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歷史上真實的「僞裝者」──中共臥底無所不在(歐陽聖恩)

歷史上真實的「僞裝者」袁殊。(取自網路)

雙面諜、三面諜各位必然聽過,可是袁殊同時兼具「五重間諜」身分,在刀尖上討生活,同時爲三國五方秘送情報。雖然沒有衝鋒陷陣卻殺機四伏,沒有槍林彈雨和戰火煙硝,依舊險象環生,中外諜報史上可謂空前絕後。他具有多重間諜身分,主要是替中國共產黨服務,最後卻遭中共判刑勞改25年,1980年才獲得平反。

兼具「五重間諜」身分

袁殊(1911年3月-1987年11月)父親袁曉嵐是同盟會成員,長期參與反清革命,表哥賈伯濤是黃埔一期。1925年袁加入國民黨,1927年初16歲的袁殊以文青加入著名的「狂飆社」(文學社團,因《狂飆週刊》得名,被視爲黑色團體),主張無政府社會,因此1927年國民黨「412 清黨」被開除黨籍。1929年袁殊獲表嫂同學馬景星(後來成爲袁殊第一任妻子)資助留學東京大學攻讀新聞,袁殊在留學期間接觸了馬克思主義,開始傾向共產黨。

回國後袁與左翼文學界關係密切而創辦《文藝新聞》,還首次提出「報導文學」(Reportage)的中文譯名。1931年20歲的袁殊加入共產黨,在潘漢年領導下從事情報工作,在接受兩個月短期訓練後即轉入特別工作科情報系統。1932年春經由表兄賈伯濤介紹給上海市社會局長吳醒亞(曾受袁殊父親指點幫忙),吳醒亞以袁能寫能編推薦進入「中統局」。

1933年袁殊又經吳醒亞介紹成爲當時國府極重要的新聲通訊社記者,他利用記者身分結識日本駐上海領事館副領事巖井英一(特務頭子),由於提供國府軍事情報被巖井納入日方情報機構。

袁殊利用巖井英一提供的經費,在巖井公館的四棟樓房之一秘密爲共黨設立電臺,將國府和日方的重要情報傳回地處偏僻、消息閉塞的延安,並提供地下黨工活動經費,對中共助益極大。

1935年8月,軍統局破獲一件「上海神秘洋人案」,此人經查是共產國際中國總支部負責人,立陶宛籍的羅倫斯。軍統從他所藏的筆記本里發現了袁殊,可是線索到了袁殊就斷了線,他沒有進一步的不法行爲,但仍被判刑兩年半。羅倫斯則被判刑15年,抗戰爆發後,蔣介石有求於蘇聯,1937年將他釋放。

先後加入共黨、中統、日方和軍統

袁殊父親袁曉嵐透過陳立夫求情,袁殊被關了8個月就被釋放。但是他深知仍身處危境,隨時有被監控的軍統特工暗殺,於是藉留學爲由到日本早稻田就讀,1937年他重新回到上海再度和共黨取得聯繫繼續從事地下諜報工作。

1937年4月袁殊爲自身安全和開拓情報來源而加入青幫,他透過杜月笙蒐集情報提供給中共,部分交給中統局和日方。同年7月抗戰正式爆發後,戴笠需要熟悉日本問題、又有相當日本關係的人士,杜月笙告知袁殊是留日學生與日本領事館副領事巖井英一關係良好,戴笠誤判袁殊涉入神秘洋人案只是爲了謀生的包打聽,並非中共地下黨工,於是吸收袁殊成爲軍統局上海區國際情報組人員,不久因工作出色升任情報組長。而巖井英一不知內情也要求袁再替日方蒐集情報並擔任翻譯工作。

1937年8月淞滬戰役爆發,戴笠下令要袁留在上海以軍統少將名義成立秘密行動小組,專責懲辦日人與暗殺漢奸。同年12月13日發生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袁沒幹過暗殺、爆破行動,但他對日軍的禽獸行爲認爲必須給予反擊。於是找到上海斧頭幫主王亞樵手下大將王鐵民,組成抗日特別行動小組,克服萬難炸燬日本在虹口的海軍軍火庫作爲報復,對日方造成極大傷害,戴笠因此對袁殊另眼看待還記大功嘉勉。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虹口的海軍軍火庫爆炸前,袁殊被日方任命主持「興亞建國運動」組織,目的之一是監控汪精衛以免其坐大。不到一年,汪備感威脅,與日方達成協議,撤銷興亞建國組織,將袁納入其政權成爲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值此同時,1938年汪僞委任李士羣在上海「極斯菲爾路76號」,籌建專門鎮壓抗日運動和殺害國民黨愛國人士的「殺人魔窟」特工總部,「76號」成爲上海人聞之色變的地方。於是戴笠又下令袁殊幹掉汪僞的李士羣,袁殊未達成任務,李士羣在1943年被日本憲兵隊毒死。

