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減少重症死亡率?公衛專家:應及早部署重症照護量能

大公學院指出,三級警戒自5月15日實施以來的確讓確診個案數降低,專責病房數需求也會下降,但是因應變異病毒的出現,加護病房與重症照護能量需要早期部署預估,如此纔能有效降低重症死亡率。(資料照)

本土疫情延燒,世界各地受到變種病毒影響,除了確診個案與死亡比例大幅上升,醫療能量也受到極大考驗,臺大公衛學院指出,三級警戒自5月15日實施以來的確讓確診個案數降低,專責病房數需求也會下降,但是因應變異病毒的出現,加護病房與重症照護能量需要早期部署與預估,如此纔能有效降低重症死亡率。

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2)日上午召開「新冠肺炎科學防疫」線上記者會,陳秀熙指出,本波本土疫情裡,主要是萬華帶來的第一波社區感染,不過政府5月15日實施三級警戒後,雙北以外縣市的確診數並未隨着時間明顯增加,Rt值也趨向小於1,顯見三級警戒措施有發揮功能,目前看來臺北市疫情已經開始受到控制,接下來就要來看醫療照護的需求。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校友醫師辰陽指出,以去年義大利倫巴底新冠肺炎疾病進展指標模型來看,當時倫巴底大約有3成輕症者僅需自我隔離就能自行康復,另外7成需要進入門診治療或住院治療當中近8成可康復,剩下的2成因爲有重症或急性呼吸窘迫症需要高度醫護需求,其中近半會死亡。

但是大部分國家只有1成左右是重症,這部分解釋了義大利急重症照護能力無法趕上大量出現的病人,使得重症指數與死亡率攀升。

許辰陽表示,去年1到6月全球主要疫情仍以武漢原生株爲主,傳播力相對英國變異株較低,但是大量出現的疫情讓臨牀照護需求嚴重不足,全球當時肺炎轉至急性呼吸窘迫症比例約16%,年底因爲疫苗和臨牀指引的出來,所以降到6.4%;然而今年截至5月因爲巴西變異株、印度變異株、南非變異株等出現,重症照護量能大量增加,轉重症率又增加到7.7%,臺灣目前轉重症率爲6.4%,臨牀照護勉強能跟上需求。

許辰陽指出,隔離病牀相對可以快速擴充,但是重症病人的照護需要密集人力,包含精密嚴格的侵入性、循環性照顧,重症照護能量、加護病房數應及早部署與評估,才能進一步減少重症率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