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美國電影製片廠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示意圖。(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提供)

◎下一場戰爭將是海底電纜之戰──南大西洋海底深處

世界最長的海底光纜工程,全長6,000公里,橫跨南美洲到非洲,

材料是法國人制造的。但誰鋪的?電信設備大廠華爲的子公司做的。

美國因此懷疑,只要中國潛艇接通電纜,中國軍方就能獲得所有敏感數據

◎用熊貓外交比微信更有力──澳洲大城坎培拉

一場國內選舉,讓澳洲驚覺中國觸角四處延伸,於是公開譴責「外國勢力干預政治」,

但事後,澳洲又延長向中國租約熊貓的期限──熊貓外交果然所向無敵。

【精彩書摘

夜晚的格勞曼中國戲院(Grauman's Chinese Theater)特別引人注目。大批遊客和影迷們都已散去,他們瘋狂涌入就爲了一睹偶像首映會現身。座落在好萊塢林蔭大道高處的中國戲院,讓人現在看了不免陷入淡淡的哀傷。我們可以想像1930年代的洛杉磯,這座紅色挑高寶塔前的盛大場景,兩隻明朝的石獅鎮守戲院大門。當時,許多人對中國還沒有具體印象,席德.格勞曼(Sid Grauman)打造這座中國戲院,爲加州人展現富麗堂皇的中國風。

這個想法在今天看來或許荒謬,然而,好萊塢現在到處都是中國人。中國電子企業TCL購得中國戲院的冠名權,2013年,著名的格勞曼中國戲院改稱TCL中國戲院(TCL Chinese Theatre)。中國人大舉投資洛杉磯及電影產業。從2012年以來,中國對美國電影產業的投資已超過100億美元。這波強烈投資攻勢,主要由王健林創立的萬達集團發動。王健林之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校,也是2015年至2017年間,中國最有錢的人,直到中國政府決定製止這位野心勃勃的生意人,最後落得負債累累。

萬達集團在房地產、旅遊業和電影等領域都有多元化經營。2017年到2019年春季,王健林的財富從320億美元,縮減至200億美元,他起先只是響應中央政府指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因此,他到國外大量投資,特別是電影業

2012年,他以26億美元收購美國連鎖院線AMC娛樂控股公司(AMC Entertainment),成爲中國企業有史以來在美國最大的一筆收購案。2016年初,利用兩次收購鞏固萬達集團在電影院線的控制權,先後以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卡邁克電影院(Carmike Cinemas),以9億英鎊收購英國連鎖院線Odeon & UCI。同年,大動作以35億美元收購加州的傳奇影業(Legendary Pictures)。傳奇影業拍過許多知名大片,例如《全面啓動》(Inception)、《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以及《蝙蝠俠》(Batman)等。這位大膽的億萬富翁只差入主派拉蒙影業(Paramount),其影視業務版圖就更加完整。

到了7月,正當萬達集團要與美國傳媒巨頭維亞康姆(Viacom)簽約,收購其持有的派拉蒙影業49%的股份,遭到主要股東薩莫雷石東(Sumner Redstone)和其女兒莎裡(Shari)聯手反對,幾周後宣告破局。由於收購案遭到腰斬,派拉蒙總裁菲利普.道曼(Philippe Dauman)辭職。事情的發展對派拉蒙影業的未來可能極爲不利,尤其是沒有新的中國資金注入,財務狀況堪憂。

(本文摘自《全球只剩北京標準時間:中國正以金援國民觀光駭客貓熊、收購和影城……根本不用出兵,不知不覺主宰了全世界和你的日常。》/大是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艾利克寇爾(Éric Chol)

法國新聞週刊《L'Express》編輯總監。1996年至1999年派駐香港擔任海外特派記者,此後多次報導中國相關新聞事件。與皮耶.得.帕納佛(Pierre de Panafieu)合著《學校的案例》(Cas d’écoles)。

吉勒.峰丹(Gilles Fontaine)

法國商業週刊《Challenges》主編,15年來發表許多有關中國的報導。近期著作《在網路世界,你聽不見自己的吶喊》(Dans le cyberespace on ne vous entend pas crier)。

譯者簡介】

黃明玲

桃園客家人淡江法文系畢業。年過半百,感到人生旅途最辛苦也最滿足的兩件事,是養育三個寶貝兒女和從事法文翻譯。

《全球只剩北京標準時間:中國正以金援、國民觀光、駭客、貓熊、收購和影城……根本不用出兵,不知不覺主宰了全世界和你的日常。》/大是文化出版