成爲汪僞政府官員

袁相當痛恨日人的殘暴行動,因此親自偵察地形繪製地圖並在76號後方的菜圃挖掘地道,準備安置炸藥摧毀76號特工總部,卻因軍統局上海區長王天木遭李士羣逮捕供出整個計劃而被捕。巖井英一是汪僞上級,以袁殊是日本外務省人員而救出,但強迫他公開發表支持中日友好關係的文章,於是袁從國府的諜報人員變成漢奸。

袁殊當時私下給戴笠寫了一封信表示被王天木出賣而被拘押,由於巖井英一的營救才與日本人合作,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將臥底日方內部提供情報,獲得戴笠同意。因此袁殊在上海同時周旋於中共、中統、軍統、汪僞以及日本之間成爲「五重間諜」。若將青幫計入,袁殊則是「六重間諜」。

袁殊在1984年的回憶文章《放眼亭畔話往事——憶打入汪僞的四年》中,曾寫出心驚膽破的臥底工作。因爲藉着汪僞與日本勢力的掩護,袁殊替中共建立了地下交通線、保護潘漢年等地下黨工往來上海與延安之間。1941年12月香港淪陷,袁更協助救援中共在港的工作人員和其家屬,過程充滿高度風險。

袁殊的女兒袁曦曾說:「父親的舊衣箱中竟有幾套軍裝,包括解放軍的軍裝、國民黨軍裝,還有一套日僞軍的將官軍服。我想這總不會是道具吧,如果確實是他的,那麼父親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從當時情況視之,國府內部情報和指揮系統凌亂缺乏統一,且相互爭功,彼此缺乏信任,內部又有中共地下黨工接應掩護,所以袁殊才能同時成爲軍統與中統的諜報員。

袁殊曾提供日軍二戰期間將南進發動太平洋戰爭而非北攻蘇聯的情報,同時獲得中統、軍統和中共嘉獎。這份情報後來轉到史達林手上,幫助史達林做出「抽調遠東兵力以抵擋納粹德國」的決定。

二次內戰爆發改名換姓

1945年8月抗戰勝利,袁殊被中共任命爲「忠救軍新制特別行動」第五縱隊指揮,軍統局也任命他爲直屬第二站站長。袁伺機將巖井公館價值千萬元的財產先移交給共黨,部分房舍交給新華通訊社。10月國共撕破臉,二次內戰爆發,他警覺難以應付錯綜複雜的國共勢力,順了姑意逆了嫂意,無法兼顧相互矛盾的任務,幾經考慮後選擇逃到蘇北解放區,並改名曾達齋。

1946年初國府才獲悉袁殊雖服務於軍統和中統局,卻是中共特工、日本諜報人員、汪僞要員,又利用青幫作掩護,是前所未見的諜中諜,於是成爲軍統、中統的通緝要犯。但袁殊已遠遁蘇北,改名換姓,無法緝拿到案。

受牽連坐監勞改25年

1949年李克農(被中共稱爲特工之王)調派袁殊到中央情報部門負責日美動向研調工作,唯好景不長,1955年因受其上級「潘漢年案」牽連(毛澤東批示潘叛投國民黨予以逮捕)而判刑12年。

1967年袁獲釋正值文化大革命再度被押8年,1975年5月出獄後復遭勞改,1980年始獲得平反。1982年他寫下《履痕重印江南路》的文章,1984年發表臥底汪僞的心路歷程。不久之後,早年五種身分「隨身變」的驚險回憶和心理壓力的折磨而瘋癲,1987年病逝。2002年中共出版《中共黨史人物傳》肯定袁殊「不顧個人譭譽完成黨交給的特殊使命」。

2015年中國大陸推出48集連續劇《僞裝者》,片中男主角胡歌飾演軍統局上海站組長的明臺,就是以袁殊的原型作背景劇情。(圖/本報系檔案照)

2015年中國大陸推出48集連續劇《僞裝者》,影片中男主角胡歌飾演軍統局上海站組長的明臺,就是以袁殊的原型作背景劇情,2018年曾在臺灣的年代MUCH臺播出,可是胡哥在臺的粉絲和該劇影迷並不知道這位僞裝者對國府的傷害!

(未完待續,歐陽聖恩專欄每週六刊出)

史話專欄歡迎書摘合作與歷史相關文章、照片投稿,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