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生長激素?中西醫聯手治 「矮冬瓜」4年長35公分

▲曾同學國一時身高只有135公分,經中西醫聯手治療,4年長高35公分。(圖/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九月開學校方都會幫學生健康檢查,臺北一名曾姓同學國一時身高只有135公分,常被同學取笑導致他非常自卑。透過臺北慈濟醫院結合小兒科、中醫師營養專家量身改造」,現年16歲的曾同學已經長到170公分高。

家中正值發育期的孩子的家長會經常替他們的「身高」擔心,甚至相信一些來路不明的「轉骨偏方」。臺北慈濟醫院小兒部主任蔡立平表示,「遺傳」纔是決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如果排除這個選項,那麼「長不高」就可能是疾病所導致。

▲臺北慈濟醫院目前開設「兒童生長髮育聯合門診」,專治小孩「轉大人問題。(圖/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如果生長曲線隨着年齡百分比愈矮,或一年長高的幅度低於四公分,甚至是第二性徵提早來臨(女生8歲以前乳房發育,男生9歲以前睾丸發育)或遲緩者(女生13歲以後,男生14歲以後),就要考慮就醫檢查。例如曾同學被診斷出缺乏生長激素,治療4年之後,就長高35公分。

蔡立平指出,院方會透過病患的左手X光評估生長空間與潛能,查看骨齡及生長板是否關閉;如果是第二性徵提早到來,經診斷後發現是中樞性性早熟者,就需要密切追蹤骨齡、生長速率曲線以及抽血檢驗賀爾蒙濃度

▲醫師會透過X光片評估生長空間與潛能,查看骨齡及生長板是否關閉。(圖/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臺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君表示,排除疾病原因,也可藉助中醫的藥方來幫助孩子成長,在尚未進入青春期之前,把脾胃腸道問題調整好,配合充足的睡眠以及適當的運動也能改善「長不高」的窘境

臺北慈濟醫院營養師侯沂錚強調,胃口小的孩子要先補充蛋白質鈣質重點營養素,吃飯時間不固定或是零食吃太多都是需要改善的飲食習慣問題;另外,市面上加工食品也會對發育造成影響,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吃食物原形並堅持少鹽、少油、少糖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