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畢業生就業趨困難 社會新鮮人起薪1.8萬連續2年下滑

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示意圖/CFP,下同)

大陸中新/綜合報導

2019屆全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大陸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透露,2019年大學畢業生預計達834萬人,比2018年增加了14萬人,再創新高,十年前,這個數字僅有531萬人。另外,隨着人數提高,就業情況也更顯困難,有調查顯示,2017年應屆畢業生的平均月薪下降16%,至4014元(約新臺幣1萬8000元),爲薪資水平連續第二年下滑。

中國高等教育供需跟蹤評估系統創辦人西南財大特聘教授王伯慶表示,從「民工荒」開始,就業市場逐漸轉向勞動力賣方市場。雖然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多,但新增勞動力的需求大大超過了大學畢業生增長,所以就業市場總體消化大學畢業生;然而一些大學畢業生覺得「就業難」最主要的問題在於,他們可能找不到與學歷相配的工作,並認爲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智聯招聘的調查顯示,對大學畢業生而言,工作質量的問題比工作數量的問題更爲嚴重,儘管越來越多的學生表示找工作難,但今年逾70%的畢業生已收到至少一份工作邀請。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瞿振元提到,從適應當前產業需要的角度看,畢業生就業應當與產業發展趨勢一致相同,且目前畢業生就業主要是集中在「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這些行業企業未必真的需要大學畢業生;但技術要求較高的「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卻又鳳毛麟角」。

嚴峻的就業形勢之下,不少大學生選擇了新經濟下的新型產業,或是自主創業,甚至是延緩就業的「慢就業」。據「2018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指出,本科院校處於未就業狀態的畢業生(7.0%)中有24%爲「待定族」(不求學不求職)。另外,在2017屆本科院校畢業半年後的「待定族」中,有41%的畢業生在準備公務員考試,有7%的畢業生準備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