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莫做兩岸春閨夢裡人(王尚智)

兩岸的下一個矚目關鍵,即是「賴清德的520就職演說」了!(資料照)

如今兩岸的下一個矚目關鍵,即是「賴清德的520就職演說」了!當中將會有哪幾分「臺獨意識蠢動」、哪幾句「本土價值宣示」、哪幾點「美國意志控制」,乃至於任何涉及「兩岸溝通對話」的呼籲表態?這份演說稿,就將據此劃刻下今後4年兩岸戰爭與和平的大結構發展方向。

「馬習二會」是一場情懷滿布,卻又精準提前傳達「北京最新立場」的安排。因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可能在520之後才表態,時機一旦謬誤,彷彿就成了一種對賴清德的被動迴應。這次習近平透過馬英九來訪,傳達了兩個最新的重點值得玩味:一是「中華民族」,一是「青年交流」,無論次數、篇幅、比重都非比尋常。

許多人認爲習近平這回多次提及「中華民族」,是一種迴避政治敏感的禮貌說法。事實上,就4年前習近平最初提出「兩岸深化融合」,從原先的抽象大方向,到近年逐步具體落實於包括「閩臺深化融合示範區」的區域建設、政策創新,乃至科技、農業、文化、青年等超越「經貿」更深化的聚焦推展,都不再模糊浮泛,確實都是朝向民族未來的高、深、廣、精而推進。

長期以來,「九二共識」作爲兩岸政府之間對話交流的唯一基礎,蔡英文在8年前就職演說中切割九二共識,遂成兩岸全面的決裂點。但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在這次馬習會並沒有「疊加」九二共識的未來份量,更多是追憶緬懷,反而提出了兩岸「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其中直率的揭示了「中華民族」,成爲兩岸溝通交流的新關鍵字!這對於因九二共識而卡關8年的兩岸關係,似乎提供了某些微妙出口。

其實若就兩岸衝突禁忌的「負面表列」,北京畫下的底線或紅線,始終在於「反臺獨、反外國勢力干涉」。九二共識當年由馬、習兩人執政所推動,嚴格來說是一種兩岸信任的機制與基礎。但就兩岸關係的本質與終極而論,「認同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本身,就可能具備了「反臺獨、反外國勢力」的意向與立場,這讓備受質疑其臺獨立場的賴清德今後執政,或許有了可以自「兩岸/中華」微妙切入的一線生機!

一如「青年交流」,之所以成爲習近平心目中的重中之重,因爲兩岸未來、中國人乃至中華民族的未來皆繫於青年,而臺灣年輕世代遭遇「去中國化」的教育課綱長達20年以上,今年臺灣大選驗證了年輕人自民進黨的控制掌握中脫離,重建臺青對「現代中國/歷史中華」的認識與價值,成爲絕佳的當務之急!臺灣青年當然也是整個民族未來「深化融合」的絕對必須,特別是優秀傑出的臺灣青年也值得將自身能力、創意與貢獻,一展馳騁於廣袤的神州土地,綻放臺灣新世代的身影與姿彩。

海峽兩岸,如今幾乎徹底淪於國際間「地緣風險」認知下,集中於政治、軍事的動盪與討論了!人們幾乎忘卻兩岸始終是一種國家民族的高度與框架,具備了泱泱情懷與歷史深遠的絕對存在。就如同馬英九與習近平兩人暌違再見,緊緊握手的當下,彼此的笑容與眼神確有惺惺相惜!馬習二會將「中華民族」重新匯入兩岸關係的真正核心,將「青年交流」擺入兩岸今後所有交流的真正關鍵,也爲今後兩岸的和平與對話,再次撥開一線新曙光。

儘管國際世局詭譎艱險、戰火硝煙,中美臺關係仍被複雜操弄、難有終日,兩岸同胞只要心繫於「中華民族」,無論是握以堅定或據以情懷,從馬習二會到青年交流,所有涓滴奉獻於兩岸和平未來的所有努力,都會是時代的鋼鐵印記,我們都不會是浮生匆匆一場的兩岸春閨夢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