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發佈海洋污染監測報告 福建排海污水量最大

報告顯示福建排放入海污水量最大。(圖/CFP)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大陸生態環境部近日發佈「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報告顯示,去年沿海各省中,福建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量最大,其次是浙江廣東省直排海排放了最多的鎘,山東省則排放了最多的汞、鉛和六價鉻

根據《財新網》報導,大陸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長柏仇勇2日表示,2019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整體穩中向好,全國近岸海域水質改善明顯,優良水質面積比例提高5.3個百分點;渤海綜合治理成效顯著,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同比上升12.5個百分點,劣Ⅳ類水質比例同比減少3.7個百分點;入海河流水質不斷提升,劣V 類水質斷面比例同比下降10.7個百分點,「消劣」工作初見成效。

「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共對448個污水日排放量大於100立方米的直排海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綜合排污口進行監測。報告顯示,四大海區中,受納污水排放量最多的是東海,其次是南海黃海,渤海最少;各項主要污染物中,除六價鉻、總磷、鉛和鎘外,東海的收納量均最大。

「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還提到,沿海各省中,福建直排海污染源污水量最大,爲21.9億噸,其次是浙江,爲21.4億噸,兩者的排放量都遠超第三名廣東的12.3億噸,兩者之總合佔到11省的54%。

從直排海的重金屬量來看,山東、廣東最爲嚴重,在全國沿海11省中,山東排放了最多的六價鉻(1479.6千克,佔比66.7%)、鉛(2698.4千克,佔比39%)和汞(84.4千克,31.2%),而廣東排放了最多的鎘(148.4千克,佔比43.7%)。

海洋垃圾監測方面海上目測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爲50個/平方千米;海灘垃圾平均個數爲280043個/平方千米;海底垃圾平均個數爲6633個/平方千米;渤海和東海監測斷面海綿漂浮微塑料密度分別爲0.82個/立方米和0.25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