決於決策者的智慧、眼光、價值取向和市場嗅覺等。近年來,“策略定價”典型的案例是360公司推翻此前殺毒軟件的一切市場價格規矩,以零價格向市場提供產品,最終取得市場完勝。

2.5. “價格價值分離論” VS“價格反映價值論”

傳統經濟學認爲,凡是商品內在一定具有確定量價值。價格是價值的市場表現。如果價格背離了價值,那麼一定是市場出了問題或價格犯了錯誤。觀念經濟學認爲,對觀念產品而言,其內在的價值是不確定的,價格與價值是分離的。對一個初創的觀念,人們無法知道將有多少人價值認同。例如,梵高同時代的人也不會想到後人對梵高畫作的價值認同達到頂禮膜拜的程度。人們心理認同的價值可能性,並沒有定量的固化在觀念產品之中。文學小說的觀念價值在於作家的作品,而價格只是他的書籍。出版商收購作家版權的價格,也不是作品的價值,作品的價值還要爲出版商帶來更多收益。觀念產品價格與價值分離的性質,使得觀念經濟呈現更加複雜,豐富,多變的現象與規律。

3. 觀念經濟學與宏觀經濟

3.1.  物質產業部門和觀念產業部門替代傳統國民經濟部門劃分

在傳統經濟學中的國民經濟部門的劃分,主要是兩種方法:將國民經濟部門劃分爲消費資料和生產資料兩大生產部門,或者劃分爲三次產業。這兩種劃分其實都是物質生產部門的劃分。因爲觀念經濟的形成和發展,物質產品部門不再是國民經濟的唯一部門,物質產業部門和觀念產業部門構成國民經濟的兩大基本部門。觀念產業部門可以定義爲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藉助於文化、教育和高科技資源,通過知識產權開發和運用,生產高附加值觀念產品的產業。

全社會的生產和消費,儲蓄和投資,首先發生在物質產業部門和觀念產業部門內部,並且在這兩大產業部門之間形成交換和均衡關係。人類對物質產品的消費數量存在極限,或者說人類物質產品數量需求最終會達到極限。當代大部分國家食物的生產已經滿足全體人民需要,就是證明。當物質產品滿足社會需要後,勞動生產率繼續提高,在市場不接受產品總量增加時,物質生產部門的增長走到盡頭,就會減少生產人員。物質生產部門“溢出”人員不可能在原本物質部門就業,變爲失業人口。因爲觀念經濟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全面向物質生產滲透,向物質產品注入觀念,向物質生產部門提供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效率型科技觀念產品,把一般物質產品改造成爲更高價值的複合產品;另一方面,例如,互聯網經濟,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吸納物質生產部門溢出的人員。

3.2.“多週期疊加”替代傳統“商業週期”

傳統經濟學討論的週期,是工業社會的經濟週期,是物質生產的起伏週期。所討論的內容和規律無外乎涉及物質生產週期、設備使用週期和資本運動週期。當整個物質生產部門的價值已經不是社會經濟價值主體的時候,一切物質生產週期的研究自然不能符合以觀念生產爲主的社會經濟現實。在工業社會向信息和智能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現實的經濟週期是多種週期疊加的結果。在發達國家,信息和智能社會的成熟,觀念經濟對經濟週期甚至起到主導作用,既有創新引導的觀念生產的週期作用,也有觀念化貨幣運動推動的週期作用,還有虛擬觀念產品市場,如股市、樓市等引發的週期作用。只有清楚地瞭解諸如此類信息和智能社會的經濟運行週期規律,才能正確描述和解釋現實的經濟週期,避免週期中的災難性後果,引導經濟週期平穩順利過渡。

