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心生恐懼 心理師:「別看相關畫面」減少災難性認知

花蓮昨(6)日深夜11點50分的強震造成多棟房屋傾塌。(圖/記者一中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花蓮昨(6)日深夜11點50分的強震造成多棟房屋傾塌,逾百人受困,目前已有6名傷患不幸喪生,搜救人員仍積極搶救中。地震除了造成家園重創,更在不少民衆心中留下陰影諮商心理師表示,要儘量避免過度接觸會引發不適的資訊畫面,減少災難性認知,若進一步影響生活學業工作,要儘快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近日全臺民衆都感受到多起天搖地動,氣象局同時也提醒未來仍有餘震可能性,過往平靜安全的生活,泛起了不安的感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諮商心理師沈孟築指出,在寒冷的天氣中,心中的擔心不免加劇,不少人可能會出現緊張、對環境變得較爲敏感和有睡不着的情況出現,第一步要先想辦法讓心安定。

北市聯醫臨牀心理師林宛玲說明,可先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史蒂芬-霍布福爾(Steven Hobfoll)提出的心理安定五字訣「安、靜、能、系、望」,來幫忙自己,試着安定地震後可能出現的不安反應,包括減少過度接觸會引發不適的資訊和畫面、多做腹式呼吸等放鬆活動和尋求社會支持。

沈孟築強調,在尋求心理安定時,也要留意若緊張、不安或是失眠的情況仍持續存在,並已影響到生活、學業或工作,建議第一步前往身心科接受心理諮商專業協助,也可撥打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

【心理安定五字訣】

1. 安:促進安全感(safety)透過確保自身與環境安全,且避免過度接觸會引發不適的資訊與畫面,可促進安全感,降低因地震帶來生理上的創傷壓力反應,減少災難性認知(如整個世界都是危險的)。

2. 靜:促進穩定與平靜(calming)從事促進正向情緒的活動,例如腹式呼吸、靜坐、緩和運動、聽音樂等放鬆活動,可促進內在的穩定與平靜,減輕因地震帶來的創傷焦慮,降低因焦慮引發的強烈負向情緒,與日常生活功能表現(如睡眠、飲食等)。

3. 能:提升自我與集體效能感(personal-& collective efficacy)透過從事讓自己感覺價值能力事情產生「我有能力做到」的效能感,增進抗壓的能力。

4. 系:促進聯繫(connectedness)因地震創傷經驗帶來的情緒能夠被瞭解接納,多尋求社會支持,透過親友和專業的陪伴與支持,同時也有助於獲取災難應變相關資訊,達到實際問題解決。

5. 望:灌注希望(Instilling hope)對於已發生之災難,避免不必要的自責,要專注力放在可協助個人達成目標資源力量,找到未來希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