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恢復兩岸疫前航點 臺海融冰第一步(許智超)

圖爲桃園機場自中國大陸地區入境旅客排隊落地採檢情況。(本報資料照片)

中共8日深夜23時突然宣佈,東部戰區實施臺海周邊多軍種聯合演習,本次亦爲去年底演訓活動結束後,至今不到1個月時間內進行的大規模類似軍事行動,共軍更直指軍演旨在檢驗聯合作戰能力,並且堅決反擊外部與臺獨分裂勢力的勾連挑戰行徑。我國防部則一如既往表示嚴密監控並有能力確保臺灣安全,與此同時臺海情勢伴隨中國大陸全面放開封控後仍未趨緩,兩岸在疫情逐漸散去之際依然刀光見影,顯見雙邊的常態化、規模性與穩定性交流要回到2019年以前仍舊道阻且長。

臺海局勢的升溫與惡化,並非完全源於新冠疫情的爆發,近年來英國脫歐、美中競爭、烏俄戰爭乃至於疫情的長期肆虐,反全球化的浪潮在地緣政治的推波助瀾下加劇了強權對抗的本質,而臺灣則是美中兩大國維持現有秩序的不穩定因素之一。

去年底學者榮英格在《外交政策》表示,位處戰略模糊最前線的臺灣,隱含着兩大超級強國發生戰爭的強烈風險,放眼2016年政黨輪替以來政府「親美抗中」的路線與策略,2022年8月初更爆發1996年臺海危機以來情勢最爲嚴峻的圍島軍演,日本防衛省也公佈共軍飛彈直接越過臺北上空。

種種硝煙四起的對立局勢下,政府則在日前宣佈,2024年元旦起義務役將延長爲一年「備戰才能避戰、能戰才能止戰」,臺海情勢在新的一年不但沒有在後疫情時代下轉向和緩,兩岸也沒有如同蔡英文總統所言「恢復健康有序交流」,觀察兩岸交流的前哨站金馬小三通即可一窺端倪。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以來,小三通乃至於兩岸往來的交通航線基於疫情因素暫時中斷,然而3年的疫情隔閡導致民生經濟遭受到空前的打擊,同時近在咫尺的金廈兩地即使僅有一海之隔,外界直指夾雜政治因素的防疫政策讓常年往來的兩岸民衆深感困擾,日夜殷切期盼後換來陸委會發布《金馬地區民衆春節交通專案》。

然而採取專案申請的小三通誠然緩不濟急,排除臺商中轉的訊息傳回各大社交軟體羣組後引起廣大臺人的憤慨與抨擊。儘管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表示本次安排源於中國大陸疫情與離島醫療量能的評估,然而農曆春節前後勢必會有大批的國人往返兩岸各大城市,依照目前開放的幅度與速度已然無法滿足民生所需。

尤其當今僅存上海、廈門、北京與成都航點的不便情況下,官方所言「還有空位」僅只是檯面上的統計數字,屢創新高的票價非常人所能負擔纔是事實,也因此臺商、臺生、臺幹近來頻頻發聲,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亦直指大陸1月8日起開放邊境後,政府應該加速與中國大陸展開溝通與對談,才能方便各方往來於海峽兩岸。

觀察近日兩岸官方領導人在嶄新一年的對外談話,臺灣或者大陸皆有些微釋出善意的跡象,無論是臺灣方面表達願意基於人道關懷立場提供大陸必要的協助,或者是大陸方面淡化鷹派論述提出「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背後都代表着兩岸關係或許開始從初期剋制、近期對立再到緩慢走入未來破冰的過程,未來在農曆年前後臺灣疫情可控的情況下,若能加速啓動與恢復兩岸的各大航點,至少民間交流能夠回覆到疫情前的規模,對於目前兩岸緊張的對峙情勢,纔有徹底邁向和平發展的融冰機會。(作者爲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