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拜習會難扭轉大局(李正修)

白宮發言人尚皮耶表示,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預期於11月中旬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APEC峰會場邊舉行雙邊會談,「進行建設性對話」。(路透資料照片)

白宮10月底突然在例行記者會證實,拜登總統將會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於11月中旬的舊金山APEC峰會舉行場邊雙邊會談,並進行建設性對話。發言人突如其來地以含蓄字眼透露重磅訊息,其實未符雙方共同宣佈的慣例,亦沒有獲得北京證實,各方現階段僅能由雙邊近期互動探尋蛛絲馬跡。

中共外長王毅近期造訪華府,密集與拜登、國安顧問蘇利文跟國務卿布林肯會談,最主要目的當然是爲雙邊關係的最新狀況摸底,也等於爲習近平最後是否出席舊金山峰會探路。雖然他後來以並非「一馬平川」一句話來形容「拜習會」是否成行的難度,但普遍認爲「拜習會」應會如期舉行,好讓雙方領導人爲美中關係再次定調。

事實上,華府與北京早有不能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共識,也有彼此競爭不該惡化成衝突的默契,只不過是雙方認知程度之差別。美國不擔心中共的挑戰,但認爲對手應在現行國際秩序之下與各國公平競爭,而非以脅迫手段逼迫弱小國家就範。反之,中共當權派認定遊戲規則有利於西方國家持續發揮自身優勢,更是不接受其體制價值觀的證據,因此唯有強力發聲表態,方能捍衛國家尊嚴,或是說才符合中共政權的核心利益。

換言之,若說美中對抗的癥結在於利益衝突,倒不如說是價值觀的差異加深彼此猜忌。更重要的是,美國對中國大陸短短數十年就從一貧如洗轉變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快速成長,感到不可思議、甚至是驚訝,所以一改過去大力協助其發展的交往政策,自川普開始推進圍堵策略,以免成爲其身旁大患。

拜登近日向王毅傳達美國重視雙邊關係的重要訊息,「希望雙方保持溝通,共同應對全球變局」。王毅則迴應,表示期望落實去年兩國的峇里島共識,讓兩國相向相行,推動雙邊關係重返健康穩定發展軌道。

面對沒有停戰跡象的俄烏戰爭及愈演愈烈的以哈衝突,美國已沒有餘力能在印太地區繼續獨霸,所以亟需中共的助力。其次,拜登希望緩和美中關係,讓他有實質外交成績爭取連任。反之,大權在握的習近平並不心急處理對外事務,內部問題反而是他可能面臨民意反撲的關鍵。由此觀之,倘若中共無法從美國獲得改善關係的實質保證,像是解除半導體供應鏈管制或降低經貿關稅,「拜習會」至多隻會變成行禮如儀的寒暄見面會,無法扭轉當前美中對抗的大局。

美國當然不會向中共讓步,北京更不可能自我限縮,彼此是否相向相行或各奔東西,將決定國際政治版圖的變化。對此,被民進黨長年洗腦、已習慣聽到「美國挺臺、中共犯臺」的臺灣人民,不該以隔岸觀火的消極心態看待美中角力,反而應思考如何促進兩岸良性互動,成爲區域安全的守護者纔有意義。否則,夾在兩強之間的被動焦慮,將永遠困擾着我們。

(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