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獨家專訪童子賢談學運

他是和碩董事童子賢,也是公視董事童子賢,更是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還是兩個孩子爸爸的童子賢。他因爲關懷學生、炮轟公視,被貼上「反服貿標籤;他又因刊登廣告、慰問警察,被貼上「反反服貿」的標籤。

角色衝突的他,爲何會在學運後說,臺灣最大的困難還沒來?

撰文賴筱凡何佩

「臺灣最大的困難根本還沒有來!」他是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說這話的時候,正好是太陽花學運落幕的隔天外頭陽光滿溢,結束二十四天高張的情緒,全臺灣人終於可以短暫鬆口氣,童子賢卻在接受《今週刊》專訪的這天,用了這句話當開場白。

儘管他一直用「外人」來形容自己的角色,但童子賢和許多科技大老不同之處就在於,別人遇到學運問題噤聲,童子賢卻在這次學運裡,意外成爲鎂光燈焦點

有些人說他挺學運,因爲童子賢不只親赴學運現場觀察、給學生們送物資,一雙兒女也跟着參與學運;他還炮轟公視撤下學運領袖林飛帆的專訪,是懶惰與愚蠢的行爲。有些人說他反學運,因爲學運爆發第一週,以童子賢爲首的電腦公會廣告,大剌剌地寫着支持服貿,最後還以電腦公會理事長的身分前去慰問警察。

這些立場上的衝突與角色的對立,全部集中在童子賢的身上。然而,社會不該只有兩種聲音,也不會只用一套二分法就能把每個人貼上標籤;同樣的,對於學生的訴求,童子賢也不是完全買單,他選擇丟出一個不是隻有藍綠、不是隻有反服貿和反反服貿的視角——「臺灣目前還不是最麻煩的時候,現在問這個問題太早了,因爲年輕人根本還沒有面對他真正的麻煩。」

談 太陽花運動:學運根本沒有反體制,但天天吃抗生素也不是辦法吧?

童子賢會這麼說,聽了都令人意外,他一臉正色,「你以爲與馬英九對抗就是年輕人最大的挑戰?這種叫作內部練兵(笑),以後年輕人要面對的是外頭的敵人,那纔是挑戰。」看在童子賢眼裡,這次的學運只是讓年輕一輩的練習場域,讓他們活躍思考,不要軟綿綿地當草莓族,而能夠有力地提出主張、組織、演講、思考、辯論,甚至還有「互相訐譙」的能力

「你看林飛帆和陳爲廷,比以前冷靜了。」童子賢不避諱承認,在學運之前,他對陳爲廷是沒有好感的,尤其「丟鞋」的舉動,更讓人留下負面印象

有些人說這些學生在反體制,童子賢搖了搖頭,很不以爲然,「陳爲廷丟鞋,算得上反體制,可是這場學運哪裡反體制了?如果抵制制度的人就叫反體制,那麼(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不也都是反體制?」

「什麼叫作革命、反體制?蔣介石推翻金圓券銀圓券,統統放棄改民幣,這才叫革命。放心啦,這些學生很遵守體制的,他們只是在體制裡面用了公民不服從。」童子賢打從心底認爲,會給年輕人貼上「反體制」標籤,從頭就搞錯了反體制的定義。…【本文未完,尚有2153字,可於今週刊官網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