3.3.國際貿易:“有無原則”替代“資源稟賦”理論

傳統國際貿易是物質產品的貿易。傳統經濟學的國際貿易理論基礎是物質產品的“比較優勢”和“資源稟賦”理論。隨着觀念經濟、觀念資源和觀念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急劇增長,觀念產品成爲國際貿易的對象,不再是效率優勢和資源優勢的比較,而是有與無的優勢比較,亦即“有無原則”。 “有無原則”是基於觀念產品的本質:唯一性,不同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專屬權利,我有你無。只要一個國家的消費者對另外一個國家的觀念產品產生了價值認同,構成消費需求,滿足這種需求的唯一手段就是從外國進口該觀念產品。例如,中國進口美國好萊塢大片的原因並不是美國電影製作具有生產效率上的比較優勢,而是中國觀衆對美國大片有着特定的認同和需求。蘋果手機是複合產品,美國開發和生產了其中的觀念產品部分,中國生產物質產品部分。中國市場上出售蘋果手機;美國向中國出口蘋果的觀念部分。蘋果手機在美國銷售則是中國向美國出口蘋果手機的物質部分。蘋果手機物質部分可以根據物質產品的比較優勢原則從中國轉移到印度,但是,卻不可能將觀念部分從美國轉移到中國。因爲,一個是受“有無原則”支配,一個是受“比較優勢原則”支配。在觀念生產領域,傳統經濟學中的比較優勢理論擴展爲廣義優勢理論。觀念產品貿易的“有無原則”理論,與以物質產品爲對象的比較優勢理論並存。

3.4. “呼應吸納”理論替代傳統通貨膨脹理論

依據傳統經濟學,拋開資源短缺、剛性工資增長等定價型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根源是貨幣發行量過大。因爲當新發貨幣形成購買力之後,更多的貨幣追求不變的商品量,推動價格上升。簡言之,通貨膨脹是貨幣現象。如今,因爲觀念經濟和觀念產品的作用,通貨膨脹的發生結構起了變化。當更多的貨幣追求可無限供應、無邊際成本的觀念產品時,社會即刻提供足夠量的價值產品,對應增發貨幣增加的商品購買力。股市、樓市等虛擬觀念產品市場也可以在短期內吸收大量貨幣。一句話,觀念生產部門對貨幣有巨大的吸納能力。以美國現實經濟爲例,“量化寬鬆”的鉅額貨幣發行,並沒有像以往那樣引發高度通貨膨脹,這是傳統貨幣理論的一個不解之謎。其實,美國通貨膨脹緩和的最重要原因是觀念經濟部門吸納過量貨幣的能力。觀念經濟學對通貨膨脹機理改變的上述解釋,稱之爲觀念經濟學中的“呼應吸納”理論。

4. 觀念經濟學與人類新時代

在資本奴役勞動的工業社會,實現經濟領域中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正只是一種理想。今天,在世界範圍內,觀念生產經濟超過物質生產經濟,進而占主導地位,人類全面進入信息和智能時代正在來臨,經濟領域中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正曙光已經出現在地平線。

因爲觀念經濟的形成和發展,下述大趨勢已經呈現:(1)催生金融民主。在觀念生產領域,資本與勞動的關係完全顛倒過來。具有創新秉賦的勞動者成爲主人,以風險投資爲代表的資本擁有者不得不亦步亦趨地小心伺候創業者。(2)與工業化相聯繫的“福特主義”走向完結,勞動者自由空間得以開拓。(3)強化消費者民主權利。例如,消費者對煤炭生產的影響與對網絡遊戲影響的差別,就是觀念經濟民主化與工業經濟專制化的差別。(4)改變價格形成機制。因爲觀念價值來源於公衆關注,導致廠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關心民衆的要求,願望,意見和感受,民主定價融入市場定價。(5)推動消費者自組織能力。例如,“淘寶”提供的電商平臺,使成千上萬的個人和微小商戶取得極大地經營自由權,還有觀念所依賴的數字化、大數據,網絡都指向這一功能。(6)促使經濟監管的透明和公正。例如,銀行智能評價系統拒絕的貸款一定比人工操作的信貸過程更加公正。(7)豐富公共物品和公有資源。公共物品與公有資源的擴展,有利於信息社會成熟,以及自由生產者的自由組合程度得以提高。(8)實現財富普惠。觀念產品“邊際成本爲零”的性質,大量“微忽產品”的問世, 實踐“長尾理論”,大衆可以平等享受傳統經濟社會不可能消費的高效用產品。

總之,觀念經濟學是一套嶄新的經濟學理論,將使經濟學煥發新的生命。在它面前,原有的經濟理論正在成爲歷史。觀念經濟學將使人們理解人類今天和未來更加豐富的經濟活動;解釋和解開傳統經濟學至今仍然無法面對的經濟學難題;掌握和預見智能社會經濟活動的規律與走向;指導和推動人類社會從工業社會走向智能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