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以國際標準構建世界級品質

5月17日-18日,受疫情影響2021IATF國際大會在線上召開,吉利汽車集團正式以具有投票權的董事會成員身份參加。IATF是由國際10大汽車製造企業和5個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協會組成的頂級世界性汽車標準組織。作爲唯一的亞洲車企,吉利代表中國市場針對汽車行業有重大影響的國際標準決策,行使投票表決權。

吉利控股集團高級總監、領克汽車質量副總裁徐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中國汽車行業歷史性時刻,國際汽車標準的制定終於有了中國的聲音。這標誌着吉利符合國際標準的體系造車能力,以及全球化的質量管理能力得到了國際組織的認可。吉利將繼續爲中國汽車行業“全球化”和“走出去”做貢獻

圖爲4月8日,吉利汽車集團正式加入IATF國際汽車標準合作組織

會議首先對吉利的加入表示歡迎和祝賀。與會的各國家和地區代表圍繞標準的完善、標準的執行及監管,針對全球疫情的挑戰等各項事項進行了全面溝通,對21項重要議題進行了表決和決議。

會上,徐華提議對國際標準及相關重要事項增強多語種展示,特別是中文,降低從業人員從國際標準中獲益的門檻。“我們的提議獲得了支持。後續我們會繼續對行業關心的議題及訴求進行收集和溝通,推動更多的亞洲車企和行業機構加入IATF,更多爲中國企業發聲,爲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回首十幾年前剛加入吉利的情景,徐華表示,那時國產汽車還有很大不足。如今,吉利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走過了別人上百年的道路,已經成長爲一家集汽車整車、動力總成和關鍵零部件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於一體,並涵蓋出行服務、數字科技、金融服務、教育等業務的全球創新型科技企業集團。

吉利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成爲一個世界一流企業的?

客爲尊 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

中國崛起離不開企業的崛起,而企業的崛起也離不開中國的崛起,是中國強大的市場支撐了中國企業的發展。

吉利的高質量發展史,伴隨着一部近20年中國民生的改善史。吉利始終聚焦用戶需求,堅持與國民購車需求同成長的造車理念,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

圖爲1998年8月8日,吉利研發的第一輛豪情轎車在浙江臨海基地建成投產下線

伴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人對於好車的標準也水漲船高。深耕國內市場,從最初的價格低廉,到安全可靠,再到精益求精,以及對未來聚焦用戶體驗智能技術佈局,每一次吉利品質標準上的提升,都是在恰當的時候,調集全集團資源,解決了用戶購車最關心、最直接和最現實的問題。經過長期持續的積累,目前吉利質量全面對接國際標準,並結合企業的實際,創造性地實現了吉利品質三級跳。

持續的品質提升結出了累累碩果,領克品牌自2017年誕生以來,不僅擊穿了中國品牌定價的天花板,累計銷量更是突破了50萬輛,並在2020年成功出口歐洲,邁出了中國品牌邁向高端的結實步伐。徐華在採訪中展示了德國權威汽車雜誌《Auto Bild》的一篇報道:通過一系列苛刻的質量測評,以“中國要動真格了”爲標題,稱“領克01應該是對所有歐洲和韓國製造商的警告”。

圖爲吉利焊裝車間裡,車骨架正在進行全面加固焊接

面對現今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國正需要與世界開展公平公正的對話。吉利作爲亞洲唯一一家車企,加入IATF,在國際汽車標準制定上,爲中國製造打通了一條發聲渠道。於此同時,吉利在全球汽車市場取得突出成績。2020年,吉利汽車海外銷量增長25%,達到近7.3萬輛,吉利汽車在海外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這10多年來,吉利是如何成長的?

