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補助私大生學雜費2.5萬 張其祿:慎防文憑貶值

民衆黨立法委員張其祿。(本報資料照片)

副總統賴清德20日宣佈補助私大生學雜費政策後,教育部隨即宣佈明年2月起的112學年下學期開始,將補助私立大專學生學雜費每學期2.5萬元,立即引起各界熱議。對此,出身高教界的民衆黨立法委員張其祿表示,民進黨對高教問題再試圖以慣用的大撒幣「鋸箭法」,治標不治本,未除核心病竈,問題還可能更嚴重,慎防大學文憑續貶值。

張其祿強調,支持應照顧私立大專學生,尤其是提供相對弱勢學生必要幫助,但不應是均一式的大撒幣補助。

他說,因高教非義務教育,賴副總統及教育部在總統大選前如此做,還刻意安排在大選後上路,確實好比把高教當成選舉面紙或文宣紀念品送給年輕人,試圖以大撒幣方式向年輕人進行政策買票。不但代表賴清德及民進黨在年輕人的支持度低落、已出現危機,更代表這幾年的民進黨對於高教崩盤問題,根本無有效解方。

他認爲,均一式大撒幣的補貼,可能使得辦學績效及品質不好、難以改善而即將退場的私校繼續被挹注資源,好的話可能還有進步空間,但部分未積極改善的學校也因辦學品質繼續低落、苟延殘喘,恐加速臺灣高教體質性滅亡。

張其祿談到,臺灣高教系統問題確實沉痾已深、錯綜複雜,補助私立大專學生學雜費可能如強心針,但核心問題仍是各項不合時宜且不合理的法令制度,像是大學法等諸多法令制度尚待調整。民進黨若真的想好好處理高教問題,應該把握有國會多數席次的當下,好好進行相關修法,使高教系統及大學辦學、並校及整合能夠更有彈性,有更多的產學合作、公私校合併空間。

張其祿提及,目前有學生表示樂觀其成,但覺得應該有排富條款,更希望教育部花錢提升校園環境、教育品質,代表學生都清楚問題是在「如何有效挹注資源提升辦學素質?」

他續指,而家長也提出「經費從哪裡來?」疑慮,更擔心選後補助無法持續,可能有更大沖擊。這都顯示國民都清楚「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是補助學費卻未有配套,也未衡平公私立大學的招生名額與資源下,可能加劇高教危機。

張其祿結論,當前高等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少子女化及產學難以介接,尤其是當前社會缺乏各種中階及高階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傳承斷層擴大中,技職教育有必要重新發展、並強化產學合作,讓大學教育與產業需求能有效介接。因此,政府應該投注更多資源,進行技職教育及大學教育的重新盤整,而非只做均一式大撒幣便宜行事、使一堆年輕人都拿到大學文憑卻文憑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