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債救觀光 旅遊業反應不一

國際疫情嚴峻,開放邊境尚無時間表,觀光發展基金用罄,交通部觀光局將一次舉債5年共151億元。圖爲桃園機場免稅店區,因爲沒有旅客,顯得格外冷清。(陳麒全攝)

觀光發展基金用罄,交通部觀光局將一次舉債5年共151億元,國內最大旅行雄獅旅遊建議,紓困、轉型並行,改掉過去齊頭式補助,才能免於「補助一停轉型就停」,新創業者也支持政府以振興爲主。不過旅行公會認爲,是政府不讓旅行社做生意,因此政府應繼續補助,幫產業留住人才

國際疫情嚴峻,開放邊境尚無時間表,全國3900多家旅行社,9成均做出入境旅遊業務,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說,旅遊業是全國唯一被政府限制不得開門作生意、不準組團做出入境業務的產業,因此旅行社當然希望政院繼續紓困;若是解禁,旅行社可做旅行業務,業者就會自行承擔盈虧

蕭博仁認爲,讓觀光局舉債也是沒辦法的事,「我們處境相當困難。」相信疫情過後會有很多國際觀光客來臺,但這段時間要協助業界留住人才,纔有辦法留客。

雄獅發言人遊國珍說,轉型需要時間,2021年出境旅遊「無可期待」,紓困與轉型自救仍是業者最需要的,但建議改成輔導有心長期投資國旅產業的業者有效轉型,而非齊頭式補貼,而導致業者爲了補貼就做做樣子轉型、補助一停轉型就停。

遊國珍表示,有效振興應考量分流、分散、善用大衆運輸、搭配觀光政策推廣主題智慧觀光、深化服務體驗等,帶動旅遊產業發展;結合業者意見共同擬定方案,纔不會只是形式,達不到救產業的目的

臺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昭輝說,第一時間政府替旅遊業紓困已做得差不多,接着是明年疫苗施打後產業有無復甦的可能,假設撐到明年底,政策重點不應放在紓困而是協助產業振興,包含配合觀光主流化、觀光局升級觀光署等。

吳昭輝表示,當觀光署成立,再搭配國內7個觀光圈,由政府協助業者找出差異性並做出品牌,讓國人愛上臺灣,國際客纔可能愛上臺灣;若沿用傳統A+B點配飯店補助,最終民衆只會看價格優惠,旅遊內容永遠不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