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誰更厲害

關於李白杜甫誰更厲害,是個正兒八經學術問題,叫作「李杜優劣論」。(圖/曾儀)

看到這個標題,一定會有人說無聊,李白和杜甫都很偉大。其實關於李白、杜甫誰更厲害,是個正兒八經的學術問題,叫作「李杜優劣論」,人們爲此已經吵了一千年。誰爲此吵過呢?白居易元稹、韓愈、歐陽修、嚴羽胡應麟、王夫之、胡適郭沫若…所以這個話題一點都不無聊。

1

這場千年口水戰是誰先挑起來的?應該是元稹。他挑起這麼個事兒也很偶然。有一年,他碰到了杜甫的後人,對方正想要遷葬其祖,可是太窮了,找不到名人墓誌銘─當時請名人寫墓誌銘是很貴的。

偏偏元稹是杜甫的粉絲,撞見這事,就慷慨地答應下來。元稹在墓誌裡猛誇一番杜甫,說杜甫「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意思就是說杜甫獨步古今,無敵。

有趣的是,誇杜甫就誇吧,元稹忽然把李白拉進來踩了兩腳,說「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誠亦差肩子美矣」,講李白壓根不如杜甫。白居易是元稹的死黨,兩個人的「三觀」和文學觀點很接近,白居易也推崇杜甫,對李白的評價偏低。

此後上千年,李白、杜甫誰更好就成了一個永遠說不完的話題。中唐的元稹、白居易等覺得杜甫好,他們寫詩更喜歡現實風格。後來又有很多明朝人覺得李白好,認爲杜甫的詩比較土、有「村」氣,看不上他。還有人覺得杜甫老批評時事,不夠正能量。郭沫若也加入了這場口水戰,他寫了一本很有名的書,叫作《李白與杜甫》,說李白更好,杜甫不好。

當然,還有很多人認爲李、杜無法分高低。比如韓愈,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兩個人都好。宋代有一位叫嚴羽的,寫了一本《滄浪詩話》,說李、杜都好,子美不能爲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爲子美之沉鬱,各有各的好。

所以這個問題就分成了三派:1.李白更好;2.杜甫更好;3.兩個人一樣好。

衆所周知,這兩個人作品的風格不一樣,一個清新飄逸,一個厚重沉鬱。他們倆有兩首詩經常被拿到一起比較,那就是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和杜甫的《旅夜書懷》。

李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杜甫:「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風格明顯不一樣,所以後來清朝的洪亮吉就講了句著名的話:李青蓮之詩,佳處在「不着紙」,而杜浣花之詩,佳處在「力透紙背」。你可能會說:我也知道他們倆風格不一樣,各有各的好,但若非要比一比,到底誰更厲害呢?

兩個人整體不好比,可以先分開來比。比如,誰更流行?(圖/曾儀)

2

兩個人整體不好比,可以先分開來比。比如,誰更流行?

如果兩個人都去參加詩歌節目,李白多半能火,杜甫則夠嗆。用今天的話說,李白的詩是可以擊穿「圈層」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這樣的詩,從一線城市到十八線城市的人都可以欣賞,可杜甫的詩不行。

李白的詩很多是不需要人去介紹和詮釋的,你一看就會覺得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樣的詩哪裡需要別人去介紹?人人一聽就會覺得好喜歡。

可是杜甫不行。杜甫的詩需要在專業人士推薦、詮釋後,你再慢慢地去體會,纔會覺得好。比如「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事實上,杜甫走紅就是後世的士大夫們推崇起來的,是知識階層捧起來的。所以兩個人誰更流行?李白。

第二個問題,誰對後世詩壇影響更大呢?杜甫。

杜甫是百代宗師。李白的詩是不能學的,而杜甫的詩可以學。李白的詩很多是靠天賦,嚴羽就說李白寫詩用「胸口一噴即是」。別人還在琢磨第一句呢,他胸口一噴,就來了。你如果想學李白那樣寫詩,基本是條死路。事實上,李白之後,中國就沒有一個詩人是學李白學成一流詩人的。

反之,杜甫的詩是可以學的。他的錘鍊,他的技巧,他的結構,都可以學。莫礪鋒教授說,杜甫就是一座大江上的水閘,上游所有的水都歸到他那裡去,下游所有的水都從他那裡流出來。說得太準確了,實情就是這樣。唐代自杜甫之後的大詩人,統統要學杜甫,白居易學杜甫,韓愈學杜甫,李商隱也學杜甫…到了宋代更不得了,黃庭堅開創江西詩派,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派」,就是供杜甫當的祖師爺。杜甫的詩籠罩了宋代,王安石、陸游也都學杜甫。

因此,李白更流行,在大衆層面人氣更高,而杜甫對後世文壇影響更深遠。兩個人算是打平了。

再比比兩個人的強項和弱點。兩個人各有各的強項。李白的強項是七言絕句:「日照香爐生紫煙」「朝辭白帝彩雲間」「孤帆遠影碧空盡」。當然,李白還有一個強項是七言古詩,是唐朝最好的,如《蜀道難》《將進酒》《廬山謠》,不用多舉例。

那麼杜甫呢?恰好和李白是反着的,他的七言、五言律詩最好。特別是七言律詩,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但是注意,兩個人都沒有明顯的短板。他們都是曠世天才,他們不寫並不代表他們不會,就像邁克爾‧喬丹一樣可以投三分球。李白一樣可以寫七言律詩,杜甫的七言絕句不如李白,但也相當有成就,如「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所以在強項和弱項上,他們也都沒有明顯的缺陷,基本上打了個平手

最後再比一個─才學。

「才」是天才、天賦,「學」是學問學力。這是兩樣東西。

先說「才」─天才。李白、杜甫誰更接近天才呢?兩個人都是天才,但李白顯得更有天分。所謂「少陵詩法如孫吳,太白詩法如李廣」,李白更像李廣,瀟灑、自然、行雲流水,是天才型選手。

說完了「才」,再說「學」。誰更有學問、學養呢?二人都有學問,但是杜甫更有學問。李白是一本《楚辭》、一本《史記》打天下。他詩裡的主要靈感、素材和傳承來自這兩本書,當然還有古樂府。這是李白的學養來源。

而杜甫呢?主要是六經、《漢書》和《文選》。相比之下,杜甫的詩顯得更有學力、學養。話說在盛唐這幾個大家─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裡面,杜甫是最有學問的。所以「才」上李白壓杜甫,「學」上杜甫壓李白,比來比去還是差不多。

3

既然沒法比,我就講一講個人感受吧。我更喜歡杜甫一點。李白的詩,少年時就覺得好。杜甫的詩,是後來才慢慢覺得好。我認爲杜甫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等着你,到了一定的年紀以後,你可能會覺得杜甫的詩更滄桑、厚重、感人。

比如《贈衛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爲鬼,驚呼熱中腸。」

人類所有的情感,從至極之喜到至極之悲是有一個區間的,比方說有100分,不同的作者所能表現的區間是不一樣的。

杜甫可以表現全部100分,李白大概是95分,李煜能表現90分,而柳永秦觀能表現75~80分。

有人問,憑什麼李白要少5分?這麼說吧,比如以悲傷而論,李白的悲傷比較個人化,少了一點點深度。「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種悲傷,李白沒有。

但這也不過是我強行找的理由。他們都太偉大了,大家該喜歡誰就喜歡誰吧。

本文作者:六神磊磊

(卡爾/摘自微信公衆號「六神磊磊讀金庸」,圖/曾儀)

《讀者雜誌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