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誤判過敏 不篩檢致三期乳癌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一名61歲陳女士6年前發現左側乳房皮膚紅色一片片有如過敏症狀,起初以爲是溼疹,自行去西藥房消炎成藥,一吃半年都不見改善,之後前往大醫院診斷,已是乳癌第三期。陳女士因自認爲身體健康、無家族病史且常常運動,從來沒做過乳癌篩檢,直到確診爲乳癌後,才驚覺定期篩檢的重要性

▲乳癌症狀誤認過敏 不篩檢致三期乳癌(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醫師指出,據健保局資料,93-98年間被診斷爲乳癌的50-69歲婦女中,如上述個案未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女性,診斷爲早期乳癌的比率僅76%;而接受過3次以上篩檢,診斷爲早期乳癌的比率爲92%,較未曾篩檢的女性高出15%,顯示定期乳房攝影篩檢的重要性。

同樣爲早期治療存活率極高的婦癌子宮頸癌,據國健局99年子宮頸抹片資料顯示,40歲以上且10年沒做抹片檢查的女性,其抹片結果高度癌前病變或癌症者有2%;而30歲以上有定期做抹片檢查的婦女中,其抹片結果爲高度癌前病變或癌症者爲0.5%,兩相比較,40歲以上且10年沒做抹片的女性,罹癌危險是定期接受抹片檢查者的4倍!

臺大醫院婦產部醫師鄭文芳提醒,一般人認爲年輕人對子宮頸抹片接受度較高,但其實臺灣30-34歲女性的篩檢率反而是各年齡層最低,只有51.1%,甚至不及60多歲的阿嬤級女性。輕熟女應提高警覺,別因爲自恃年輕就忽略定期篩檢!

根據國健局100年篩檢資料顯示,每167位45-69歲接受乳房攝影篩檢的女性,就有1位發現有乳癌;每70位30歲以上接受抹片篩檢的女性,就有1位發現有子宮頸癌前病變或子宮頸癌,顯見篩檢效益相當高。

國健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強調,婦癌中發生率分列一、二名的乳癌與子宮頸癌,早期發現的五年存活率高達8-9成,而現今的婦癌像慢性病一樣,透過藥物控制、長期追蹤,可降低死亡風險,只要持續定期篩檢,乳癌與子宮頸癌就不再嚴重威脅到婦女健康。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