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水嵙溪管虹吸式管狀魚道 提供保育類臺灣白魚洄游

食水嵙溪番社嶺橋河段生態資源豐富,也是保育類臺灣白魚重要棲地。(臺中水利局提供/王文吉臺中傳真)

食水嵙溪番社嶺橋下游固牀工施虹吸式管狀魚道,提供洄游魚類得以上溯上游。(臺中市水利局提供/王文吉臺中傳真)

臺中市水利局辦理生態教學活動。(臺中市水利局提供/王文吉臺中傳真)

臺中市水利局辦理食水嵙溪番社嶺橋上游護岸整治工程施工期間將保育類臺灣白魚移置異地畜養,工程完工至今未再淹水,臺灣白魚也覆育良好。水利局27日於番社嶺橋舉辦生態教學活動,現場展示虹吸式管狀魚道,可改善食水嵙溪橫向構造物阻隔生態廊道問題

生態教學活動邀請白冷圳流域發展協會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及大甲溪發電場等相關單位參加。現場除介紹食水嵙溪生態環境及當地特有種白魚,更解說新型生態廊道改善設施「虹吸式管狀魚道」,可改善食水嵙溪橫向構造物阻隔生態廊道的問題。

水利局表示,新社區食水嵙溪番社嶺橋到內觀中心前,生態資源豐富,爲二級保育類動物「臺灣白魚」棲息地。辦理整治工程時特別委託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團隊將白魚移置圈養照顧。

護岸整治工程結合生態保育,設置魚穴、丁埧及石滬等設施,提供魚蝦等棲息躲避的空間,減少天然災害對魚類的危害。自完工後實施三年生態調查結果,白魚數量維持穩定,棲地也已恢復並具有可繁衍覆育的條件

水利局進一步指出,2019年除擴大調查範圍,於工區下游既有的固牀工設施設置虹吸式管狀魚道,利用虹吸原理使水管中充滿溪水,並利用一系列加裝在主水管內口徑較小的減速器,提供洄游魚類得以上溯上游的最適流速

水利局說明,「虹吸式管狀魚道」不需要越流價格低廉製作容易、運送安裝方便,對於臺灣澇旱分明的氣候造成的荒溪河川,有助於在旱季時因河堰及固牀工等設施在無越流狀況下繼續提供溪流生物廊道的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