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古典文學 美食生活

▲《西遊記》中對素齋的描述,補足中國文學中較缺失的一塊。圖爲甄子丹(右)、郭富城在《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劇照。(本報系資料照片

紅樓宴至今仍是餐廳吸引饗客特色菜式。(本報系資料照片)

▲《紅樓夢》可見當時官宦人家的奢華,圖爲溫州廚師再現紅樓宴中「瀟湘鸚鵡」、「薛蟠戲龍」兩菜。(CFP)

隨着大陸《舌尖上的中國2》紀錄片熱播,文藝範十足的「舌尖體」也迅速竄紅,在網路引發網友的造句熱潮,食物透過舌尖體洗禮後瞬間變得「高大上」。事實上,中國古典名著小說多有對飲食生活的細膩描寫,文學中的舌尖震撼不亞於紀錄片。

曹雪芹的《紅樓夢》,用將近1/3的篇幅描述清初貴族生活,大有「以聲色飲饌之幻演示人生哲理」之意,且曹雪芹的先人曹寅着有不少淮揚飲食詩文並曾多次爲康熙督辦御宴,使得曹雪芹對淮揚烹飪文化素材駕輕就熟,對做工的細膩描寫,今人甚至可以「按圖索驥」地推出「紅樓宴」。

茄鯗 劉姥姥搖頭吐舌

紅樓宴中除了豐盛大菜,一道「茄鯗」更是道盡富貴人家吃的講究,在《紅樓夢》41回中,劉姥姥在大觀園中嚼了一口茄子卻不覺得是茄子,原來是「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香菌新筍等乾果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這等吃法,讓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吳承恩的《西遊記》所記食饌則多爲齋席素宴,將明代齋筵描述得相當詳盡,從員外招待的家辦素筵妖辦素席唐太宗爲唐僧接風的御齋,及王母娘娘蟠桃仙筵,豐富多彩。縱觀中國古典文學中有關筵席的描寫雖多,但絕大多數是葷席,《西遊記》補足這部分資料,從中也看出明時一般人家「五果五菜」的席面規格。

水滸酒文化 英雄場景

描寫梁山好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水滸傳》,幾乎無一章節不寫飲酒而成爲酒文化的集大成者,「黃金盞泛香醪,紫霞杯灩浮瓊液」這樣的描述,幾乎成爲刻畫英雄人物的典型場景;再看吳敬梓的《儒林外史》,56個章回中無一不涉飲食內容,光是食品種類就提及2000種,從鐘鳴鼎食到粗茶淡飯,幾乎各階層的飲食場面都有所描繪。

中國4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則是在所有古典小說中,唯一毫無節制地描繪食慾的作品,也藉此揭示出飲食與權力、財色的關係,其中最豐盛的一席家宴,是第16回中西門慶結拜兄弟應伯爵過生日,4碟菜果、4碟案鮮,從油炸燒骨、劈曬雞、水晶膀蹄到糟鰣魚,大量的飲食描寫,多有炫奇誇富的目的,讓讀者也品味出當時財主人家的奢華生活。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