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陳時中說不清楚的疫苗真相

中國時報社論

臺灣平靜已久的新冠疫情,近日來突然三級跳,9天增加了61名境外移入個案,暴增之快令人心驚,且大多來自印尼政府在11月30日新增暫停6家印尼人力仲介公司仲介移工來臺,此事清楚顯示國際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我們必須嚴格做好把關,而且要爲春節的海外國人返國潮及早預作準備。

國際防疫專家早已警告,秋冬將是疫情再掀高峰時,果然疫情從秋天起重新狂飆,至今全球已超過6300萬人確診,147萬人死亡,美國、印度、巴西災情最爲嚴重。相較之下,新冠疫情初始源頭大陸卻能夠持續壓制疫情,至今各項管制措施都沒有放鬆,還研發出4款疫苗,開始進行國內接種。本月底巴西也將爲民衆接種大陸疫苗。英美幾家藥廠的疫苗研發也陸續傳出好消息,估計今年底或明年將可批准上市。

政治凌駕專業的防疫

臺灣阻敵於境外一直做得很好,連續半年多沒有本土案例,民衆生活一如往常,絲毫不曾遭受過封城之苦,放在國際間直可謂防疫奇蹟。但國際第二波疫情有如狂濤,任何一個小破口都能讓臺灣的防疫網崩潰,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幾項重要議題

第一個問題,連日來境外移入案例暴增,顯示外來人口的確是最大病毒來源。原本臺灣要求入境者出示陰性檢疫證明,但是用核酸檢測抗原快篩還是血清抗體並不統一,現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一要求核酸檢測證明,除奔喪等3種特殊狀況可免附證明,到臺灣再自費採檢外,國人若難以取得檢驗報告,也可以陳述理由籤切結書入境,再自費採檢,政府若認爲其理由不正當則可開罰。但這其中有不少細節難以操作,例如對方機構的檢測水準、報告是否造假、理由是否真實都難以查驗。

事實上,各國疫情有高低,指揮中心如果絕對不肯入境全面普篩,至少應該有個疫情分級處理,疫情嚴重國家的民衆入境時一律篩檢,藉此堵住最大可能的病毒源。但指揮中心一直對美國和大陸有差別待遇,明明美國疫情嚴重全球第一,大陸疫情控制到只有零星新增,指揮中心卻對美國寬鬆、對大陸嚴苛,陸生陸配小明們來臺困難重重,這種政治凌駕專業的態度,於防疫有害無益。

第二個問題就是即將出現的春節返鄉潮。這包括了數十萬臺商家屬和學生,以及從美國等其他國家返臺的民衆,我們供給民衆檢疫隔離的場所一直嚴重不足,現有集中檢疫牀位是2072個,佔牀率已達7成。目前要求入境者提出陰性核酸檢測證明,然後返家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但很多人並不符合條件,例如家裡沒有單獨衛浴的房間、無法保持家人互動距離或家有老人等。平時檢疫旅館都已經一牀難求了,春節時期返鄉潮大舉涌來,需要大量的檢疫旅館牀位,政府應該趕快掌握需求並增加牀位,想辦法讓返鄉者有安置之地。

多位臺商協會會長原本希望政府能推出縮短檢疫期的「春節泡泡」,但遭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拒絕。就防疫來說,14天潛伏期的觀察是應該審慎維持的,這不是便利與否的問題,而是整個防疫安全網的問題。想返臺度春節的臺商可能必須安排早點回臺,才能在春節前檢疫出關,但一定會有許多臺商需要檢疫牀位,政府也得及早想辦法安排,畢竟算算時程,也只剩下1個月能安排場所和因應人手了。

建立臺灣的疫苗能力

最重要的問題是疫苗。最近衛福部話講得很滿,先說至少取得460萬劑,再說已掌握1500萬劑,但到底和哪家廠商下好訂?何時交貨?具體細節諱莫如深。如果是國際疫苗分配的COVAX,臺灣不是分配順序前位,而且臺灣還拒絕用大陸疫苗。美英等國大廠疫苗早就被大量下訂,何況還要優先供應其本國人,屆時臺灣遲遲沒疫苗可打,當其他國家都開放邊境時,臺灣卻被迫繼續封關,後果將非常可怕!

臺灣研發疫苗的速度是慢了一點,以藥廠技術與規模來說,我們確實和美歐大廠有段差距,但疫苗研發還是應該努力進行,不能坐等國際疫苗進口。新冠疫情爲害甚巨,不見得短期內可消失,建立我們自己的疫苗能力,纔是對民衆健康的長遠保障,這比口罩外交更有功能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