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農藥殘留印象 草莓IPM莓事團隊獲8張認證

楓和草莓園採無農藥栽培,四處高掛會輪流發出猛禽叫聲、鞭炮聲犬吠聲等聲響驅鳥器,避免麻雀白頭翁吃草莓。(巫靜婷攝)

苗栗區農改場29日在楓和草莓園舉辦草莓IPM示範觀摩會。(巫靜婷攝)

楓和草莓園採無農藥栽培,田間可見防治薊馬蟲害費洛蒙。(巫靜婷攝)

無農藥栽培的果園售價較高,仍受注重食安親子團歡迎。(巫靜婷攝)

草莓農藥殘留受消費者關注,行政院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近年推動草莓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PM)農藥減量,29日由今年成功拿下8張草莓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認證的「莓事團隊成員現身說法,成員之一的楓和草莓園業者國雄表示,無毒栽培雖時間成本資材使用率高,但收益不輸慣行

張國雄曾在大湖種草莓5年,過去他爲了把草莓種大種甜迎合市場,採用慣行農法,他表示「以前用藥到自己都會怕」,來到苗栗市後,決定嘗試無農藥栽培,利用無毒資材、生物防治,讓草莓自然成長,至今已4年,雖然產量較慣行少,成本提高,但品質提升,售價也能提高,1斤400元,收益不輸慣行。

張國雄的草莓田裡,四處高掛會輪流發出猛禽叫聲、鞭炮聲、犬吠聲等聲響的驅鳥器,田間還可看見防治薊馬等蟲害的費洛蒙,他也會投放天敵草蛉瓢蟲,以蟲制蟲降低損失。他說,無毒栽培最辛苦就是時間成本高,生物防治、病蟲害檢測都要時間,但可省去化學農藥成本,也能兼顧消費者食安。

苗栗農改場作物環境課課張素貞表示,IPM是對作物的綜合管理,配合農委會農藥減半願景,鼓勵莓農合理化施肥,使用生物防治資材、天敵,減少化學農藥,生物防治管理過程配合田間監測農民先知道田間發生什麼病蟲害,才能尋找適當防治資材進入,後續追蹤用藥安全,檢測農藥殘留是否達標。

苗栗農改場表示,草莓IPM基於「預防勝於治療」概念,兼顧生態管理模式,包含健康種苗生產本田施行水旱田輪作、依據土壤檢測報告實施土壤改良及種苗定植前後施用有益微生物資材,最後於採果期間至少每2周監控病蟲害發生情形,即時提醒農民使用防治資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