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試採可燃冰 刷新2項世界紀錄

大陸南海可燃冰已連續開採60天,累計產氣超過30萬立方公尺,創下產氣時長總量世界紀錄。(中新社

南海可燃冰開採順利,科研人員開啓通道閥門。(中新社)

由大陸國土資源中國地質調查局籌組的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工程第一口井,在完成試開採產氣和現場測試研究後在9日關井。從5月10日試氣點火,已連續試開採60天,累計產氣超過30萬立方公尺,創造了產氣時間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海南大學教授張本認爲,在南海中北部海區,蘊藏着豐富的可燃冰資源,整個南海的可燃冰儲量可達上千億噸油當量,資源開發前景十分廣闊,計劃2030年前展開商業化開發。

擁先進防砂技術

本次試開採作業區位於廣東珠海市東南320公里的神狐海域。3月28日第一口試開採井開鑽,5月10日14時52分點火成功,從水深1266公尺海底以下203至277公尺的可燃冰礦藏開採出天然氣。截至7月9日14時52分,最高產量達3.5萬立方公尺/天,甲烷含量最高達99.5%。獲取科學試驗資料647萬組,爲後續的科學研究積累了豐富資料。

經過兩個多月的試驗探索和科學研究,已取得了多項新的成果。一是防砂技術先進。二是多方創新。三是調控產能平穩有效。四是海水及周邊大氣等甲烷濃度無異常且環境無污染。五是井壁地層穩定,未發生地質災害。六是試採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領跑優勢不斷擴大

資源量全球90%

此次試開採成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可燃冰安全可控開採。中國地質調查局接下來將加大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力度,促進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產業化進程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水合物專家樑金強表示,早在2007年,大陸就首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鑽獲了可燃冰實物樣品,位居全球第4。2013年日本曾經試採可燃冰成功出氣,但6天后因泥沙堵住鑽井通道,試採被迫停止。

大陸科學家利用降壓法,將分散在類似海綿空隙中的可燃冰聚集,成功利用自主研發的水、沙、氣分離核心技術,最終將天然氣取出,技術領先全球。

小 靈 通

可燃冰

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 Hydrate)分佈於深海沉積物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水和多種氣體低溫高壓下形成,一個單位體積的天然氣水合物可儲載100至200倍於該體積的氣體量,因外觀像冰一樣且遇火可燃燒,所以又稱「可燃冰(英譯Flammable ice)」或「固體瓦斯」「氣冰」。

可燃冰內的甲烷含量佔80%至99.9%,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低,且儲量豐富,全球儲量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因而被視爲未來能源。舉例來說,一輛瓦斯燃料汽車加100升能跑300公里,相同體積的可燃冰則夠跑5萬公里。(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