堅守核心價值 夯實質量基礎

質量就是用戶價值,吉利始終將質量放在企業經營的首位。從造第一輛車開始,就秉承着“敬業創造、質量報國”的原則,在產品研發、採購、生產、銷售和服務等全部環節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持續推動品質變革,同時注重效率提升,通過不斷完善流程,優化質量標準,吉利構建了一套有競爭力的質量管理系統,形成了“品質研發、品質採購、品質製造、品質營銷”四大模塊的質量運營模式,同時不斷向供應鏈企業推廣實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質量成就。

“質量的競爭力就是不斷挑戰一系列不可能”。徐華表示,“在企業的經營實踐中會遇到各種挑戰,但用戶需求的滿足一定不能被犧牲,我們把用戶需求升級的壓力轉化爲質量提升的推動力”。

2011年國家陸續出臺嚴格程度比肩歐美的汽車質量控制法規,吉利將此作爲倒逼產品質量升級的契機,激發企業內在力量,進行了數百項關鍵的課題攻關。特別是在收購沃爾沃後,通過對其技術的學習、吸收和創新,目前吉利的質量安全水平已經和沃爾沃一樣,成爲吉利的DNA,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全域安全的概念,爲吉利的體系化競爭力構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吉利汽車已在高效動力、安全、生態健康、多能源以及智能網聯領域的質量標準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吉利汽車已加入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114)旗下18個分標委,2021年參與標準工作組32個,涉及上百份汽車行業國家、行業標準法規,基本覆蓋乘用車領域的相關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截至2021年3月底,吉利主導參與183份國家、行業標準及團體標準的制訂。

掌控未來 打造硬核科技生態

基於全球汽車產業變革及應用環境變化,吉利致力於打造面向未來的硬核“科技生態”。面向全球和全行業,積極佈局智能汽車生態圈,夯實核心技術能力,打造產業鏈新優勢,構築吉利新發展格局。

吉利開放包容,合縱連橫,佈局智能電動汽車全產業鏈,實現軟件定義汽車,軟硬件全站自研,孵化出一批科技獨角獸企業,構建控股集團硬核“科技生態”,同時發揮產業鏈優勢,爲用戶創造更高價值和極致體驗。

新能源方面,吉利匯聚全球3000多位新能源人才,構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研發製造體系。經過十多年的研發經驗積累,吉利已經擁有完整的動力總成開發能力,擁有核心專利技術超過百項,包括48V、HEV、電機、電子電氣架構等,打造底層架構技術,實現了真正100%自主研發的中國新能源技術體系和解決方案。

自動駕駛方面,吉利汽車在行業內新量產車型L2配置率和市佔率均已達到第一。計劃2022年實現5G協同下的高速自動駕駛,2030年之前實現5G、NR+邊緣計算協同式城市自動巡航。目前,吉利累計完成1200萬公里實際道路測試,1億公里仿真路況驗證,並且擁有已量產的智能駕駛系統。

夯實根基 構建人才森林體系

一切的創新發展,最後還是歸根於人才。吉利從根子上解決問題,探索人才發展模式,爲中國汽車工業做貢獻。

中國要變成世界汽車產業強國,人才是根基。在中國汽車強國的築夢之旅中,如何建設一支強大的汽車人才隊伍是永遠繞不開的話題。在吉利初創之時,就啓動了人才培養計劃,並探索出了可持續的培養體系。

吉利的創業史也是一部教育史。自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天起,吉利就同步創辦學校,持續爲人才培養付出努力。吉利陸續創辦了包括吉利學院、三亞學院在內的10所院校,覆蓋從職高到研究生院不同培養層次,共計爲社會培養人才15萬。吉利汽車校園招聘員工有10%左右來自旗下院校,“產學研”的有機結合一方面激發了院校的活力,一方面支持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吉利提出了現實可行的“人才森林”理論:一方面通過引進外部高端人才,形成人才大樟樹,並提供良好的陽光雨露環境,使其紮根于吉利;另一方面通過內部培養,形成一棵棵人才小樹苗,讓大樟樹帶動小樹苗一起成長,最終共同成長爲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生態調節功能的吉利人才森林。吉利構建的全球化人才體系支撐了吉利的快速發展,這一理論,成爲業內人才管理的典範,更是各商學院研究的對象。

進入汽車行業20多年來,吉利一步一個腳印,在體系化競爭力、質量標準和技術突破、人才培養等硬核實力方面不斷向上攀爬。未來的路還長,中國品牌需要向上攀爬的路還長。希望吉利汽車可以一直保持初心不動搖,帶領中國品牌持續向上,以國際標準構建世界級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