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供電品質 臺電成功防制鹽霧害

每年十月到次年三月東北季風一吹,臺電輸變電作業人員開始繃緊神經,因爲鹽分煙塵廢氣微粒,一附着在超高壓電線,容易破壞「礙子」(介於帶電導線鐵塔構材間的絕緣物)絕緣效果,一旦不均勻放電,嚴重時會產生電弧造成線路接地事故,以致影響供電

爲了多管齊下防制鹽霧害對輸電路線威脅,臺電昨選在龍潭高原村超高壓變電所,由臺電副總經理李肖宗親自解說,並實際模擬各種礙子洗刷與更換作業,過程逼真。

臺電輸配變電路線,向來有所謂雙「龍」之稱,南有龍崎、北有龍潭,而龍潭超高壓變電所更是島內三條輸配電匯集再輸送至北部,裝置容量全國最高,重要性不可言喻。

由於臺電在全省的輸電線路綿延各地,總長度達一萬六千一百五十三回線公里,高壓鐵塔分佈不同地區,許多鐵塔必須翻山越嶺,有賴直升機來協助清洗。

李肖宗指出,清洗礙子除了委託直升機清洗,更多時間由臺電人員自己上場,必要時還要更換材質普通礙子有撥水性聚合礙子或耐霧型礙子利用塗抹油膏、噴塗高壓絕緣塗料方式來控制礙子表面鹽塵附着量,以防設備不受鹽霧害污染而發生事故。

有趣的是,臺電清洗礙子,並非外界想像家戶過年大掃除,只要沖水洗掉表層淤積的鹽分煙塵就好,正確做法是「由下而上」,並非「由上而下」,原因在於許多清洗礙子是「活電」(正常供電下)來清洗,若由上往下洗,會因爲骯髒淤積加倍,放電更不均勻更加危險。 另外,臺電爲了廿四小時維持正常輸供電,不允許因爲礙子的鹽霧害影響跳電,日夜間都要有人監測,因此不論氣溫再低、溼度多重,工作人員必須凌晨一至四點,頂着刺骨寒風翻山越嶺至偏遠山區進行夜間觀測。量測標示礙子表面鹽塵附着量(鹽分值),判斷礙子的污染情形,隨時回報並着手更換清洗。

多數作業必須仰賴工作人員攀爬至高空中進行,雖然臺電有完備之安全措施及作業流程,但仍需揹負着相當之風險

臺電也統計,去年動員人員進行上述作業,併成功將鹽霧害事故率降低至0.018次/百回線公里,爲近十年平均值0.0473次/百回線公里之半數以下,顯示臺電長期投入輸變電設備維護的用心辛勞已見成效。

李肖宗指出,臺灣海島環境特殊加以當前氣候變化異常,鹽霧害造成的嚴重污染,對於維持供電品質形成嚴苛挑戰,長期曝露在自然環境下,除了風吹、日曬、雨淋的自然劣化外,容易因天災而造成停電事故,因此需要長期巡檢及維護,遇故障毀損則立即搶修以確保供電正常,臺電今後仍將持續不懈,爲提供穩定可靠之電力盡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